圣誕節買不到“蘋果”,都是缺芯惹的禍
編譯 | 程茜
編輯 | 李水青
芯東西12月21日消息,近日,據日經新聞援引知情人士稱,十多年來,iPhone和iPad的組裝首次因供應鏈限制和中國用電限制而暫停數日。蘋果每年9月發布新品后,其供應商運營的工廠通常會在十一黃金周超速運轉。往往在這一周,蘋果供應商富士康、和碩和其他公司就會24小時全天開工,輪班雇用工人生產蘋果新旗艦系列機型,以滿足圣誕節假日購買需求。但今年有所不同:原先加班的工人,在今年十一黃金周卻可以休假了。“由于零部件和芯片有限,在假期加班并為一線工人支付額外工資是沒有意義的。”一位供應商公司的經理告訴日經新聞,“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剛剛過去的中國十一黃金假期,總是最忙碌的時候,所有的組裝商都在為生產做準備。”在9月份推出iPhone 13系列和新iPad后,蘋果公司的生產目標比以往幾年少了數百萬臺,并錯失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如果你選擇iPhone手機作為圣誕節禮物的話,現在購買似乎已經錯過了時機。新iPhone產量跌20%減產1000萬部
一直以來,蘋果公司可能是消費電子行業羨慕的對象,同時擁有全球頂級的采購力量,每年生產超過2億臺iPhone、2000萬臺MacBook、5000萬臺iPad和超過7000萬個AirPods。但即使是蘋果,今年也被芯片短缺問題所影響。新冠疫情引發的工廠停工、物流問題和能源生產緊張的綜合作用,已經打擊了半導體行業長期以來為現代制造業提供動力的全球化生產模式。通過對半導體行業20多位行業高管的采訪以及對新款iPhone 13 Pro Max內部組件的追蹤,日經新聞認為,蘋果目前面臨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其實這些問題在新冠疫情流行之前就已經初見端倪,那就是中國和美國之間在關鍵技術上的緊張局勢,使得現在電子產品供應鏈處于動蕩狀態。直接參與其供應鏈的知情人士告訴日經新聞,蘋果最新款iPhone 13系列也是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9月和10月,該系列手機的產量比之前計劃的減少了20%。雖然這是基于蘋果優先考慮、生產智能手機的所有必要組件的情況下,同時還犧牲了iPad等其他產品以及iPhone 12和iPhone SE等老一代設備的生產。日經新聞從多個消息來源獲悉,同一時期,蘋果產品共享組件的重新分配對iPad組裝造成了更大壓力,導致其產量比計劃減少了約50%,而老一代iPhone的產量預測也下降了約25%。到11月,iPad和舊款iPhone的情況仍舊沒有太大改善。其次,日經新聞還了解到,iPhone 13 Pro Max內部組件包含2000多個,其中更小、更便宜的組件受供應鏈中斷影響最嚴重。
知情人士告訴日經新聞,蘋果已被迫縮減其2021年的總產量目標。12月初,該公司計劃在年底前僅生產約8300萬至8500萬部iPhone 13系列手機,未能實現其曾經設定的高達9500萬部的目標。消息人士稱,就總產量來說,蘋果公司在2021年初表示今年將生產2.3億部iPhone,雖然蘋果在11月重新加速了生產,但仍比其年初的目標少了約1500萬部。蘋果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前9個月出貨量漲30%蘋果仍少賺近100億美元
iPhone 13 Pro Max這個復雜的電子產品,足足有2000多個組件。而供應鏈瓶頸并非來自最昂貴組件的生產,例如45美元的核心處理器A15、支持最新一代無線通信的5G基帶芯片,或每臺成本高達105美元的優質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這些組件都很昂貴但并不一定短缺。相反,真正令人頭疼的是那些過去只需幾美分且很少引起關注的微小“外圍”組件,例如德州儀器(TI)的電源管理芯片和元器件制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射頻芯片,以及博通(Broadcom)的連接芯片。此類芯片并非iPhone、智能手機甚至消費電子產品所獨有,同樣可以用于計算機、數據中心、家用電器和汽車中。
“整個半導體行業一直無法滿足這一關鍵需求,其次原材料的交貨時間增加,這也使得安世半導體出現短缺。”一位安世半導體的代表告訴日經新聞,但拒絕對蘋果發表評論。德州儀器和博通均未回應置評請求。蘋果及其供應商面臨著一連串的問題。正如日經新聞此前報道的那樣,受新冠疫情影響,越南封鎖時間長達數月,這也影響了日本電子電器公司夏普的iPhone相機模塊生產,同時打亂了最終產品組裝的時間表。其次,制造芯片的最后一步是芯片封裝和測試,在這個環節發揮著舉足輕重作用的馬來西亞,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也暫停了許多電子元件和芯片的生產。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工業用電的限制也進一步影響了最終產品出貨的時間。“即使你手頭有99%的組件,一旦缺少一兩個或三個組件,也不可能開始產品的最終組裝。”一家蘋果頂級供應商的高管告訴日經新聞。在美國對華為實施制裁并阻止其獲得關鍵組件后,華為的高端智能手機業務受到嚴重削弱。2021年對蘋果來說是強勁的一年,它試圖從華為手中搶奪市場份額,今年前九個月,iPhone系列手機的出貨量比2020年增長了近30%。但逆風不斷加劇。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此前為蘋果建立了世界上最全面的供應鏈,并以其在供應鏈運營和管理上的專業和獨到而聞名。他承認供應限制使蘋果在4月至6月的季度損失了30億至40億美元的收入,而在7月到9月這一季度又損失了60億美元。他預測今年最后一個季度的影響會更大,蘋果明年1月底公布的下一份財務報告中將會揭曉謎底。
蘋果官網的消息稱,如果全球消費者在12月第二周以后訂購新iPad,他們能會錯過圣誕節收貨,交貨時間已經延長到1月中下旬。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的收貨等待時間已經從一個月前的五周縮短至一到兩周。
大廠難熬、小廠消亡缺芯上升至國家安全問題
實力雄厚的蘋果公司也受到了供應鏈中斷的影響,由此看來,對其他例如頂級智能手機制造商三星電子、小米和OPPO,到個人電腦制造商惠普、戴爾和宏碁等,以及游戲機制造商索尼、任天堂以及家電制造商戴森、LG電子等相關行業公司來說,供應鏈問題的影響則更加嚴重。根據日經新聞對20多行業和供應鏈高管的采訪,他們稱,所有公司在不同程度上都無法生產足夠的產品并在年終假期前及時交付。例如,日經新聞在11月首次報道,任天堂在截至今年3月的這個財年中,其Switch游戲機的生產計劃比原定少20%。小米此前也提到,芯片供應限制使其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減少了2000萬部。該行業的一大擔憂是,在錯過假期銷售的關鍵時期后,大量的消費者需求可能會消散。
芯片短缺對全球制造業的各個角落都產生了影響,顛覆了汽車行業著名的精益供應鏈,并威脅到國防設備供應,甚至成為國家安全問題。同時制造業短缺影響了經濟增長,而產品短缺導致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飆升。全球第四大個人電腦制造商宏碁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俊圣(Jason Chen)說,他從未見過這樣的挑戰。“圣誕節假期沒有取消,但對科技行業來說它們被推遲了。在該行業擁有數十年的工作經驗是不夠的。以前沒有人有這種經歷。我們沒有人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如此復雜的挑戰。”根據日經新聞對芯片開發商、模塊和電子制造商、分銷商等公司高管的采訪,造成跨行業瓶頸的組件包括電源管理芯片、WiFi芯片、LAN芯片、晶體振蕩器、二極管、微控制器、接口芯片、音頻芯片和驅動器集成電路,以及安裝芯片的基板等材料。與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不同,這些芯片都不是特別先進或核心的,但它們同樣在制造各種電子設備和汽車時不可或缺。“生存真的很艱難。”服務器供應商緯穎(Wiwynn)的首席執行官艾米麗·洪(Emily Hong)說,“服務器印刷電路板上有4000個組件,即使我們迅速做出反應,重新設計并尋找替代方案,問題還是會接二連三地出現。”她此前是Meta(原Facebook)、微軟和亞馬遜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建設者。對于那些沒有蘋果和三星這樣大規模的采購實力,或者出貨量達不到數十億的公司來說,芯片供應緊縮為它們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由于議價能力減弱,芯片供應隊伍中,其他公司被迫排在這些行業巨頭的后面。“我們不斷與供應商交談。但與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大量智能手機和PC制造商相比,工業計算機在確保供應方面的優先級較低。有時供應商手頭有芯片,但他們不能先給我們。”研華科技(Advantech)嵌入式物聯網業務總裁米勒·張(Miller Chang)說,“問題是我們由于缺少一些成本低于1美元的組件而導致1000美元的工業計算機系統無法發貨。”研華科技是工業計算機制造商,也是三星、西門子、飛利浦和通用的供應商。
幾位行業高管對所謂的集成設備制造商表示特別失望。這些大型半導體公司像百貨公司一樣運作,它們不僅提供電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等各種類型的高質量外圍芯片。其次,它們的產品不僅廣泛用于消費電子產品,還用于工業、航空航天、汽車和醫療應用。它們還是蘋果iPhone、iPad、Mac和Apple Watch芯片的重要供應商。在過去一年中,除了德克薩斯州的暴風雪和日本的地震影響之外,這些公司的許多芯片封裝和測試設施都在東南亞的新冠疫情封鎖期間中斷。這些集成設備制造商也有自己的采購問題。除了在內部制造和封裝芯片外,他們還經常將舊芯片外包給臺積電、聯電和格羅方德半導體(GlobalFoundries)代工廠制造以降低成本。但與蘋果、高通、英偉達和AMD只負責設計芯片,生產過程選擇100%外包相比,它們通常不會優先考慮外包合作伙伴。意法半導體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7月至9月這一季度最大的挑戰之一是馬來西亞的新冠疫情形勢比預期的要糟糕,其工廠經歷了部分或完全關閉的時期。
中美局勢緊張中國企業已提前囤貨備戰
有時完全歸咎于新冠疫情流行引起的芯片短缺是不完全準確的,實際上該問題起源更早,部分原因是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以及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的打壓。兩年多前,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于2018年12月在加拿大被捕、美國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后,華為開始儲備從芯片到光學部件等關鍵部件。這之后,美國政府又為華為貼上了“安全風險”的標簽,并試圖將其從美國及其盟國的電信系統中剔除。華為否認了這些指控。重要零部件和設備供應被切斷的恐懼迅速蔓延到中國科技行業,并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囤積庫存行動,以應對任何可能的打擊。安防產品制造商杭州海康威視和大華科技、大數據服務商浪潮和中科曙光,以及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美國政府認為這五家中國大型科技公司涉嫌與中國軍方有聯系或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將其列入黑名單或進行了標記。日經新聞追蹤了這五家大型科技公司的財務報表后發現,自2018年3月以來,在美國威脅征收更高關稅,隨后于同年4月禁止中國領先的電信設備供應商中興通訊使用美國技術之后,他們的累計庫存每季度都在增加。到今年7月至9月當季,這些公司的庫存增加了兩倍多,達到創紀錄的1100億元人民幣(約173億美元)。
根據日經新聞對美國聯邦公報文件的分析,在2019年和2020年期間,美國將大約150家中國公司、研究機構和大學列入所謂的實體名單,以限制他們獲取美國技術。2020年,美國政府將中國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限制其獲得美國先進芯片生產技術。限制中芯國際的舉措造成了供應連續性的中斷和不確定性,該公司的客戶紛紛向中芯國際的競爭對手下訂單以避免受到影響。后來,隨著全球芯片短缺的加劇,他們又將中芯國際納入供應鏈中。中國最大的兩大芯片制造商是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這兩家公司的庫存從2018年3月到今年7-9月這一季度分別增加了58%和292%。中芯國際的聯席首席執行官最近證實,更多的中國客戶渴望擁有“國產替代”來提高他們的供應鏈彈性,以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問題應該是:誰沒有囤積更多零部件?”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的技術分析師唐尼·滕(Donnie Teng)說,“他們不這樣做,如果這些公司面臨突然的地緣政治沖擊,這可能影響公司的生死。”
從爆單到中斷,芯片交貨長達一年
新冠疫情的爆發改變了人類行為并重塑了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在家工作、學習和娛樂產生了對新電視、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平板電腦、健身設備和游戲機的需求,并支持采用更快的5G連接和更大的存儲空間。經歷了十年需求放緩的個人電腦行業,去年全球出貨量增長了13%,而平板電腦市場也恢復增長,并將這一勢頭延續至今年前三個季度。與此同時,其他幾個行業的結構性轉變也在加劇,包括向電動汽車的轉變以及5G、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的廣泛采用。隨著這些技術開始騰飛,芯片和組件的消耗也開始加速上漲,現在受限和中斷的供應鏈根本無法跟上需求。一年前,許多芯片行業高管認為至少到2021年底產能將會被預定爆滿,并將其稱為“愉快的難題”,但它很快就變味了,變成了長達一年的供應鏈短缺噩夢。“今天一個組件短缺,明天另一個組件遇到其他問題。中斷可能發生在越南、馬來西亞、中國等其他地方。”英特爾的一位高級經理告訴日經新聞,“過去,我們只需要賣芯片,但現在我們需要處理來自設備制造商客戶的所有緊急問題,看看我們是否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瓶頸,因為我們比他們更熟悉芯片供應鏈。”自2020年最后一個季度以來,汽車行業的復蘇進一步給本已緊張的半導體和零部件供應帶來壓力,而政府的反應又增加了新的復雜性。隨著福特、日產、豐田和寶馬等制造商削減了數百萬輛汽車的產量,并讓工人休假,短缺問題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級別。美國、日本和德國開始向全球芯片制造商施壓,要求制造商增加產量并優先向汽車制造商供應芯片。
由于政府試圖讓汽車制造商排在芯片供應隊伍的前面,計劃向其他地區供應的芯片和組件受到威脅,引發了另一輪恐慌性購買。部分企業的采購經理采取“雙倍或三倍預訂”方式,同時向多個供應商下訂單。這反過來又將微控制器、電源管理芯片、WiFi 芯片等芯片的交貨時間推到了一年以上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延長的時間表又激發了買家的訂購,他們將繼續預訂產品以搶占先機,導致這些芯片的價格從不到1美元上漲了200%、300%,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增加了10到20倍。對于那些進入現貨市場的人來說,為了立即交易,價格可能更高。存儲、多媒體和工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創見(Transcend Information)的首席財務官杰溫·蕭(Devin Hsiao)說:“我們有人坐在電腦前檢查不同的網站,看看我們是否能找到一些現貨商品。如果我們發現了,我們就會馬上接受。有一次,我們甚至連忙拿起電話,要求****提高****額度來競標。如果我們像過去一樣直接去找芯片供應商,他們會告訴我們等待時間至少為一年。”
蘋果供應鏈萬人大軍提前戒備仍難完全免疫
蘋果公司不需要提高價格獲取芯片供應。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告訴日經新聞,長期以來,蘋果一直享有全行業優先考慮的芯片和組件供應,并且該公司很少同意支付更多費用來確保材料安全。“大多數供應商會盡其所能支持蘋果。因為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他們就有可能在下一次失去蘋果的訂單,還會將訂單分給他們的競爭對手。”一位消息人士說。憑借如此強勁的購買力,蘋果此前預計今年將是順風順水。它將在8月底開始生產,并在秋季推出其iPhone 13系列,這與去年新冠疫情中斷導致發貨延遲數月形成了鮮明對比。
然而,蘋果進入生產加速期的前2到3個月,新冠病毒Delta變種在東南亞突然激增,讓該公司措手不及。蘋果公司內部的供應鏈經理、工程師和采購人員組成了10000人大軍,其中包括負責管理蘋果產品中使用的每種材料和每種類型組件的小組,與全球供應商協商價格的小組,確保順利交付的小組,以及監督硬件制造和質量并進行物流規劃的小組。一位消息人士說:“從馬來西亞計劃實施嚴格封鎖措施的第一天起,蘋果就處于戒備狀態,并開始計算將受到影響的組件,并看看如何緩解這種情況,但很難完全免疫。”馬來西亞控制著全球約13%的芯片封裝和組裝能力,主要芯片和組件制造商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奧地利微電子公司(AMS)、日本電子零件制造商村田制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美國硅方案供應商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中國半導體供應商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羅姆半導體集團(Rohm)和安世半導體在當地都設有直接供應蘋果的工廠。“自今年6月以來的大約兩到三個月里,只有60%或更少的員工被允許工作。”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日經新聞,“除食品和****品外,所有非必要的制造業甚至都暫停了數周。這嚴重影響了產量。”就在蘋果即將開始量產iPhone 13系列之際,蘋果在越南的攝像頭模塊等許多關鍵組件供應商被迫暫停生產近兩個月。越南政府要求制造商需要安排員工留宿工廠,減少與外部的接觸,以防止病毒傳播。“這是一個不可能的要求,尤其是對于擁有數千名員工的大公司而言,沒有人可以突然建造可以容納所有現場員工的宿舍。”一位當地工廠的老板告訴日經新聞,“一些小公司只能在院子里或倉庫里搭建臨時帳篷。”供應商在10月份逐漸恢復生產,結果卻遇到了新的勞動力短缺的頭痛問題。越南的封鎖解除后,被困在城市數月的工人立即趕回了家鄉。然后在9月下旬,隨著排放量超過環保目標和煤炭價格飆升,中國對廣東和江蘇等重點工業省份實施了用電限制。根據日經新聞對蘋果供應商名單的分析,多家蘋果供應商在這些省份運營著150多個制造工廠,生產從印刷電路板到電池的重要組件或提供印刷和包裝服務。許多供應商僅在一天前或幾個小時前,才接到電力供應將被限制至少一周的通知。數千家企業爭先恐后地與當地政府談判,與客戶溝通,同時又擔心電力恢復時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局面,試圖留住數萬名工人。“我們正在與官員交談以獲知最新的用電政策,每天審查我們每個組件和芯片的庫存。”蘋果一家頂級供應商的高管告訴日經新聞,“蘋果還介入幫助許多較小的供應商與當地政府進行談判,這就像一個又一個的頭痛難題并且永無止境。”
蘋果供應商的“虧損年”蘋果利潤仍增長
對于蘋果的許多頂級供應商來說,今年是財務上的虧損年。蘋果組裝商和碩在7月至9月的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60%,而其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連接器制造商立訊精密,該公司財務報告顯示,其凈利潤同比下降25%。“供應鏈嚴重依賴越南和馬來西亞,其中斷的影響是巨大的。”和碩首席執行官廖錫政(SJ Liao)告訴投資者和記者。
臺灣富士康是最大的蘋果產品組裝商和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該公司公布了強勁的7-9月收益,但其警告說明年的營收仍處于不確定狀態。它認為全球芯片短缺、通貨膨脹和地緣政治動態持續存在。盡管損失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但華爾街普遍預測蘋果在圣誕節季度的凈利潤將達到308億美元,比去年增長7%,蘋果將繼續實現可觀的利潤。對于分析師和投資者而言,可能更重要的是庫克對2022年及以后供應鏈的預測,以及蘋果的股價表現。
各地加大半導體布局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大擴產
在今年芯片短缺的影響下,以及各國政府將大部分技術供應鏈轉移到國內的決心推動下,全球芯片行業正在掀起投資熱潮。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數據,2021年半導體設備的資本支出飆升34%,達到創紀錄的953億美元,并將在2022年突破1000億美元。全球三大芯片制造商英特爾、臺積電和三星,已經開始了他們最激進的產能擴張計劃,承諾在未來幾年內投入超過3500億美元以幫助緩解芯片短缺問題。與此同時,中國頂級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已承諾將其產能增加兩倍。
但是,大部分新投資最早要到2023年才能實現量產。更直接的表現是,對一些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出現放緩跡象。“我們發現對電視、谷歌筆記本(Chromebooks)、藍牙耳機、IP攝像頭和物聯網設備的需求正在放緩。”全球領先的WiFi芯片開發商之一瑞昱半導體副總裁黃宜偉說,“中國的消費市場也在放緩。”消息人士稱,在經歷了過去幾個月的挫折后,蘋果告訴供應商在今年11月、12月和明年1月要加速iPhone系列手機的生產。“對iPhone 13系列的需求應該能夠延續到明年1月,因為蘋果不想浪費機會從華為那里獲得更多的市場,而三星和小米正遭受芯片和組件不匹配的困擾。”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但幾位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告訴日經新聞,在2月份的中國農歷新年之后,對新iPhone系列的生產需求將放緩并進入消費淡季。另一家蘋果零部件供應商的一位高管告訴日經新聞,蘋果一直在向他們保證需求持續存在,并且由于供應緊張,它只是將一些訂單推遲到后期。“但每個月我們都會看到我們沒有達到出貨目標。”這位高管說,“我們不確定那些丟失的訂單最終會回來還是會消失。”
結語:政府扶持,需求放緩釋放有利信號
蘋果作為消費電子行業的巨頭,同樣被供應鏈問題所擊中,這也是芯片短缺全球消費品公司造成更廣泛破壞的一個突出例子。但由于蘋果系列產品的出貨量在市場中首屈一指,供應商往往會優先考慮其芯片的供應,因此,相比于其他公司,芯片短缺對蘋果的影響較小。芯片短缺對全球制造業的各個角落都產生了影響。造成跨行業瓶頸的芯片組件雖然不是特別先進或昂貴的,但除去電子設備制造外,在數據中心、家用電器和汽車業不可或缺。目前全球芯片和組件的消耗加劇,部分企業囤積稀缺芯片,又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其他芯片組件的產能,芯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市場波動使得現貨價格上漲,導致芯片供應更加緊張。為了解決芯片短缺問題,最近一段時間,三星、英特爾、臺積電紛紛開始擴充產能,各國政府也加大對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期望盡快解決供應鏈難題,此外,一些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正在放緩,這可能都是供應鏈問題正在緩解的有利信號。來源:日經新聞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