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恩智浦愿景:安全、智能、互聯
編者按:2015年3月1日,恩智浦和飛思卡爾共同宣布達成合并協議。經過9個多月的合并程序后,12月8日兩家公司正式合并成一家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安全連結解決方案供應商,合并后的公司名稱仍為“恩智浦半導體”。合并后的第一天,筆者有幸在上海采訪了恩智浦的高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4977.htm珠聯璧合
記者:今天是恩智浦和飛思卡爾合并后的第一天,您有何感想?
Steve Owen:我們的經濟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在規模上實現了翻番的成長,同時在產品線,以及我們所服務的細分市場上將會比以往的廣度和深度實現新的突破,我們在身份識別、交通運輸業都有比較精深的技術積累。合并后,在汽車、互聯網以及諸多的垂直行業都將會迎來新的競爭上的契機。
當今的社會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諸多社會潮流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我們的創新科技和產品,能夠使消費者用到的消費電子,包括手機、PC以及愛車等更加智能化,并且更加便捷、安全。
重組與切分
記者:合并時,業務調整的原則是什么?
Steve Owen:其實大家已經注意到,除了我們所開展的合并之外,其他一些業內公司也在進行相似的合并工作,但是他們的合并中,有的卻有相當多的重疊,必須要實現重組和切分,這樣可能會帶來合并上的一些頭疼問題。
對于恩智浦和飛思卡爾來說,通過在前期相當多的可行性調研,可以確保我們合并的互補性非常之強,需要調整的部分相當之少。另外,包括安全、連接、智能方面都是我們今后主攻的方向,所以技術都是在往這個方向靠攏。
記者:如何進行業務或產品的取舍?
Steve Owen:其實這與我們合并本身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因為恩智浦在進行業務決策當中有一個原則,即每項技術,或者每一個產品的取舍完全取決于該產品是不是具有競爭力、盈利性和長壽性。無論是恩智浦還是飛思卡爾的產品,我們會觀察,它能否在客戶群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以及能否持久地給我們帶來盈利。
這又要提起恩智浦的傳統。恩智浦是極為專注地去經營那些具有潛力的市場,并且通過少而精的方式去專攻幾個技術領域,包括銀行、身份識別、汽車安全、信息娛樂和網絡連接,所以通過與飛思卡爾的合并,我們在各自都比較強的技術領域的基礎之上,又實現了互補,更為有利于我們去專注于真正擅長的若干領域。
記者:當業務出現了重疊,怎么辦?
Steve Owen:比如我們已將恩智浦自身的射頻功率(RF Power)業務部門出售給了中國的一家創投企業——JAC Capital(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因為飛思卡爾本身在RF Power器件方面在全球已經占有80%的份額,所以已經不能夠做得更大了,因此我們主動采取了這種切分。
可以說,通過合并,恩智浦和飛思卡爾的技術優勢得到完美整合,并且實現了雙方在通用微控制器產品方面的強強融合。合并后的新恩智浦將在通訊處理器、通用微控制器、安全與數據保護、汽車半導體等多個領域保持或躍升至行業領先地位。
高增長市場離不開安全
記者:貴公司關注哪些高增長領域?
Steve Owen:智慧生活,安全連接。包括三個主題:連接無處不在,智能無處不在,安全無處不在。
特別是在安全上,也許大家在日常使用消費電子中都忽略了這一點,包括在酒店使用Wi-Fi,有時并不那么安全,以及自己在與云端進行數據傳輸的時候,在個人隱私信息保護上,以往大家也欠缺考慮。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通過恩智浦相關科技上的研發,可以確保我們的互聯世界更加安全。
記者:能否具體談談一些垂直市場的例子?
Steve Owen:首先不得不談的是車聯網,因為汽車隨著車聯網的概念和技術成熟開始實現了飛躍。除了汽車電子之外,在消費電子領域也開始越來越走向云化,不管是PC、手機、平板電腦,還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這些數據都開始往云端去集中實現,那么云端以及車聯網本身的網絡安全性就開始成為許多政府關心的議題,包括中國也已經啟動了車聯網方面相關的標準和相關的籌備工作。
在工業領域,大家比較熟知的就是工業4.0,這是中德兩國共同在推進的一個項目,而中國本身因為“中國制造2025”這樣的愿景,因此更加智能化的工業制造也是即將迎來的一個新的現實。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之下,生產將會更加高效、便捷和網絡化,通過云來使得設備、工廠實現互聯互通。既然說到了云,那么離不開通訊方面的技術變革,現在華為已經在歐洲/英國和中國本土實施4.5G和5G相關的技術準備,預計在2019年5G將會最終落地。總之,今后的網絡,無論是通訊的網絡,還是智能制造的網絡,還是車聯網,都會越來越高效,越來越快速。
在物聯網方面,無論在MCU,還是傳感器、RFID等,這些技術都已經完全具備,而且已經支撐了許多創新性的產品,包括像智能聯網的洗衣機、暖通空調設備等。但是最終,如何來使這樣的一個模式具備商業上的可行性,這是全行業必須關注的話題。因為Google或阿里自然是有比較充足的資金來推動大型項目,但是對于中小企業,如何能夠真正地來產生出商業模式,這是需要大家共同去思考的,包括在智能家居、健康領域如何來形成可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一點非常重要。
而在介紹的這些大潮流之后,大家也許能夠領會到其核心還是安全,不管是工廠的智能制造,還是安全的支付,還是今后我們通過手機、愛車就能實現刷卡、付費,這些都需要技術的支撐,以及一個安全的互聯環境的支撐。
記者:恩智浦在安全方案的優勢是什么?
Steve Owen:恩智浦在安全解決方面已經有20年的技術積累,而且我們的技術路線并不是只是基于軟件,而是軟件及硬件相結合的一體化方案。
服務中國產業
記者:合并對中國帶來的意義?
Steve Owen:合并后帶來的技術優勢,將有助于恩智浦面向中國市場和行業的需求,加快技術和產品的本土化進程,為中國的安全互聯汽車、端到端安全與數據保護、智能家居等領域提供更安全更完善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為中國的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和物聯網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在大中華地區,我們一共有一萬兩千名員工,占我們全球總員工的25%,大中華地區的研發中心一共有9家,在中國地區的工廠也已經是有多年的成功運營的歷史,這些都可以確保我們在合并之后繼續服務中國產業。
本文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6年第1期第1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