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離子電池因其極具吸引力的性能和成本指標,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各類便攜式設備中。然而,其必須具備精確的充放電控制才能保證安全;這就要求實施電池管理系統。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并介紹一種既經濟高效又能為用戶帶來額外益處的集成解決方案,包括荷電狀態(SOC)和健康狀態(SOH)監測等。回顧歷史,曾被考慮用于電池的化學成分可謂五花八門,或許已有數百種之多——從意大利科學家Alessandro Volta于1800年左右發明的原始銅鋅紙板原電池,到常見的可充電鉛酸電池,再到能夠在90秒內為電動汽車充滿電的奇異(
- 關鍵字:
Qorvo SOC SOH 鋰離子電池
- 2月8日消息,剛剛上市不久的三星Galaxy S25系列在全球范圍內使用高通驍龍8 Elite芯片,因為三星自己的Exynos 2500 SoC存在良率問題。據媒體報道,三星電子為下一代旗艦平臺Exynos 2600投入了大量資源,以確保其按時量產。報道指出,Exynos 2600使用三星2nm工藝制程,試生產良率約為30%左右,高于內部預期,該公司計劃在下半年進一步穩定Exynos 2600的量產工藝,Q4開始量產,明年1月登場的Galaxy S26系列將首發搭載,如果計劃順利實施的話,Exynos 2
- 關鍵字:
三星 2nm Exynos 2600
- 絕非危言聳聽:聽力障礙,很可能(50%的概率)會發生在你身上。沒錯,當你老了!據《中國聽力健康現狀及發展趨勢》統計,我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約 1/3 存在中度以上聽力損失,75 歲以上老年人中這一數字上升到約 1/2 。中國老年聽障群體規模達到了 1.2 億。每三位老年人就會有一個中、重度甚至是極重度的聽障患者。何以解憂?唯有助聽本可輕松避免,但卻各種原因成為中國人晚年的魔咒!無關緊要的自然界的風聲雨聲聽不見,通常會覺得無所謂。但如果因此跟人打交道變得艱難,許多人就不愿意出門了。事實上,老人聽力受損的后
- 關鍵字:
助聽器 智能終端 SoC
- 據報道,英偉達與聯發科合作,將于今年年末推出首款專為Windows on Arm設備設計的系統級芯片(SoC),首款產品將采用臺積電(TSMC)的3nm工藝和CoWoS封裝,預計最快在5月的COMPUTEX 2025展會上搶先亮相。該芯片屬于N1系列,包括旗艦級的N1X和中端型號N1(與高通驍龍X Elite和驍龍X Plus的市場策略頗為相似)。值得注意的是的是,這兩款芯片均內置了Blackwell架構的GPU,將是市場上性能最強的SoC之一。換句話說,在DLSS4的加持下,它還真有可能提供超過移動版R
- 關鍵字:
英偉達 Windows PC ARM SoC
- 1 月 16 日消息,消息源 Jukanlosreve 于 2024 年 11 月 13 日在 X 平臺發布推文,稱三星正考慮委托臺積電量產 Exynos 芯片。昨日,該博主更新了最新進展:臺積電拒絕代工三星 Exynos 處理器。我們注意到,韓媒去年 12 月曾援引三星電子高管消息,第 2 代 3nm GAA(Gate-All-Around)工藝進入穩定階段,并稱 System SLI 和代工廠事業部之間已結束“互相推諉責任”,改而合作推進新芯片商用。消息稱三星已解決 3 納米良率問題,為 Exynos
- 關鍵字:
臺積電 三星 SoC 晶圓代工
- 發布于2024年12月13日隨著物聯網、工業自動化和智能機器人技術的興起,以及醫療成像解決方案向智能邊緣的普及,這類在功率與散熱方面受限的應用設計正變得前所未有地復雜。為了解決加速產品開發周期和簡化復雜的開發流程的關鍵挑戰,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發布了用于智能機器人和醫療成像的PolarFire? FPGA和SoC解決方案協議棧。新發布的解決方案基于Microchip已經可用的智能嵌入式視覺、工業邊緣和智能邊緣通信協議棧。新發布的解決方案協議棧包括用于A-ass
- 關鍵字:
Microchip 醫療成像 智能機器人 PolarFire? FPGA SoC
- 1 月 5 日消息,近年來,蘋果公司的 A 系列智能手機處理器經歷了顯著的技術演進。從 2013 年采用 28 納米工藝的 A7 芯片,到 2024 年采用 3 納米工藝的 A18 Pro 芯片,蘋果在核心數量、晶體管密度和功能特性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然而,隨著制程技術的不斷升級,芯片制造成本也大幅攀升,為蘋果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注意到,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reative Strategies 的首席執行官兼首席分析師本?巴賈林(Ben Bajarin)的報告,蘋果 A 系列芯片的晶體管數量從 A7 的
- 關鍵字:
SoC 智能手機
- 《科創板日報》6日訊,聯發科已逐步將重心移向開發下一代天璣9500芯片,相關芯片將于今年末至明年初亮相。最初聯發科計劃相關芯片采用臺積電2nm工藝制造,但考慮到相關工藝價格高昂,且蘋果同樣將在M5系列芯片中引入相關工藝占用產能,因此聯發科出于成本和產能考慮,選擇N3P工藝制造天璣9500。
- 關鍵字:
聯發科 2nm 天璣 9500芯片 臺積電 N3P工藝
- 蘋果原本計劃在今年推出的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兩款機型上搭載臺積電2nm處理器芯片,現如今可能會將時間推遲12個月至2026年。因此,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布的iPhone 17系列中或將采用3nm的臺積電N3P工藝,而非2nm制程。用不起的臺積電2nm工藝目前,臺積電已在新竹寶山工廠開始了2nm工藝的試產工作(每月5000片晶圓的小規模生產),初期良率是60%,這意味著有將近40%的晶圓無法使用,每片晶圓的代工報價可能高達3萬美元。第一座工廠計劃位于新竹縣寶山附近,毗鄰
- 關鍵字:
臺積電 2nm 三星 AI 英特爾 蘋果 高通
- 12 月 25 日消息,據外媒 phonearena 報道,2025 年(明年)半導體行業即將迎來激烈的競爭,各家晶圓代工廠將開始批量生產采用 2nm 制程工藝的芯片,同時積極降低 3nm 制程工藝芯片量產成本。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在蘋果目前最新的 iPhone 16 系列的 A18 和 A18 Pro 中使用第二代 3nm 制程工藝(N3E)。盡管此前有傳聞稱臺積電將使用 2nm 工藝生產 A19 系列處理器,但此前爆料表示明年的 iPhone 17 系列手機仍將采用臺積電第三代 3nm 工
- 關鍵字:
先進制程 臺積電 三星 2nm
- 12 月 11 日消息,據博主 @數碼閑聊站 今日消息,聯發科天璣 8400 芯片暫定 12 月 23 日發布。他還爆料了天璣 8400 的詳細配置參數:臺積電 4nm 工藝1*3.25GHz A725 + 3*3.0GHz A725 + 4*2.1GHz A725 CPUImmortalis G720 MC7 1.3GHz GPU全大核 CPU 架構安兔兔跑分最高 180W+匯總爆料來看,聯發科天璣 8400 將首發 Cortex-A725 全大核架構,有望搭載于小米旗下 REDMI
- 關鍵字:
聯發科 天璣 SoC
- 在2nm工藝制程的決戰上,臺積電又一次跑到了前面。12月6日,據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報道,臺積電已在新竹縣的寶山工廠完成2nm制程晶圓的試生產工作。 據悉,此次試生產的良品率高達60%,大幅超越了公司內部的預期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在三季度法說會上的表態,2nm制程的市場需求巨大,客戶訂單未來可能會多于3nm制程。從目前已知信息來看,臺積電已經規劃了新竹、高雄兩地的至少四座工廠用于2nm制程的生產,在滿產狀態下,四座工廠在2026年年初的2nm總產能將達12萬片晶圓。在三星工藝開
- 關鍵字:
臺積電 2nm 芯片 工藝制程 三星 英特爾
- 12 月 9 日消息,在半導體行業中,“良率”(Yield)是一個關鍵指標,指的是從一片硅晶圓中切割出的可用芯片通過質量檢測的比例。如果晶圓廠的良率較低,制造相同數量的芯片就需要更多的晶圓,這會推高成本、降低利潤率,并可能導致供應短缺。據外媒 phonearena 透露,臺積電計劃明年開始量產 2 納米芯片,目前該公司已在位于新竹的臺積電工廠進行試產,結果顯示其 2nm 制程的良率已達到 60% 以上。這一數據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外媒稱,通常相應芯片良率需要達到 70% 或更高才能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以目前
- 關鍵字:
臺積電 2nm 芯片
- 臺積電將于明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其2nm(N2)制程工藝,目前臺積電正在盡最大努力完善該技術,以降低可變性和缺陷密度,從而提高良率。一位臺積電員工最近對外透露,該團隊已成功將N2測試芯片的良率提高了6%,為公司客戶“節省了數十億美元”。這位自稱 Kim 博士的臺積電員工沒有透露該代工廠是否提高了 SRAM 測試芯片或邏輯測試芯片的良率。需要指出的是,臺積電在今年1月份才開始提供 2nm 技術的穿梭測試晶圓服務,因此其不太可能提高之前最終將以 2nm 制造的實際芯片原型的良率,所以應該是指目前最新的2nm技術的
- 關鍵字:
臺積電 良率 2nm
- 12月4日日,有拆機博主在直播中首拆華為Mate 70系列,展示了華為麒麟9020芯片,大中小核全自研,并集成了衛星芯片,整體尺寸較上一代更大,更厚,性能跨越式提升,而且完全自研可控,在性能及功耗上均有大幅提升!網友直呼:國產芯片之光!
- 關鍵字:
華為 Mate 70 soc
2nm soc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2nm soc!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2nm soc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2nm soc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