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C告誡科技大廠:物聯網上路前先做好資安把關
近一年來美國企業遭駭的新聞可說是層出不窮。三星電子共同執行長尹富根(YoonBoo-keun)在2015年消費電子展(CES)發表演說時指出,5年內所有三星硬體裝置都將具備物聯網(IoT)功能。問題是,科技公司能夠確保他們的IoT裝置不會被駭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7846.htmrecode.net報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主席EdithRamirez6日在CES發表演說時指出,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層面都將以數位形式儲存,連結裝置會收集、傳輸、儲存并分享許多消費者資訊,當中有許多是屬于非常私密的訊息,這意味著其中將潛藏巨大的隱私風險。她呼吁科技公司應加倍努力打造出能夠保護消費者隱私的產品。
FTC雖無權針對「物聯網(TheInternetofThings;IOT)」制訂新的法令,但它可執行現有法規以確保科技公司能夠遵守隱私規范。Ramirez6日重申企業應采取下列三項步驟以保護消費者:打造內建資訊安全保護機制的新科技裝置;將使用者資料的搜集、保存程度降到最低;給予消費者分享個資的權力。
英國金融時報6日報導,FTC目前正游說美國國會補強資訊安全法令。
英特爾(Intel)旗下McAfeeLabs上個月發表報告指出,2015年可能會出現第一起IoT遭駭的經典案例。報告顯示,網路犯罪社群目前將每筆醫療個資的價碼定在10美元、大約是美國信用卡號碼價碼的10-20倍。
英國《電訊報》去年7月報導,倫敦市長BorisJohnson表示,在薩里大學(UniversityofSurrey)的協助下,倫敦可望在2020年擁有5G行動網路、屆時智慧型手機用戶將可在一秒內下載一部電影。
英國金融時報6月報導,歐盟委員會、南韓簽署協議,雙方將在2015年底以前攜手開發5G行動網路全球標準以及設施鋪設時間表。愛立信(Ericsson)科技長UlfEwaldsson曾指出,4G本來就不是為IOT而打造的;5G不僅讓行動裝置享有更快速的網路速度、也可為物聯網裝置提供不間斷(alwayson)的連線服務。
根據愛立信在去年6月發布的行動趨勢報告,2019年全球活躍蜂巢式(Cellular)M2M裝置數將較2013年底的2億臺增加3-4倍。雖然目前多數蜂巢式M2M裝置僅支援GSM,但預估到2016年3G/4G將躍居主流。
readwrite.com去年6月報導,根據VisionMobile發表的報告,IOT真正的大餅不在那數百億顆感測器、也不在單純的連結服務,解讀、使用感測器創造出的龐大數據才是真正的獲利泉源!據統計,目前全球有90%的數據是在過去兩年才出現、這當中多數是出自機器。
韓國時報去年底報導,科技信息和通信技術與發展規劃部(MSIP)宣布,南韓政府將在新的一年大舉投資資訊安全、物聯網以及生物科技的研究開發。南韓防毒軟體廠商AhnLab6日逆勢上漲6.58%、收39,700韓圜,創去年7月30日以來收盤新高。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