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市場分析 > 新年漫談(1)

新年漫談(1)

作者:葉鐘靈 時間:2015-12-28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本文介紹了世界電子技術和工業在20世紀的長足發展及其發展歷程,電子工業技術從Radio(無線電)起步,經歷了Electronics(電子)、IT(信息技術)到CIT(通信和信息技術),以及它們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今又到達了新的“分水嶺”。接著,通過各種事實的闡述和分析,說明電子產品從電子計算機、PC到手機,似有一個“30年一代”的發展規律,供讀者參考。

摘要:本文介紹了世界電子技術和工業在20世紀的長足發展及其發展歷程,電子工業技術從Radio(無線電)起步,經歷了Electronics(電子)、IT(信息技術)到CIT(通信和信息技術),以及它們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今又到達了新的“分水嶺”。接著,通過各種事實的闡述和分析,說明電子產品從,似有一個“30年一代”的發展規律,供讀者參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4978.htm

  世界經濟低迷不振有年,增速遲緩,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充滿變數。人類社會邁進21世紀已有15個年頭,對新世紀前景仍沒有明確的路線圖,經濟的走勢,技術的發展意見紛呈,莫衷一是。筆者僅就個人耳聞目見,有針對電子信息產業一端,略陳己見。

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電子技術發端于19世紀,而在20世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改變了世界。電子管、晶體管、相繼問世,電子技術、原子能和火箭號稱20世紀三大發明。隨著等電子產品依次登場,應用不斷擴展,深入社會各個階層,電子工業逐漸成型。具有消費電子、投資類(包括通信、工業、政府/軍用)、電子元器件三大類產品分類統計的電子工業產值始見于50年代,1950年,美日西德英法5國的電子工業產值總計約43億美元,經過35年到1985年成長到33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13%,又經30年到2015年,估計世界電子工業產值在1.5萬億美元左右,年均增長率放緩至5%。

  在20世紀,電子技術是新技術革命的主角,技術進步的火車頭,信息革命的推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引擎,鞏固國防建設的柱石和提高人民現代物質、文化生活的手段。電子工業則是國民經濟中的基干工業,帶領經濟前進的主導工業,產業調整的潮流工業。電子技術不僅是促進國民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而且自電子技術誕生以來,它的發展便與軍事、戰爭息息相關,“電子技術已滲入到戰爭的各個方面”,原先戰爭靠的是鋼鐵——所謂“船堅炮利”,稱為“鋼鐵戰爭”,但1991年的海灣戰爭,根本改變了戰爭的實質,被稱為“芯片戰爭”,即以半導體芯片為基礎的“電子戰爭”。總而言之,經由一次世界大戰對通信的擴大應用,及到二次大戰前的初期電子工業常被稱為“無線電工業”(Radio Industry),二次大戰前后出現了的發明應用,真正進入了“電子工業”(Electronics Industry)時期,隨著電子計算機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個人計算機()的推廣普及,人們便往往用“信息技術”(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取代“電子工業”,待到,尤其是21世紀智能的強勢出頭,氣勢凌云,再塑格局,人們又采用了“通信和信息技術”(CIT――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這一新概念,反映了電子工業的演變、革新和進步,正如《日經電子學》日前主題報道所言:“電子產業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分水嶺”!

2016年信息點滴

  據報道,2016年世界經濟或將稍有改善,世界電子工業仍在緩慢前進,據說2017年可望達1.7萬億美元。對于電子工業的基礎――,市調公司IC Insights最新報道認為,世界在2015年微降1%,計2870億美元的基礎上,預期2014年~2019年期間將以年均4.3%的速度成長,屆時將達3587億美元,還算良好。至于同期各應用集成電路的主要電子產品的年均增速則如圖1所示。

  圖1告訴我們,未來幾年增速最快的是汽車電子,其次是通信,增速緩慢的則是電子計算機和消費電子。而據應用集成電路多少而排列的電子產品依次是通信(所用集成電絡約占全體集成電路的38%),電子計算機(35%),消費電子(12%),而汽車電子現僅占7%,約200億美元,預計2019年也不過微增到8%,約287億美元而已。展望電子信息產業的近期走勢仍將寄希望于通信產業,增速遲緩的電子計算機和消費電子也不會放棄,而增速較快的汽車電子還指望不上,一句話,近幾年內對主要電子產品和集成電路市場都不可抱太大的期望。代表通信產品的手機產值雖已在2013年超過了(包括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達到2470億美元(約占電子工業產值的18%),同年PC業為2083億美元(占15%),近年差距還在繼續拉大。但手機市場也已達飽和,只能在這背景下掙扎圖存罷了(圖2)。

  據報道,2015年全球手機用戶總數已達75億,首次超過當年的世界人口(74億),市場明顯趨于飽和。當年新產手機,其中89%作為更新或新增產品售于已有手機的用戶,這一比例還會逐年增大,預計2016年占91%,2019年更可增至94%。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據市調公司IDC日前的最新報告稱,2015年中國獨占世界市場的近三分之一,但因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而接近飽和,預計2016年僅可望略增2.5%,達約近5億部,增速明顯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有報道稱,國產手機面臨超級尷尬:高端賣不動,低端不賺錢,中小手機廠商或將遭遇倒閉風潮,大多淪為華為和小米公司的炮灰。展望未來,該公司認為近5年內,中國所占世界市場份額呈逐年下降之勢,將由2015年的29.6%下降至2019年的23%(圖3),智能手機廠商們將越來越多地需要在其他新興市場尋求機會,時下世界唯有印度和非洲、中東等地區市場或將具有上升空間,據稱印度,印度尼西亞2016年的智能手機銷量將會達到全球總銷量的13%。

  2013年,世界手機銷售額超越了PC,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過了功能手機,就在同年,國外媒體就提出了“后智能手機時代的新一代終端已全面展開,新的覇權之爭已然打響”;2014年1月~10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了10%,危機初見端倪。2015年對于世界手機產業而言更到了“危言聳聽”的地步:比如“手機廠商的寒冬(已來臨),經歷了四五年的高速發展,各大智能手機廠商正迎來歷史上最艱難的時刻”;又說什么今天是“智能手機的末世狂歡”;手機大廠“岌岌可危:索尼/HTC/摩托羅拉誰將消亡?,智能手機大紅大紫的時代似正接近尾聲,由于供需趨于平穩,價格開始下滑,導致了一批手機制造商將被洗牌,剩下一些制造商即便不消失,也處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最典型的三家廠商便是索尼、HTC和摩托羅拉”;“智能手機終將被可穿戴設備終結,當下世界,智能手機在全球蔚然成風,未來智能手機將何去何從?正如PC沒有想到會被手機取代一樣,眼前智能手機似乎也并不承認有一天將被智能穿戴設備所取代。但是,事情絲毫不會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常言道:“盛極而衰,物極必反”,又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語見《儒林外史》,已成一句廣泛流傳的諺語,用來形容世事盛衰興替,感嘆世事變化無常),“三十年”是一條“楚河”,一條“漢界”,一座分水嶺,一個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回溯電子信息產業歷程,1945年世界第一臺大型電子計算機ENIAC問世到1981年IBM推出首臺PC 5150時隔36年。PC引爆了現代計算,開創了IT新時代,徹底改變了世界。世界標準PC出貨量于2012年登頂,達到3.5億臺,從此走向下坡路,預期2013年~2018年間只能以每年0.5%的負增長減速緩行。2013年,世界手機銷售額歷史上首次超過PC,成為世界第一電子產品,人稱“后PC時代”。從1981年IBM PC登臺到2013年的所謂PC時代,前后共計31年。而1984年摩托羅拉第一部手機――“大哥大”Dyna TAC上市,2007年以蘋果公司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的問世更加速改變了世界,幾年間手機即成為人們須臾不能離的最熱門電子產品,成為人生“五大需求”(增加了“信”而變為“食衣住行信”)之一,及到2015年,世界手機普及率已超過100%,邁入了一人多機時代!市調公司Gartner公司報告,2014年世界手機出貨量18.8億部,比上年增長12.6%,2015年增速大跌,將降至個位數低端,預計當年僅略增3.2%,2016年4.1%,2017年2%,達20.6億部,手機市場總體陷入低迷。最近屢見報道,說短點是“智能手機五年內消亡”,長點的“手機還有多久被淘汰?最多10年”,未來將是“智能化時代,也可以被稱為一切的智能時代”。那么,從1984年摩托羅拉首部手機上市到2015年剛好也是31年。30年似是一代電子產品落幕之時,是電子產代更新換代的“分水嶺”!后手機時代究竟要走向何處? 電子信息業到底要往哪里發展?篇幅所限,不得不恭請各位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1]葉鐘靈.電子工業技術發展簡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2]葉鐘靈.電子工業的特點、作用、地位及國際發展對我們的啟示[R]. 電子工業部科技情報研究所,1987

  [3]葉鐘靈.手機改變世界[J].電子產品世界,2015(5):5-7


本文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6年第1期第3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