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字音頻廣播(DAB)技術的演進
一、引言
針對數據廣播業務的新要求,數字音頻廣播(DAB)標準通過增加一個前向糾錯(FEC)機制而進行了擴展。擴展是在確保完全后向兼容的條件下進行的。這一擴展使得DAB的覆蓋能力顯著增強,擴展以前的BER(誤碼率)在10-4之間,擴展后由于得到了附加FEC的幫助而使得BER值達到了10-8。
現在DAB發射的主要出錯保護機制是“維持比卷積碼”(Viterbi Convolutional Code),它與DVB的“子信道導向”(Sub-channel-oriented)機制完全相反。維持比卷積碼機制使每個DAB的子信道都可單獨獲得保護。這種方式很好地滿足了MPEG-1/2 Layer II Audio子信道的要求,但它并未針對高敏感性的內容進行優化。
另外,2006年世界各地的服務商將開始使用DAB這種非常適合移動廣播的技術流傳輸諸如AV的一些業務,而這些AV流式業務盡管可能會受誤碼率的影響,但音頻還原卻不會受到影響。附加的前向糾錯(里德-所羅門奇偶字節)的運用確保了在無需重新設計射頻(RF)網絡的情況下,實現AV碼流的無干擾接收。所獲得的10-8的BER相當于近無誤式接收。應該說,這是自DAB正式頒布以來的一個重大技術飛躍。
二、DAB:從第一代到第二代
1、DAB的基礎
下面的框圖給出了DAB總集圖,它包括最多64個信道,這些信道都可個別地根據以下一些條款定義:
a.傳輸模式——流模式(SM)或包模式(PM);
b.規模;
c.保護級(卷積碼)——EEP或UEP(后者僅用于Layer II音頻);
d.附加FEC——在此情況下變為“增強”SM或PM(ESM/EPM);
e.傳輸協議——MOT(PM/EPM),MPEG-2 TS(ESM),IP(PM/EPM),TDC,....,
f.(用戶)應用——音頻(LFA),AV流傳輸(MPEG-2 TS(DMB,....)或IP(加UDP,RTP,...), 電子節目指南(MOT),.....
圖1:DAB總集圖,Tart結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