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挑戰聯發科:人才市場資本“三重戰”
全球第四大芯片設計公司聯發科正在面臨一場影響深遠的挑戰,發起這次挑戰的是與其實力懸殊,2013年曾排在第14位的展訊。(根據IC Insights在2014年5月發布的報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1436.htm2014年,展訊收入為12億美元,而聯發科2014年收入約66億美元。展訊年收入尚不足聯發科的20%。不過,聯發科和展訊均是全球主要的手機芯片供應商。在手機芯片領域,目前聯發科為全球第二大手機芯片供應商,展訊緊隨其后,排名第三。
展訊自成立以來,亦與聯發科在2G、3G手機芯片市場多次開戰,不過大部分時間展訊處于下風。但是,展訊母公司紫光集團的董事長趙偉國不久前曾公開表示:“要在五年之內超越聯發科。”這一次,給展訊帶來信心的是由政府提供的數百億資金的戰略支持、政府政策扶持,以及更為龐大的中國手機市場。
聯發科股市風波
自2012年收購晨星半導體(Mstar)之后,聯發科股價一路攀升,從270新臺幣左右漲至500新臺幣,市值達到7962億新臺幣,一度成為臺灣地區市值第三大企業,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臺積電、富士康。
但這種增長態勢在2014年6月戛然而止。此時,恰逢工信部正式頒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政府明確表示將出臺包括產業基金在內的多項政策。該基金于2014年9月正式設立,基金籌備規模已超過1300億元。
中國要重塑信息產業的核心——集成電路產業,旨在2030年讓“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實現跨越式發展”。此前,中國絕大多數芯片依賴進口。2014年,中國進口芯片約2600億美元,相比2013年的2313億美元同比上漲12%,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產品之一。
政府決定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帶動整個集成電路產業崛起,展訊則被視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種子選手。這一背景下,清華控股的紫光集團出資17.8億美元全資收購了大陸最大的手機芯片設計公司展訊通信。半年之后,紫光集團再次出手,9億美元收購第二大手機芯片設計公司銳迪科。憑借兩次收購,紫光集團躋身中國集成電路國家隊,并陸續得到北京、合肥、廈門等地方政府的扶持。
其后,紫光集團又吸引了國際強援Intel。2014年9月26日,Intel投資紫光集團15億美元,根據協議,Intel將重點與展訊開展技術合作、戰略布局,雙方將聯合開發和銷售一系列基于英特爾架構的系統芯片。
在展訊得到充分支援的時候,聯發科的市場地位開始被資本市場質疑。2014年9月-11月,聯發科股價從506新臺幣跌至427新臺幣,兩月跌幅17%,市值縮水接近1250億新臺幣。
直至2014年11月24日,聯發科宣布投資3億元參與上海市創業引導基金時,其股價方才止跌回升。至2015年1月底,聯發科公布“2014年收入達到66億美元”的利好消息時,聯發科股價已回升至480新臺幣。
但是,2015年2月,紫光集團與集成電路大基金、國開行簽約,獲得大基金100億元投資,以及國開行200億元授信額度。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該發布會上介紹:“未來300億元資金主要用于國際并購、芯片設計研發”,并且他表示,目標在2020年實現100億美元的產值。
此時,聯發科股價再次遭遇滑鐵盧。截稿之時,聯發科股價已跌至434新臺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