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字音頻廣播(DAB)技術的演進
b.流模式:MPEG TS流與FEC機制RS(204,188)一起被采用,后者已在DVB系統中采用,如每188字節的原始數據的16個奇偶字節,作為TS包的一個組成。這些TS包的內容與188字節深度交錯,MPEG TS流以異步方式利用DAB流模式(DAB好比是一根電線)。
由于沒有任何一種遺留的接收機/終端能夠解碼MPEG TS流,因此系統對后向兼容沒有要求。
圖1給出了約8%的里德-所羅門FEC產生的附加裕度的設想圖。
3、DAB的特點
DAB的核心特點依舊是它適合移動接收,因此也可滿足各種環境應用,如便攜式接收和定點接受均能支持(兩種傳輸模式的DAB Core在圖3中給出)。由于采用了級聯式的錯誤保護機制——維持比(“DAB Core”的組成部分)和里德-所羅門(圖3中的“FEC”環狀區),系統針對各種應用都能提供近無誤的接收)。但DAB能采用的什么樣的傳輸協議和應用呢?
圖3:DAB系統解構
三、結語
附加的前向糾錯的運用實現了前文提到的指標:
·取得了完全后向兼容
·10-8的BER(甚至更好)使得傳送敏感性的內容如視頻流成為現實
·支持與其他廣播和移動通信標準的兼容
通過一個改進的適配層——IP DataCast,DAB能傳送滿足這樣協議的幾乎所有內容。用戶需要區分單向業務及組合DAB業務,帶反向通道。當然,必須遵循正常的帶寬限制。
現在一個DAB組網(占用1.5 MHz的帶寬)能傳送至少6路高質量的AV流,并在移動終端中解碼接收。統計復用技術的運用還將進一步增加這些業務。
四、未來展望
一般來說,信源編碼標準的開發目標是為了實現更高的效率、更高的質量及更好的功能性,但可別忘了多通道/環繞聲音頻!
只要不需傳輸協議即可傳送的編碼內容尚未開發出來,采用DAB就仍是滿足上述業務要求的方便易行的選擇。如果必要,即使是再多一個誤碼保護技術應用也可容易地開發出來。
DAB Java中間件及“語音應用”將為DAB在多媒體環境中開辟出一個新天地。隨著數字版權管理技術(與IP傳輸相關)的運用,DAB再次證明其曾經具有且現在仍然具有的靈活性和未來無憂的特點,同時證明它的“適用于各種環境的數字廣播系統”的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