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英特爾變“輕”:與臺積電合作

英特爾變“輕”:與臺積電合作

作者: 時間:2009-03-20 來源:《IT經理世界》雜志 收藏

  經濟衰退和市場萎縮使很多企業不得不突破原有的模式,也不例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2650.htm

  就在AMD完成制造業務的分拆、新成立的合資芯片制造廠正式開業之時,也宣布了一個自我顛覆式的舉動。3月2日,與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就技術平臺、基礎知識產權及片上系統(SoC)解決方案展開合作。據此,英特爾將向臺積電開放凌動()核心技術,后者未來將可生產各種應用版本的

  這是英特爾首度將生產轉移給代工企業。一直以來,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設計和生產商都堅持自有制造,從設計到制造的一體模式(IDM)被英特爾看作是一大戰略優勢。在去年底“老對手”AMD迫于財務壓力而宣布分拆制造業務時,英特爾高層人士私下表示對此不看好,因為這樣一來可能會使AMD失去對芯片制造工藝的控制。

  英特爾此舉,首先被認為是轉移成本壓力。此前就有分析師推測,隨著需求的萎縮,英特爾可能也會選擇代工生產。事實上,市場需求的萎縮已經嚴重影響了這家芯片龍頭企業,英特爾第4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3%,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90%,CEO歐德寧還表示,今年第一季可能虧損——若果真此,這將終結英特爾20多年持續盈利的歷史。

  利潤上的壓力迫使英特爾尋求降低制造成本。事實上,此前英特爾已經有所動作,于今年1月宣布關閉5家工廠,未來12個月內將位于上海浦東的封裝測試廠整合到成都工廠。

  經濟衰退和市場萎縮使很多企業不得不突破原有的模式。雖然目前英特爾和臺積電的合作還主要是在凌動處理器上,英特爾也表示未來不會改變自主制造路線,但是如果PC市場長期低迷不振,誰能說英特爾就不會考慮把PC處理器也外包出去呢?

  實際上,由于新建芯片生產線投資越來越高,需要足夠多的產量才能達到財務平衡,為了減少投資風險,許多芯片企業開始將制造外包,只集中精力于設計和規劃。這已經成為行業趨勢。

  一些統計數據也顯示出半導體行業細分化的趨勢。2008年,Fabless(無制造的IC設計)公司增速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產值超過600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24%左右,其中高通成為第一個殺入行業前十的Fabless公司,實現了對許多傳統IDM大廠的超越。而同期IDM整體增長率僅為1%。

  而據In-Stat的分析,2009年全球IC市場收入預計將下滑20%。可以預見,金融危機將迫使傳統的IDM越來越多地放下高貴的尊嚴,關停自己的晶圓廠,轉而將生產任務交給Foundry(代工廠)。

  英特爾不愿外界從制造外包和成本的角度看待自己與臺積電的合作。英特爾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強調:“我們不是簡單的制造外包關系,而是戰略上的合作,更主要是為了拓展嵌入式處理器市場。”

  英特爾希望憑借這款最小的處理器殺入嵌入式CPU市場,但至今除了上網本這樣的低端PC產品之外,在其他嵌入式產品上還沒有獲得突破。問題在于英特爾在PC領域太成功了,其在PC處理器市場上的份額近80%,但是PC處理器的經營模式卻未必適合嵌入式產品這個新領域。

  與PC處理器市場相對簡單的情形不同,嵌入式產品領域玩家眾多,客戶非常分散,需求多樣,市場的復雜程度超乎想象。對于嵌入式市場而言,IC廠商首要的任務是對客戶需求加以了解,能夠靈活快速地回應,而不是像PC及服務器產品那樣提前兩年發預報、提前一年提供樣片、到預期發布時還可能延遲的獨特的市場策略,在嵌入式市場,如果芯片晚出一天,都有可能會被對手搶走客戶。

  英特爾早已認識到,相比PC,手機和消費電子等嵌入式產品市場發展得越來越快,這些市場對芯片的需求量和消耗量比電腦市場還要多,這是英特爾不能忽視的新領地、大市場。

  即使按英特爾自己的說法,即與臺積電的合作主要是為了開拓嵌入式產品市場,其業績下滑的壓力恐怕也是促成這一決策的直接原因。面對PC與服務器的萎縮以及不斷下滑的業績數字,英特爾必須做出改變,盡快拓展新增長點。而牽手臺積電,表明英特爾進入嵌入式市場的方式開始追隨嵌入式IC廠商,采用目前最流行且最具適應行業特性的無Fab或輕Fab模式。

  當然,選擇臺積電這個合作伙伴,英特爾看中的是其在技術、生產以及整合市場資源上的強大實力。目前,市場人士普遍看好英特爾的這一舉措。在變化多端的消費電子市場上,英特爾還不是強者,只有借力臺積電這樣的強手,才有望盡快地取得進展。



關鍵詞: 英特爾 處理器 Ato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