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價格能否“觸底反彈”?
全球NAND閃存價格已連續四個月下跌,為應對這一不利局面,廠商開始減產以平衡供求,進而穩定價格。美光率先宣布將減產,隨后三星也被曝出將調整其韓國本土的NAND產量以及中國西安工廠的開工率,韓國另一大存儲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也計劃削減產量。后續預計還會有其他大廠跟進,消息人士透露鎧俠預計也會減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1/466574.htm· 美國存儲芯片大廠美光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其2025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24年11月)總營收87.1億美元,同比上升84.3%,符合市場預期。但從細分業務來看,美光的DRAM和NAND業務在環比層面卻有明顯分化,其中DRAM業務環比增長20%,而NAND業務卻下滑了5%,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手機、汽車及工業等市場需求持續走低的影響。
預計2025財年第二季度NAND出貨量仍將環比下降,并且影響下一季度業績,美光高管確認在閃存市場需求放緩的背景下將其NAND晶圓啟動率較此前水平下調10%并減慢制程節點轉移。美光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Mark Murphy表示:“在NAND業務方面,我們正在采取迅速而果斷的行動來降低資本支出并削減晶圓產量。”
· 三星決定在西安的NAND閃存工廠削減產量,平均月產量將從20萬片晶圓降至17萬片,減產幅度超過10%。這一舉措被視為三星維護盈利能力和促進市場價格穩定的戰略部署。與此同時,三星在韓國華城的12號和17號生產線也將進行產量調整,以進一步縮減整體產能規模。
回顧2023年初,三星在面對嚴峻市場環境時,已經采取過減產措施。西安第一工廠的12英寸晶圓月產量從2022年第四季度的12.5萬塊削減至次年第一季度的11萬塊,減幅約12%;西安第二工廠的產量也從每月14.5萬塊調整至13.5萬塊,減幅約7%。三星此次再次減產,展現了其在全球NAND閃存市場波動中的審慎態度和策略調整。
· SK海力士是全球第二大NAND閃存廠商,銷售額僅次于三星,目前的NAND閃存產能為每月30萬片晶圓,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削減10%(30000片晶圓)的產量。
· 鎧俠原定于2024年10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但此次IPO再次被推遲。盡管該公司在過去兩個季度開始盈利,但NAND市場仍然不穩定。由于擔心庫存上升,以及為應對生成性AI浪潮而于2025年大規模生產第八代NAND設備,鎧俠計劃在第四季度(市場需求的過渡期)減少產量,以避免產能過剩問題。
在此前的上升周期時,NAND廠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增長,不斷擴大產能,但此次的上升周期過于短暫,導致產能過剩問題凸顯。三星、SK海力士等主要廠商的部分NAND產能處于閑置或低利用率狀態。
據TrendForce半導體研究中心(DRAMeXchange)發布的數據顯示,通用NAND固定價格自2023年10月起連續五個月上漲后,在2024年3月增速減緩,維持平穩狀態,而后從9月開始轉為下跌趨勢;2024年9月至11月,NAND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1.44%、29.18%和29.8%,顯示面向存儲卡和USB設備的通用型NAND閃存(128Gb 16Gx8 MLC)的固定價格在去年8月時為4.9美元,但此后逐月下跌至2.08美元 —— 跌幅已經超過50%,是繼2015年8月統計以來的最低價格。
NAND市場仍處于下行周期
2025年第一季度NAND市場將面臨嚴峻挑戰,供貨商庫存持續上升,訂單需求下降,平均合約價預計環比將再下降10%-15%。獲利能力進一步減弱,因此今年或許會有部分產品線從NAND轉向DRAM,消費端NAND價格一直到2025年下半年才可能反彈回升。
NAND制造商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庫存控制。由于該行業預期制造商將降價,庫存成本上升可能會破壞定價策略并產生過剩供應壓力。系統運營商和主要云服務商(CSP)預計價格會下降,導致對短期訂單持謹慎態度,這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這對NAND制造商來說是不利的。
面對NAND市場持續走低的態勢,不僅美光,三星、SK海力士、鎧俠等頭部廠商也都采取了減產措施,以阻止NAND價格的下跌趨勢,NAND市場的“寒冬”仍在無限期拉長。但如果這些減產措施激發整個行業采取類似行動,NAND價格可能會回升。此前實施的減產措施,帶動了整個供應鏈主動下單、價格上漲,使得上游企業認為限制產能可以平衡市場供需,從而鼓勵下游客戶提前備貨。
中國臺灣工商時報在報道指出,目前全球主要內存制造商的庫存周轉期已恢復到10-12周的正常范圍。業界預計,如果削減產能無法增加出貨量,可能會實施更嚴厲的措施來減少整體供應量。
企業大規模減產其實難度很大:一方面,生產線的關停與重啟并非易事,涉及到高昂的成本、復雜的設備維護以及技術人員的調配。一旦減產過度,后續若市場回暖,產能恢復的時間差可能導致錯失商機;另一方面,減產決策的協同性較差,各廠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難以達成完全一致的減產步調,有可能導致市場上的供應波動頻繁,價格體系混亂。
根據報道稱,三星正在考慮將其P4 NAND生產線的一部分產能轉換為DRAM。三星設備解決方案(DS)副總裁KimJae-joon表示,公司正下調通用DRAM與NAND存儲產品的產量,以符合逐漸下滑的市場需求;SK海力士也有消息稱,可能將清州M14、M15X和M16工廠的部分NAND產能轉用于生產HBM;鎧俠方面消息顯示,由于擔心未來庫存上升,選擇減少第四季度NAND產量,但同時為應對生成性AI浪潮需求,鎧俠將于2025年大規模生產第八代NAND設備,并準備投產最先進存儲產品。
PC、移動及消費產業出貨量維持低迷,相比之下,隨著人工智能(AI)相關半導體對高帶寬存儲(HBM)需求的推動,面向AI數據中心的企業級固態硬盤價格相對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今年第一季度市場所面臨的供應過剩壓力,AI驅動的大容量SSD需求成為了市場復蘇的關鍵。目前,NAND閃存市場的競爭正在慢慢升溫,加緊提升NAND產品的性能和容量。
NAND閃存市場新競爭
其實,自NAND閃存進入3D時代以來,芯片層數一直是各大NAND閃存芯片廠商競爭的焦點,堆棧層數越來越高。今年以來,隨著存儲原廠NAND制程相繼迭代,200層以上NAND的供應增加,高密度NAND在市場應用中逐步取得進展:
· 三星236層V8 TLC NAND產能放量增長,同時290層V9 TLC/QLC NAND開始量產;
· SK海力士擴大238層NAND在企業級SSD的應用,并推出321層NAND Flash;
· 鎧俠及西部數據推動218層BiSC8 NAND加速在OEM廠商的導入,采用BiSC8和CMOS鍵合技術生產的2Tb QLC NAND已開始送樣;
· 美光量產276層G9 TLC NAND,并已在面向客戶端OEM的SSD中采用。
三星宣布其半導體研究所成功完成突破性的400層NAND技術開發,且于11月將這項技術轉移到平澤P1廠的量產線上,預計將于明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另外,三星計劃采用新型鍵合技術,在不同的晶圓上分別創建單元和外圍設備,然后進行鍵合;這種方法將實現具有大存儲容量和出色散熱性能的“超高”NAND堆棧,非常適合用于AI數據中心的超高容量SSD。這款芯片被稱為「Bonding Vertical NAND Flash,簡稱BV NAND」,其單位面積的位密度將提高1.6倍,三星的目標是到2030年開發超過1000層的NAND芯片。
需要注意的是,1000層NAND可沒有那么好做。從理論上講,堆疊1000層以上的NAND是可行的,但需要解決堆棧過程中的沉積和蝕刻問題。具體來看,在2D NAND的發展進程中,光刻技術是推動其發展的關鍵工藝,3D NAND則完全不同,存儲單元以垂直堆疊的方式實現容量的增長。
除此之外,3D NAND工藝流程中最困難的部分當屬高縱深比要求的蝕刻工藝。在3D NAND結構中,必須通過蝕刻工藝從器件的頂層到底層蝕刻出微小的圓形孔道,將存儲單元能夠垂直聯通起來。這也意味著倘若未來堆疊的層數超過1000層,芯片廠商或將需要面臨越來越復雜、昂貴的工藝。存儲產業需要找到新的解決方法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存儲需求,當然,這也可能是一種全新的存儲介質,各大原廠同樣深知這一點,目前也在積極投入研發當中,例如:FeRAM、MRAM、PCM、RRAM等。然而,哪種器件能夠突出重圍,成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儲器件,還需時間給出答案。
隨著AI時代的到來和對存儲需求的不斷增長,SSD在數據傳輸速度、耐用性和存儲容量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然而,QLC SSD以其高存儲密度和優化服務器空間的能力,以及降低能耗和總體擁有成本的優勢,有望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行業專家預測,隨著視頻和圖像數據量的持續增長,TLC/QLC SSD將成為AI推理應用的主要選擇。
市場研究公司Omdia最新報告顯示,今年QLC NAND的市場規模預計將比去年增長85%,其在整個NAND閃存市場的份額將從去年的12.9%增長到今年的20.7%,增長近8個百分點。到2027年,QLC NAND將占整個NAND市場的46.4%,在短短三年內份額有望增長超過一倍,接近目前以51%的份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TLC產品。
QLC技術允許每個單元存儲4個比特(bit),而TLC為3個比特,MLC和SLC分別為2個和1個比特。這意味著與其他NAND類型相比,QLC NAND可大幅提高存儲容量。因此,QLC NAND的特性非常符合大型科技公司的需求,與傳統機械硬盤(HDD)相比,QLC NAND有著讀取速度更快、單位面積存儲密度更高以及功耗更低的優勢。盡管長期以來QLC NAND有著壽命較短、寫入速度較慢的劣勢,但數據中心逐漸轉向讀取密集型工作負載之后,這些缺點已被抵消。
NAND制造商也在迅速應對QLC NAND需求的激增。業界樂觀地認為,“NAND的春天”可能會比預期來得更猛烈。與去年基于人工智能需求的HBM增長一樣,NAND市場也可能經歷類似的長期市場形態。
目前,SSD、HDD之間的價格差距也在迅速縮小,單位容量價格差距從2015年的20倍減少至當前的約10倍。業界預計,SK海力士旗下的NAND子公司Solidigm預計將大大受益,截至2023年年底,Solidigm總產量的60%是QLC NAND,雖然美光的市場份額達40.1%,高于Solidigm的21.1%,但美光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消費領域。用于AI服務器的高附加值QLC NAND供應很可能由Solidigm和三星主導,三星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量產第九代280層QLC NAND,而SK海力士通過Solidigm推出了容量達60TB的QLC固態硬盤產品,并在2025年準備300TB產品,以最大程度滿足AI導向的需求。
NAND技術的發展進度并沒有減緩,各大廠商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和設備升級,以提高存儲密度、性能和降低成本。然而,市場低迷使得產品價格下降,廠商的利潤空間受到壓縮,進一步加大了成本壓力,再加上NAND市場競爭激烈,三星、鎧俠、西部數據等廠商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紛紛采取降價等策略,導致產品價格下降,市場整體利潤水平降低。就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NAND存儲芯片市場并未真正“復蘇”,行業仍然需要大量時間“去庫存”,而迎來真正復蘇或許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