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謀求深層合作 向“一元目標”進軍
另據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室主任王文靜介紹,我國光伏設備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30%-40%,其中擴散爐的國產化率甚至高達90%。可見,中國光伏產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在部分領域已經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4112.htm以合作求共贏規范市場競爭
簽署《推動光伏發電“一元工程”建設》倡議書的13家企業涵蓋了材料、設備以及電池與組件領域。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和應用要實現低成本,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就必須加強聯合。“這不是依靠一個企業能解決的問題,企業與企業之間會有很多交叉。”張光春表示,“正因為如此,尚德公司的質量管控已經由公司內部延伸到上下游企業。尚德把質量、技術、采購人員組成聯合工作組,入駐到我們合作伙伴的公司內,力爭在他們那里解決問題。”近年來,無錫尚德與多家公司合作,在擴散爐、濕法制絨設備、單晶硅摻鎵以及鋁漿制作等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同行業之間的整合是企業合作的另一個方式。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王勃華以多晶硅產業為例,表達了對我國光伏產業做大做強的期待。他指出,目前我國多晶硅產業還存在行業分散、發展無序的狀況,應該充分利用當前多晶硅產業調整的機遇,引導企業兼并重組并實現產業升級。
企業合作的另一個層面是避免惡性競爭。針對前段時間有中國企業在海外投標中將電池組件的報價降低到1.5美元/瓦的情況,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部長何培林表示,國外特別是歐美廠商的電池銷售價格都沒有跌破2美元/瓦,更不用說電池組件了。“我們的企業用這樣的方式去競爭必然影響到國內同行的利益。”何培林補充道,“光伏產業需要健康發展,需要理性地競爭,決不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去惡性競爭。企業的力量有大小,技術水平有高低,但競爭還是應該回歸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光伏發電的推廣也離不開跨行業的合作。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表示,要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清潔能源所提供的電力應該無條件地進入國家電網,但目前光伏發電入網還存在很多障礙。這就需要國家電力部門與光伏行業充分溝通,掃清技術上、政策上存在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