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謀求深層合作 向“一元目標”進軍
4月28日,以“信心、協同、市場、共贏”為主題的“2009中國(洛陽)太陽能光伏產業年會”在古都洛陽舉行。在本屆年會上,與會專家和企業界人士探討了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技術趨勢,業界《推動光伏發電“一元工程”建設》倡議書也于當天發布,來自我國光伏產業的13家企業代表簽署了倡議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4112.htm降低發電成本是業界共同愿景
所謂“太陽能光伏一元工程”,就是通過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創新,在2012年達到光伏發電成本千瓦時1元的目標,為我國光伏發電大規模應用奠定基礎。發電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制約光伏應用推廣的瓶頸,可以說,在與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競爭中,高昂的成本歷來是太陽能發電的“阿喀琉斯之踵”。全球光伏產業在過去5年間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仰仗各國政府的扶持政策,而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光伏產業要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除了政策扶持之外,盡快降低成本,走上市場化發展軌道已是當務之急。
國際金融危機是一柄雙刃劍,在對市場和融資渠道造成威脅的同時也讓在太陽能電池成本構成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多晶硅材料價格猛降。據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大洲介紹,在2008年10月15日之前,多晶硅現貨價格還維持在每千克3000元—3500元,而市場“休克”之后價格迅速跌落,現在已經降到了每千克500元—700元。“多晶硅價格回歸理性對光伏產業會有很大的支持,這使得‘太陽能光伏一元工程’的實施有了很好的原料基礎。”嚴大洲表示,“多晶硅產業的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光伏產業已經迎來了低原料成本的時代。”
推動成本降低的根本力量還在于技術的進步。對光伏發電而言,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是降低發電成本最直接的途徑。據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光春在本屆年會上介紹,尚德自主研發的冥王星技術已經實現了產業化,應用該技術,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達到18.8%,預計在兩年之內還可以提高到20%。張光春同時表示,除了技術的進步之外,產品質量也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為質量的提升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市場對產品的認可度。
設備的改良也是降低光伏發電成本的有效途徑。西安理工晶科副總經理劉黨旗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光伏產業的特點是設備成本占投資比例較小,但運行費用比較高。因此,降低設備的耗電量、減少設備的占地面積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設備供應企業,理工精科在2009年將從加強技術研發和企業管理兩個方面入手提升產品品質。”劉黨旗表示。
中國企業多項技術全球領先
中國光伏產業在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不僅體現在產能的擴張上,中國企業已在多個技術領域步入了國際領先行列。
“中國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已經具有國際一流品質。”張光春說,“前不久我們的一些客戶反映,他們的硅片既銷售給尚德,也銷售給國外企業,但是尚德對硅片提出的一些參數要求國外企業并沒有提到。我認為這恰恰說明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尖端技術在中國,因為一些國外公司對某些參數根本不了解。”
精工機電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波也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據他介紹,在與東亞其他一些國家的光伏設備同行交流的過程中,他也發現某些我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在對方卻還是空白。他表示,目前國外最新推出的多晶硅鑄錠爐為400千克-450千克級的,而在中國,精工科技已經推出了500千克級的大容量多晶硅鑄錠爐。趙波還比較了國外某公司400千克級產品與精工科技500千克級產品的熱場分布,可以看出國產設備的品質毫不遜色。同樣作為多晶硅鑄錠爐的生產廠家,西安理工晶科的產品也獨具特色。該公司副總經理劉黨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理工精科開發的多晶硅鑄錠爐從熱場到開啟方式都與國外主流產品的設計理念截然不同,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