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品牌張力撐不起雷軍的野心
小米正在進入越來越多的領域,雷軍也表示,“小米電視業務遲早會做到行業第一”,但是,這些小米的品牌張力,能否支撐這么多產品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1649.htm上半年較為安靜的小米在八月份后逐漸加快腳步,保持著每月都有新品的節奏。近日,小米舉行號稱“次世代”發布會,沒有帶來大家一直期待的小米5或者小米筆記本,而是發布了分體式小米電視3。

主打分體概念,死磕樂視
不得不說,小米的每次新品都在秉持著自己的傳統—性價比,這次小米電視3也不例外。整體來看,小米電視3此次繼續延續小米電視2輕薄的概念,最大的革新在于分體設計,主機和屏幕分離,采用LG真4K60英寸屏幕,內置MStar 6A928旗艦電視處理器,配備2GB DDR3三通道內存。支持USB3.0、HDMI2.0、802.11ac雙頻WiFi等4K配置,還支持前沿的低功耗藍牙4.1和體感技術,售價4999元。另外,小米作為最會玩的發布會廠商之一,這次發布會現場由60臺小米電視主機組成,效果較為震撼,也在向外界傳遞小米電視3在帶來潮流的同時,還能為客廳帶來更好的音質享受。
就在前段時間,樂視也發布第三代超級電視,售價6279元,不過官網卻一直顯示沒貨。而這便成為了雷軍當天一直調侃的對象,稱其“不厚道”,雖然沒有明說,但大家都懂的。在配置上,小米電視3相比較樂視第三代超級電視略低一籌,但在價格上有較大的優勢,這也給了雷軍足夠的底氣,只不過,不知會不會又掀起一場電視界的撕逼大戰呢?
小米做電視,到底有沒有機會?
小米電視自推出以來,受到業界的一直關注,都在觀望其能否像手機業務一樣顛覆行業。不過,不溫不火的表現使得小米電視一直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在電視界是這樣,在小米內部更是如此,就像是一直攻不下城堡的軍隊,雖一直在增加補給,但是效果甚微。
小米手機利用互聯網概念,加上營銷和品質,在國內手機行業內充當著領軍者的角色。與之相反的是,小米電視卻一直在充當著跟隨者的角色,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和傳統電視廠商區別不是很大。根據數據顯示,去年小米電視的銷量為30萬臺,相比較之下,樂視銷量150萬臺,海信銷量800萬臺,整體市場銷量超過4000萬臺。小米電視的體量存在著很大的增幅空間,加上多家互聯網電視品牌的不斷涌現,這次的小米電視3也被認為是小米的最后一搏,沿襲PC概念,主機和屏幕分離,試圖通過該行業的創新理念,別人想做卻不敢做的概念,在電視行業沖出自己的一道戰線,攻破程壘。
要做好小米,雷軍需要做好這幾件事。
小米此次“顛覆性”得做電視,主機和屏幕分離的戰略,給行業帶來了一定沖擊。尤其是在我國智能電視仍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的情況下,小米主打的高性價比以及品質概念使其打開了一道口子。不過,面對著傳統廠商和不斷進入行業的互聯網品牌,小米電視此后得發展依舊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
第一,小米的品牌張力,是否能支撐起這么多產品。
華為有一個企業文化,值得很多企業學習:華為能力有限,所以只能聚焦。
雷軍是個喬布斯學徒。但是,喬布斯在重出江湖的時候,做的是減法,把產品線從四十多個精簡到幾個。而雷軍,則在小米手機成功之后,不斷的做加法。
小米正在進入越來越多的領域,但是,這些小米的品牌張力,能否支撐這么多產品呢?這是一個問號。
現階段,小米已經在手機領域豎立了一個牢固的地位,但是,也在面臨著一些質疑。比如手機爆炸。雖然只是個案,但快速擴張的小米仍會讓人多少產生顧慮。在這個時候,小米借著生態的故事,不斷擴張。粗略統計一下,和小米相關的產品,除了手機,還有電視,手環,平衡車,以及各種傍著小米概念的產品。
第二,內容到底是短板,還是國內第一。小米在去年請來了陳彤,砸下10億美元打造電視內容,相繼入股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資源網站。在發布會上,雷軍表示,小米內容生態目前已擁有了iCNTV、GITV、芒果TV和華數TV四家牌照方的支持,視頻內容時間超過44萬小時。
需要指出的是,小米的模式和海信為代表的傳統廠商很接近:自己都不擁有內容,通過合作(包括投資)來獲得版權方的內容。相比較而言,樂視的模式好一些,擁有對內容的絕對控制力。
第三,小米的體量和傳統廠商相差太大,未來講故事不一定好講。小米的出貨量,是一個非常大的短板。以海信為例,雙方在規模上的差距差不多是20倍。而樂視,正在縮小和傳統家電廠商的差距。
如果不能解決量的問題,那么,小米的互聯網故事包裝得再好,對公司資本估值的拉動貢獻也也限。
寫在最后:
雷軍表示,“小米電視業務遲早會做到行業第一”。不過,電視行業不同于數年前的手機行業,在這個傳統企業和互聯網玩家并存的世界里,小米很少有新鮮的招數讓業界為之驚訝,唯一可以使用甚至透支的,就是小米的品牌張力。分析人士指出,作為雷軍最失敗的投資項目,凡客應該給小米一點建議,那就是:一味的迷信資本和擴張,最后還是要回到專注上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