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在嵌入式系統應用中,異步實時交互系統占了很大部分,這就要求系統對數據或者控制信號的輸入具有較高的響應速度。相對查詢方式而言,中斷方式具有響應速度快、效率高等特點,因而在嵌入式系統中廣泛采用。隨著VLSI進入深亞微米時代,嵌入式系統趨向于片上系統(SOC),中斷控制部分不再由獨立的通用中斷控制芯片構成,而是由系統開發者根據特定的中斷類型設計專用的中斷控制邏輯。目前,對于中斷控制器的設計方法以及中斷的快速轉移等已經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對于中斷機制的可靠性問題研究較少。事實上,中斷機制的可靠性問題是不可忽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SOC 噪音干擾 操作系統
摘要:介紹德州儀器公司最近出品的帶有高性能8051內核的系統級ADC芯片——MSC1210。說明8051內核單片機的特點、懷能以及片上Flash、24位高精度A/D轉換器的使用方法。利用MSC1210豐富的片上資源,可以很簡單地構建精密數據采集系統。
關鍵詞:MSC1210 SoC 24位ADC FGA
MSC1210是德州儀器公司推出的系統級高精度ADC芯片系列,內置24位低功∑—ΔADC前端信號調理電路—多路模擬開關、緩沖器、PGA、電壓參考,且集成
關鍵字:
MSC1210 SoC 24位ADC FGA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1 S698的典型結構
S698是歐比特公司在借鑒國際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自行研發的系列高性能SoC芯片的總稱。它主要面向工業控制、航空航天控制、軍用電子設備、POS及稅控機終端以及消費電子等嵌入式領域的應用。
典型的S698 SoC芯片由整型處理單元、Cache模塊、浮點處理單元、片內總線、時鐘管理模塊、硬件調試支持單元、存儲器控制器以及其他片內外設等模塊組成。圖1為其典型的結構框圖。
2 S698的主要特征
S698系列SoC芯片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內核為基于SPARC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SPARC SoC S698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引言 智能傳感器技術是一門正在蓬勃發展的現代傳感器技術,是涉及微機械和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信號處理技術、電路與系統、傳感技術、神經網絡技術、信息融合技術、小波變換理論、遺傳理論、模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技術。 智能傳感器中智能功能如:數字信號輸出、信息存儲與記憶、邏輯判斷、決策、自檢、自校、自補償都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基于微處理器的傳感器從簡單的數字化與信息處理已發展到了目前具有網絡通信功能、神經網絡、模糊理論、遺傳理論、小波變換理論、多傳感器信息融合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SOC/IP 傳感器 傳感器
引 言
智能傳感器技術是一門正在蓬勃發展的現代傳感器技術,是涉及微機械和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信號處理技術、電路與系統、傳感技術、神經網絡技術、信息融合技術、小波變換理論、遺傳理論、模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技術。
智能傳感器中智能功能如:數字信號輸出、信息存儲與記憶、邏輯判斷、決策、自檢、自校、自補償都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基于微處理器的傳感器從簡單的數字化與信息處理已發展到了目前具有網絡通信功能、神經網絡、模糊理論、遺傳理論、小波變換理論、多
關鍵字:
模擬技術 電源技術 SOC/IP 傳感器 傳感器
引言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深亞微米工藝加工技術允許開發上百萬門級的單芯片,已能夠將系統級設計集成到單個芯片中即實現片上系統SoC。IP核的復用是SoC設計的關鍵,但困難在于缺乏IP核與系統的接口標準,因此,開發統一的IP核接口標準對提高IP核的復用意義重大。本文簡單介紹IP核概念,然后從接口標準的角度討論在SoC設計中提高IP核的復用度,從而簡化系統設計和驗證的方法,主要討論OCP(開放核協議)。
OCP簡介
基于IP核復用技術的SoC設計使芯片的設計從以硬件為中心轉向以軟件為中心,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IP核 SoC 接口 無線 通信
由于片上系統(SoC)設計變得越來越復雜,驗證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大型團隊不斷利用更多資源來尋求最高效的方法,從而將新的方法學與驗證整合在一起,并最終將設計與驗證整合在一起。雖然我們知道實現驗證計劃幾乎占去了整個芯片設計工作的2/3,但是我們還是發現有團隊遲交芯片,錯過計劃的流片最終期限。這種疏忽可能造成嚴重的商業后果,因為這意味著硬件和軟件錯誤經常被遺漏,直到設計周期的晚期。 為了創建一個全面的驗證解決方案,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設計工程師和驗證工程師所面臨的分歧和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某些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SoC 復雜性 片上系統 SoC ASIC
本文介紹了Synopsys的RVM驗證方法學,采用Vera硬件驗證工具以及OpenVera驗證語言建立目標模型環境,自動生成激勵,完成自核對測試、覆蓋率分析等工作。
關鍵字:
RVM SoC 芯片
嵌入式系統是當今計算機工業發展的一個熱點。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半導體工業進入深亞微米時代,器件特征尺寸越來越小,芯片規模越來越大,可以在單芯片上集成上百萬到數億只晶體管。如此密集的集成度使我們現在能夠在一小塊芯片上把以前由CPU和若干I/O接口等數塊芯片實現的功能集成起來,由單片集成電路構成功能強大的、完整的系統,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片上系統SoC(System on Chip)。由于功能完整,SoC逐漸成為嵌入式系統發展的主流。 SoC相比板上系統,具有許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SoC 總線 Avalon 嵌入式
引 言
SoC(system on chip) 是微電子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SoC不再是一種功能單一的單元電路,而是將信號采集、處理和輸出等完整的系統集成在一起,成為一個有專用目的的電子系統單片。其設計思想也有別于IC,在一個或若干個單片上完成整個系統的功能。
SoC開發和設計存在一些問題,如描述語言不統一、抽象層次低、仿真速度慢、可重用性差、設計性能無法保障、RTL級發現的問題需要重新進行整個的設計流程才能解決,因此SoC的建模與設計的方法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課題。上述種種問題與曾經困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SoC 面向對象 SystemC 嵌入式
驗證復雜的SoC設計要耗費極大的成本和時間。據證實,驗證一個設計所需的時間會隨著設計大小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在過去的幾年中,出現了很多的技術和工具,使驗證工程師可以用它們來處理這類問題。但是,這些技術中很多基于動態仿真,并依靠電路操作來發現設計問題,因此設計者仍面臨為設計創建激勵的問題。
設計者可以使用運行在處理器上的固件作為驗證仿真激勵的一部分,這也是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使用全功能處理器模型。與在HDL中編寫激勵相比,固件作為激勵速度更快,并且更容易創建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ARM SoC 仿真 嵌入式
美國Globalpress公司舉辦的2007電子高峰會議上,舉辦了一場SoC(系統芯片)的專題討論會:設計師如何利用嵌入式軟件作為SoC器件設計的關鍵。會議上的專家各抒己見?! ⊥暾桨副葐蝹€硬件重要主持人: Gartner公司的高級分析師John Barber軟件在嵌入式產品中的份量越來越重。自2000年來,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0年以前,主張是器件,即讓我們的器件與競爭對手的性能、品質進行對比具有優勢,這就是那時形成鮮明特色的關鍵?,F今,制造商和客戶需要的是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器件。我的價值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0707_A 雜志_技術長廊 SoC
本文以SIM卡控制模塊的功能驗證為例,介紹了運用Synopsys Vera驗證工具以及RVM驗證方法學快速高效地搭建高質量驗證平臺的方法。文中詳細介紹了RVM驗證方法學以及RVM驗證平臺的結構。
關鍵字:
RVM SoC 芯片驗證 平臺設計
引 言
循環碼是最重要的一類線性分組糾錯碼,而BCH碼又是目前發現的性能很好且應用廣泛的循環碼,它具有嚴格的代數理論,對它的理論研究也非常透徹。BCH碼的實現途徑有軟件和硬件兩種。軟件實現方法靈活性強且較易實現,但硬件實現方法的工作速度快,在高數據速率和長幀應用場合時具有優勢。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為DSP算法的硬件實現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但如果單獨使用一片FPGA實現BCH編解碼,對成本、功耗和交互速度都不利。最新的SoC(片上系統)設計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Nios SoC BCH編解碼 IP核
Dust Networks公司在Electronica大會上發布了世上首個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級芯片(SoC)。Dust Networks在這張名為“智能塵埃”的芯片上集成了構建分配式傳感器網絡所需的所有硬件和軟件功能,并表示它的功耗比Zigbee要低5倍,使系統不再需要路由器,而且使在現有網絡上添加新傳感器的總成本降低了10倍。 Dust Networks公司創始人之一,電氣工程師Rob Conant說:“我們的ASIC的功耗比使用802.15.4無線電
關鍵字:
傳感器 傳感器專題 無線 SoC ASIC
soc介紹
SoC技術的發展
集成電路的發展已有40 年的歷史,它一直遵循摩爾所指示的規律推進,現已進入深亞微米階段。由于信息市場的需求和微電子自身的發展,引發了以微細加工(集成電路特征尺寸不斷縮?。橹饕卣鞯亩喾N工藝集成技術和面向應用的系統級芯片的發展。隨著半導體產業進入超深亞微米乃至納米加工時代,在單一集成電路芯片上就可以實現一個復雜的電子系統,諸如手機芯片、數字電視芯片、DVD 芯片等。在未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