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專題 > 全球半導體產業狀況及中國半導體前前景

全球半導體產業狀況及中國半導體前前景

作者:莫大康 時間:2008-03-24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今天,很高興能夠到全國著名的學府上海交通大學做一次報告。這也是我個人非常榮幸的事情。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狀況及中國半導體前前景”。這個題目很大,也不可能在半個小時之內把這些問題說透。我還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把半導體的概況做一個介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0578.htm

  從半導體工業來說,我們還要回顧到電子技術的三次突破。全球電子工業的早期大家可能了解,因為大部分人在搞這個行業。1906年,美國的物理學家德富列斯特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只三極電子管;1947年美國人索克雷、巴丁和布拉塔因一起發明了晶體管;1958年仙童公司成功開發了全球第一塊集成電路,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意味著晶體管時代的結束,IC時代的正式開始。這是人類在20世紀電子技術領域中的三次重大突破。

  半導體工業現在已經為大家熟悉。很多人問我們,為什么半導體工業會有那么大的推動力?原因在什么地方?大家想想,傳統的工業大部分在兩個9到4個9的純度??梢徽f到半導體,要8到9個9的純度。把半導體工業制造的基礎,極大的提高了,工業基礎提高了。半導體工業,要低缺陷、高純、耐腐蝕等等,這個工藝是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水平。因此,這也能解釋了為什么中國原子彈、氫彈能搞成功,衛星能上天,而集成電路不能很快突破。原因就是它是工業化基礎的量產化產業。發展半導體工業,一定跟你的技術、資金、人才相關。

  講半導體工業一定離開摩爾定律。1965年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了一個猜想,經過他的實驗數據,大概在18個月之內晶體管的數量可以增加一倍。但我在這里補充一下,晶體管密度增加一倍在今天可能容易實現。但你要保持功率不變,就太難了。摩爾定律的精髓,就是它是一種激勵機制。為什么那么多的半導體廠義無反顧的跟隨它呢?它是一種激勵機制,人家進步你不進步你就落后了。摩爾定律最大的好處是使工業義無反顧地追隨它,并得到實踐證實。摩爾定律因為受到物理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無限的增加,從物理概念上說總有一天會壽終正寢,但整個工業還是不會停止,還會繼續進步。半導體既然是一個工業,一定要賺錢。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話。工業一定要量產,一定要賺錢。

  怎么在半導體工業賺錢?一個半導體工廠,研發費用要占銷售額的15%,固定資產投資大概要占到銷售額的20%。這兩項已經占掉35%。還有多少?因此,你要盈利,僅僅依靠芯片廠盈利就太難了。每個類別的第一、第二還有可能盈利。07年只有一家盈利,此外的都不盈利。

  公司一年的投資跟銷售制度,大家可以看這個表格。韓國三星06年投資69億,銷售201億美金,07年銷售了208億,投資57.9億。英特爾06年銷售304億,07年好一點了,329億,但它的投資基本在55到57。Hynix是一個新興之秀,現在一年銷售96億,可它的投資是46.85億。一個工廠的投資,大部分都占到它銷售的40%、50%左右,或者20%、30% 左右。工廠不盈利,沒有大的市場,能行嗎?大概不行。

  怎么看半導體工業?根據我個人體會,大概有幾個參數。

  第一個參數,Book/Bill,也就是訂單對受銷售之比。翻譯得更確切一些,銷售是已經完成生產了,可是這個訂單,是未來的。因此,從Book/Bill來看,大概小于0.8,你的工業就危險了。到1.1、1.2,你就很好了。北美現在是0.84,很玄。

  第二個參數,是Inventory,也就是庫存?,F在大家的問題都是統一的,就是庫存太大,半導體的庫存影響了這個工業的信心。有了庫存,客戶就不下或者晚下訂單了,甚至撤銷訂單。庫存不能大了。正常情況下,庫存是40億美元左右,差的時候60億,好的時候33億。

  第三個參數,ASP,平均售價。這個價格,太要緊了。這個工業,ASP下降得太快,能賺錢的太少了。07年三星下降了38%,海利斯(音)去年賠錢了。

  我們看看主要的市場分析公司及機構是怎么判斷的。比如SIA、WSTS、Gartner。搞預測,誰都能預測。現在我預測半導體工業增長6%,到6月份馬上修正都能修正的。但這個工業還是跟全球的大環境有關,特別是美國的環境,太有影響了。美國的消費能力是中國的9倍,如果他因為高油價、經濟情況不好,美國消費者的信心指數下降,對半導體工業的影響會很大。因此,看這個工業,除了看一些參數之外,還要看大環境。這是一個綜合效果。

  半導體工業技術中有三次重大的突破。一般來說,搞這個行業的都懂,我們一致是采用尺寸縮小的辦法,從180納米下降到90納米、65納米,現在最時髦的是45納米。尺寸縮小,肯定集成度就提高了。第二個,把硅片直徑做大,從8英寸做到12英寸。一般的工廠都是以這兩個辦法為主,以尺寸縮小為先,因為這個成本最低。工廠要盈利,一定要考慮成本的。目前因為這個工業已經比較成熟了,要轉向材料的創新、晶體管原理的創新。如果同學們是從事這方面研究的話,這肯定是一個方向。1970年全球發明了CMOS工藝。2001年從0.18納米轉到0.13納米,07年英特爾開使用高K及金屬柵。

  半導體的技術發展趨勢,尺寸縮小方面,不僅包括水平方面縮小,還包括垂直方面縮小,3D晶體管光刻技術、侵液式、兩次包裝、EUV。450mm的硅片什么時候來?全世界都在估計,最晚要到2012年到2016年才能決定干還是不干。新材料方面,采用低k介質材料,高k及金屬柵。功能要多樣化,除了多核處理器,還有封裝。封裝成本占芯片制造成本的50%,SoC、MCP等成本將來會超過芯片制造成本。封裝的成本現在越來越復雜。特別是每個人都用手機,手機里的芯片要突破難度更大。現在的半導體,正在向延伸工業發展。FPD、MEMS、Solar、LED這些現在都很熱。這些工業還會有很大的發展,還會有很大的進步。所以,搞這個行業的人,還是有飯吃。

  2005年到2010年半導體的市場走勢,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表?;镜内厔菔敲磕甓荚谠鲩L,但幅度會越來越小。包括2007年,只有3.8了??偟膩碚f,工藝的增長速度越來越減緩了。

  半導體工業的基本特征到底是什么?

  第一,增長減緩。1996年到2004年大概年均增長15%,現在下降了很多,只有7%。

  第二,不可逆的價格下降壓力,這說明了如果要跨這個工業,經不住價格下降的壓力,你就要退出去,人家降了你不降不等于退出去了嗎?這個大家的體會太深了。我去年買一臺LCD平板電視12000,現在才7000左右,便宜了。

  第三,半導體市場的推動力已經由PC轉向消費電子產品。現在講這個話的人很多,可是我能把里面的含義跟大家講透過,為什么這句話那么重要?我可以告訴大家,PC過去基本是企業采購、單位采購。單位采購因素有兩個,一個決定它有沒有計劃,第二個決定它有沒有錢,有計劃、有錢了,就可以采購了。因此從企業角度說,對計算機只要滿足使用要求,它并不會對計算機提出更高要求?,F在計算機的外形,并沒有太大變化。主要是企業用,不是個人用。可是現在是消費電子產品,這就麻煩了。大家手里的手機、MP3、家里的電視機、音響,都具有個人采購的特色,賣東西一定要貨比三家的,因此會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如果你的價格不降低,要求不嚴格,你的東西就不好賣出去了?,F在新的手機,大家在品牌上都挑得很花,各種價位的都有,需要滿足個人的需要,但這個購買行為已經在變化了。實際上是工業的推動力發生了變化。

  全球半導體工業有三次浪潮。首先,是90年代初的PC,然后是97、98年的網絡,再到現在的消費電子產品,上升的速度越來越高了。07年做到了2600億美金,這個工業已經相當大了。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半導體“食物鏈”,相當有名。電子工業大了,才有半導體,電子工業不大,半導體怎么大呢?這個三角形,可以看得很清楚。只有半導體大了,才有投資。有了投資,才有人買設備。這個三角形的食物鏈,非常要緊。

  全世界各個市場機構對2008年半導體業的預測,一般是1到3月份的。Semico Research是12%,IC Insight是10%,SIA是7.7%,iSuppli是7.5%。這說明了市場在變化。

  全世界大概有600個IC廠,是怎么分布的呢?中國有50個,但不能全部排在這600個里面。美國158個,歐洲89個,日本最多,182個。日本很厲害,盡管現在半導體工業表面上看著發展緩慢,幾次機構重組老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但它的基礎是相當強大的。韓國剛剛起來,35個。中國現在是報了42個。還有新加坡,有19個。我國臺灣有47個。

  未來半導體技術進步的推動力,肯定是要把更多的功能、更低的功耗聯合在一起。第二個就是降低制造成本。芯片一定要成本低,成本不低不行。

  現在看IC設計制造及研發成本比較,45納米、32納米、建一個芯片廠30億美金,要把45納米的工藝研發出來,要24億,32納米要花30億,十幾個品種要2千到5千萬美金。這個工業已經發展到這么先進,但它的成本太高了。如果銷售達不到100億美元,你還花不起這個錢。全世界現在超過100億的,英特爾、三星、東芝。說明節能電路的趨勢一定是走合作道路,自己單獨搞已經沒戲了,花不起那個錢。

  我們看看存儲器制造商之間的合作。現在世界上五大家,三星是獨行俠,他不跟人合作,因為他是老大,怕技術被人拿去了。東芝幾乎也是獨立的。美國的Micron,跟英特爾合作。韓國的Hynix跟STM、臺灣的ProMOS合作。全世界的五個大家,兩個韓國、一個美國、一個歐洲、一個日本的,現在韓國絕對領先。臺灣在存儲器上,這兩年投資的量相當大,有四個存儲器廠,因為他沒有自己的技術,一個品牌也沒有。這五大家有自己的技術,而且現在價格下降得那么厲害,都在說這五家不會全活,可能還會死兩家。
再來看看邏輯電路制造商之間的合作。邏輯電路的技術,在IBM手上,太厲害了。他自己只有一個芯片廠,他不靠芯片賺錢,而是主要靠銷售IP賺錢,他開發了很多新的品種、新技術,靠賣技術生存。IBM在整個世界上都是超前的。全世界那么多的公司要做邏輯電路,都要向它靠攏。歐洲的NXP得找他,還有臺機電。

  半導體產業新一輪的轉移,怎么轉?原來的IDM公司一定會做FabLite,把芯片廠慢慢不做,外包出去,甚至外包都不做,而去做設計。產業轉移遵循一條價值規律,賺錢越多的越往那邊走。存儲器是Superfab,一定會采用最先進的工藝技術,三受設備業高潮再起,海利斯(音)一個廠才做了一年多,就賣掉了,因為他8寸已經不賺錢了。每年8英寸生產線將有25%左右淘汰轉向12英寸。CPU將是Memory、Foundry和Fabless三足鼎立。

  2007年到2010年主要的IC市場,究竟什么IC行業是比較好呢?比如DRAM,年成長率大概1.5,Flash大概20%,MPU大概是8.1,MOS Logic大概是7.4,光電IC是7.0。

  半導體的前景仍然美好,半導體工業主要是技術推動,投資巨大、設備固化了技術。你買設備,我可以把技術給你。盡管摩爾定律總有一天終止,但工業不會停止,至少還有50到100年的生命力。工業處在價格不斷下降,大應用市場越來越廣及生產線效率提高等共同作用下仍能穩步上升。06年有18%的數量,07年有12%的數量增長,手機、計算機賣得越來越多,當然數量會增長。

  現在講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現狀。

  06年是4.75萬億,07年是5.6萬億人民幣。07年國內主要的電子產品產量臺式PC是賣了5038萬臺,增長37.9%,筆記本電腦8208萬臺,增長41.2%,手機賣了5.92億部,增長33.8%。集成電路市場的預測,我們增長還是很快,差不多都是20%左右。但現在開始有些慢了,是16%、17%。中國相比全球,還是高了一倍。因為全球連7%都不到。中國的半導體市場增長前景還是很好。中國集成電路工業產值,在07年是1251.3億人民幣,基本維持在20%左右的增長率。還是前幾年增長得比較快。有人說,中國的集成電路工業快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覺得,能有20%就已經很好了,關鍵是實力要強,而不在于數字。

  現在看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額比較,我個人不太同意一些評論。這些評論說,因為中國進口1284億,自己做1250億人民幣,加起來150億。那么80%以上都是靠進口,因此中國可以建多少條線多少條線。我覺得,這個可能有點誤,不能這么分析。因為現在我們中國的市場,也是全球的市場。不是你自己建線,就能滿足需要了。進口量這么大,也是反映了中國特色。而不能說進口量大、我們做得好,來推斷我們應該建多少條線。我個人不太贊同這個觀點。

  中國IC產業鏈增長,07年IC設計業是225.7,芯片制造業是397.9,封裝測試業是627.7??偟膩碚f,中國的產業鏈設計業是我們國家下的功夫最大的,就像對待獨生兒子一樣,拼命在捧它,給它好政策、給它錢。但實際上增長并不是特別好。現在封裝產業鏈轉移還是不錯。

  中國集成電路的目標,08年預測要做1510億,增長20.5%。中國的半導體業還是很有希望的。
首先,以中芯國際為代表,采用非常規思維,使中國半導體業跨入先進行列。中芯國際敢于投資,2000年才建廠,04年才真正上市,可是它已經投進了50億美金。我們國家哪個半導體企業有這么大的能力?所以說中芯國際是非常規思維。中芯國際現在在全球代工方面排全球第三。

  第二,現在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整體上還差一大段距離。

  第三,中國半導體業的進步來之不易。西方對半導體采取控制技術的政策,相當厲害。

  第四,盡管產業鏈逐漸完善,但設計業、設備業及配套工業的差距仍然非常明顯。

  我們的優勢在哪里呢?

  第一,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在轉向中國。現在在美國、歐洲還有可能建新廠嗎?有,也就一個兩個。歐洲不建,日本肯建嗎?日本現在半導體也不太肯建了,投資也軟了。接下來就是中國臺灣、韓國、中國。從這個趨勢看,產業鏈轉向中國,是勿庸置疑的。全球一年有500億的投資,中國努力搞好政策,可以爭取抓200億。

  第二,我們有巨大的潛在電子產品市場。

  第三,改革開放30年來的運營環境。很多人問我,中國有沒有危險?因為印度、越南他們不敢上來。我可以說,他們還差遠了,因為他們趕不上我們改革開放30年的環境。我們環境好,好在哪里呢?一個外商到中國投資,他看什么?像英特爾在大連投資,派了一批工程師,帶上家屬,先到大連住上一禮拜,看大連的生活、教育怎樣?住一禮拜,公司付錢,這就是為了看大連的環境?,F在你即使去紐約、東京、巴黎,其實上海、北京差異跟這些城市已經不是太大了?,F在都差不多。我們的環境很好,高樓大廈也很多,超市買東西什么都買得到,只要你有錢。所以環境現在非常好了。

  第四,我們有大量素質教好的技術隊伍。我們有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從事節能工藝操作絕對沒有問題。

  以上是我們的優勢,當然我們也要看看我們的弱勢。

  第一,融資環境不完善。人們一直在比,上海能不能超過香港。我告訴大家,差遠了。上海什么都好,絕對比香港好,但要比融資環境,差遠了。因為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城市,信息是透明的,這就是差異。

  第二,我們缺乏高端人才。人,有的是,我們一點不缺。但我們缺高端的。現在一些企業的一把手,幾乎都是國外來的。我們缺乏經驗。

  第三,國外在高端技術方面的控制。溫家寶一到美國去,不會講具體的美國怎么樣,你美國要放松高級技術的控制。這一點,對中國太重要了。不是要平衡嘛,你要求我解決問題,你也要幫我解決問題。

  第四,國家于半導體的投資強度不夠,實在太少。一個公司都投幾十億美金了,我們連一個零頭都沒有。你怎么發展?

pic相關文章:pic是什么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工作原理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原理


關鍵詞: 半導體 產業 前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