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潮流 DAB 數字音頻廣播詳細分析
DAB是數字音頻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的英文簡稱,它創始于歐洲,當時歐洲人開發DAB的初衷是改變傳統的廣播技術,提高聲音播出質量和提供高速移動接收性能。DAB是對數字化了的廣播音頻及各種數據圖像信號進行編碼、調制、傳遞等處理,它與現在的模擬廣播(AM/FM)相比具有很多的優點,見表1。
表1 數字音頻廣播與模擬音頻廣播之主要差異
模擬音頻廣播 | ||
傳送內容 | 聲音、文字、圖片、短片等多媒體內容 | 聲音 |
行動性 | ||
訊號與音質 | 不受多路徑傳播的干擾,可確保音質 | 音質受地形、其它訊號干擾而產生噪聲 |
頻道負載 | 透過較佳的壓縮技術,一個頻道可同時傳送多套近CD音質的節目 | 一個頻道只能傳送一套標準音質的音訊節目 |
頻譜 | 可采用單頻網 | 需采用復頻網 |
可高速行動接收
高速行動接收時易使訊號受到干擾而產生噪聲
DAB具備優越的高速行動接收效能與信號品質,采用的單頻網技術能讓收聽者在不同信號區塊間使用同樣的頻率收聽。這些特性結合廣播一對多大范圍播送的能力,讓DAB有望繼無線網絡及行動通訊后,開創出不同于以往的行動商務局面。

目前國際DAB使用現狀

早在1981年,德國IRT(廣播技術研究所)便開始DAB相關編碼技術的研究工作,1987年便成為歐洲高科技重點開發項目之一(尤里卡147計劃)。經過多年的試驗不斷改進、完善和標準化后,于1995年秋在英國和瑞典等國家首先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由于世界各國DAB發展思路不同,各國所采用制式標準也各異。我國和主要工業化國家及亞太地區的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都采用EUREKA-147作為數字廣播標準;加拿大等國在參照該標準的基礎上略作修改;美、日等發達國家則從自己的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另行設計有所不同。
歐洲

歐洲一些國家于1987年成立了EUREKA-147共同體組織。在1988年的日內瓦WARC世界咨詢無線會議上,進行了第一次DAB試驗。其DAB系統特點是:在移動接收條件下仍然可得到高質量的節目信號,解決了城市多徑傳播和快速移動時產生的頻率選擇性衰落和時間選擇性衰落問題。目前歐洲DAB頻率分配任務已經完成。作為DAB發祥地的德國,已明確規定將在2015年由DAB代替現有的FM與AM廣播,到時FM、AM將停止使用。
美國

美國所發展的數字廣播系統針對FM/AM廣播頻段設計,使用帶內同頻技術。其目的在于:在該系統不改變現有調頻頻率規劃的基礎上,在同一頻段內同時播出模擬調頻廣播和數字音頻廣播,利用現有的AM和FM頻率進行覆蓋。它的特點是與現行廣播系統兼容,解決頻道少的問題,不需要重新規劃頻道。美國國家廣播制式委員會(NRSC)已批準將“帶內同頻技術”作為美國地面數字音頻廣播的傳輸標準?,F在,美國各調幅和調頻廣播電臺可以在自愿的基礎上,開始采用帶內同頻系統進行由模擬向數字播出方式的過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