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元件/連接器 > 業界動態 > (2024.12.30)半導體一周要聞-莫大康

(2024.12.30)半導體一周要聞-莫大康

作者: 時間:2024-12-30 來源:求是緣半導體聯盟 收藏

一周要聞2024.12.23- 2024.12.27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12/465892.htm

1.  爭氣國產DDR5已量產,良率還很高!

據韓國媒體ZDNet Korea報道,中國DRAM芯片大廠長鑫存儲(CXMT)已經成功量產DDR5內存芯片,并有多家DRAM模組廠商開始銷售基于其DDR5芯片的DRAM模組。長鑫存儲此前主要產品是19nm工藝的DDR4/LPDDR4/LPDDR4X芯片,此次DDR5成功量產使用表明了國產存儲在追趕全球頭部DRAM廠商的速度正在加快,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據了解,目前只有少數DRAM廠商如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能夠生產DDR5芯片。一位行業相關人士表示,“據我了解,長鑫存儲最近已經開始生產DDR5,正在與客戶接洽,其所公布的良品率在80%左右。”這一數據與韓國企業的80-90%良品率相近,顯示出其在量產工藝技術提升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在接受韓媒的采訪中,TechInsights 的 Jeongdong Choi 博士說:“我們很快就會對該DDR5 進行分析,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它對市場的影響。”并表示:“雖然長鑫存儲尚未正式向外界透露其開發 DDR5 的計劃,但我知道 DDR5 的開發是使用 G3 工藝(線寬 17.5 納米)進行的。“DDR4 已經作為 G1 (22nm) 商業化,LPDDR4X 正在基于 G1 和 G3 生產。”

DDR5由SK海力士于2020年首次發布,其數據容量是上一代DDR4的4倍,數據處理速度是DDR4的2倍。然而,由于美國的制裁,中國企業目前無法進口EUV光刻設備,這對長鑫存儲在制造更精細電路、降低功耗并增加存儲容量方面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2.  關于芯片產業的幾個判斷

1)、“制裁紅利”逐漸消失

探索科技(ID:techsugar)首席分析師王樹一的個人判斷是,特朗普上臺以后,無論在產業政策上如何出招,都不會影響中國發展的大局,且極有可能給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新機會,但是不會有所謂的“制裁紅利”——制裁加碼除了給二級市場帶來炒作話題,不會對中國半導體的發展有任何益處。

2)、話題炒作將是二級市場長期主流聲音

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增量在人工智能(AI)應用上,英偉達和博通兩個萬億美元市值的芯片公司出現,是不是表明AI應用已經泡沫還不好說。

3)、行業出清節奏加快

作為一個行業觀察者,我對芯片設計業關注較多,從個人的感受來說,這是近十年來本土芯片設計業最艱難的時刻。雖然三五年前熱火烹油的景象也不正常,但現在市場的極度寒意,已經偏離正常的調整區間,呈現出超出正常情況的殺跌走勢,2024年聽到了太多殺價、降薪、裁員乃至關門破產的消息。個人判斷,市場還在依據慣性往下走,資本在當前市場異常冷靜,而資本越少出手其談判時能拿到的籌碼就越多,所以等待對資本而言是優勢策略,但對三五年前成立的不少創業公司而言,等待是劣勢策略。

大多數三五年前成立的芯片創業公司,當時融資容易招人難,所以團隊經營成本就比很多成熟公司高,而這兩年到了交答卷的時候,市場又已經早已不缺貨,價格競爭在所難免。

4)、并購時機稍縱即逝

截至2024年12月,A股芯片設計上市公司已經近百家,數量為全球之最,再上新的確實要精挑細選了。而在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注冊過的芯片設計公司,仍然有3000多家,市場集中度與五年前沒有明顯改善,如果能夠通過并購重組,讓一些企業退出的同時,讓另一些企業做大,確實會有改善產業格局,優化產業資源的效果。在ICCAD Expo 2024上,臺積電(中國)總經理羅鎮球接受探索科技(ID:techsguar)等媒體采訪時就說過:“全世界設計公司數量最多的地區,第一是上海,第二北京,第三是美國,第四是成都,第五深圳,國內我們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但百花齊放的潛臺詞是雜草叢生,整合是任何一個產業由原來的散亂小到做大、做實、做強的必經過程,而且是必須學習進步的方法。”

5)、就業市場回暖但往日不再來

2024年芯片行業就業情況非常差。探索科技(ID:techsugar)有人才服務,在幫業內朋友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親身體會了就業市場的冷暖變化。2023年5月哲庫關閉時,不到兩個月市場就基本消化了哲庫出來的待業人員,但哲庫如果是2024年5月關閉,恐怕市場就沒有這么容易消化。這一年來裁員、降薪的消息接連不斷,這是我們感受到的。統計數字上體現的,則引用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在ICCAD Expo 2024上的報告,2024年超過1000人的設計公司減少2家,規模500-1000人的設計公司減少14家,人員規模100-500人減少105家。

6)、AI基建超配

作為2024年半導體市場最大的驅動力,AI基建吸引了幾乎所有的全球活躍資本,英偉達、博通以及所有AI產業鏈上的主要企業,都被綁上了同一輛沒有剎車的高速行駛的列車,非半導體業內人士的阿爾特曼的7萬億美元芯片產能建設論居然被半導體業界認真討論了很久,黃仁勛的一舉一動都被資本市場反復剖析,超微電腦財務造假恐怕也是迫不得已,在這個時間點,沒有幾個人敢說AI已經出現了泡沫,我同樣也不敢公開說。

不過個人的判斷,AI基建已經出現了超配,害怕錯過(FOMO)情結是資源浪費的情緒基礎,當從業者并不是真正看清某個方向,而只是擔心自己錯過某個機會來做投資與產業布局決策時,資源浪費與超配是不可避免的。

7)、卷是新常態

“卷”是當前社會的一個流行詞,芯片行業也歷來很卷,而且芯片行業并不只是本土公司卷,實際上芯片行業的卷,自其誕生之日就已經開始,本土芯片公司的卷,也是從海外公司學過來的。摩爾定律就是卷出來的。剛“被離職”的英特爾CEO基爾辛格在其自傳中,就講述了他們當時是怎么卷出“386”和“486”這些當時世界領先的處理器的:在流片前,研發人員也幾乎是“007”,夜以繼日;每次流片后,組里的核心人員都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AMD的CEO蘇姿豐在日前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她經常深夜去公司實驗室,而且從來不提前打招呼,而是到了之后與現場的工程師交流項目進展,這也是從一個側面說明了AMD的“卷”。

3.  另辟蹊徑:俄羅斯擬自研比ASML便宜的EUV光刻機

綜合CNews、Tom′s Hardware報道,俄羅斯科學院微結構物理研究所(IPM RAS)宣布了一項名為“高性能X射線光刻發展新概念”的計劃,旨在開發工作波長為11.2納米的新型光刻設備。這一創新技術與荷蘭ASML公司的標準13.5納米波長設備相比,預計將設備的分辨率提高20%,同時降低研發成本并簡化制造流程。

俄羅斯還計劃使用氙作為激光等離子光源,替代傳統的錫,以減少光學元件的污染,并延長關鍵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研發計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聚焦于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辨識;第二階段制造每小時處理60片200毫米晶圓的原型機,并整合至國內芯片生產線;第三階段的目標是開發每小時處理60片300毫米晶圓的工業應用設備。盡管俄羅斯光刻機的產量預計為ASML設備的37%,光源功率為3.6千瓦,但這一性能已足夠滿足小規模生產需求。俄羅斯計劃自主7nm芯片光刻機設備在2028年實現全面投產,效率預計比ASML光刻機高1.5-2倍。

4.  韓國產學界提議組建“韓積電”,扶持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

12月23日消息,來自韓國的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專家提議效仿臺積電(TSMC)的成功模式,在韓國成立一家名為“韓積電”(KSMC,韓國積體電路制造公司)的企業。此舉旨在扶植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以應對當前韓國半導體行業面臨的挑戰。

據悉,這一計劃是在韓國國家工程院(NAEK)12月18日舉行的研討會上提出的,目標是通過多元化的制程,打造代工廠與無廠半導體公司之間的平衡生態系,支持大中小型半導體公司的平衡發展。

成均館大學教授表示,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業維持平衡的生態系,聯電與力積電專注傳統與中階制程,與臺積電的先進制程相輔相成,使得超過250家IC設計公司蓬勃發展,“在政府支持下成立韓積電,將可在韓國扮演類似的角色”。

在本次研討會上,韓國產學界人士還提出了韓國半導體業面臨的七大挑戰,包括與外國競爭者的技術差距、弱化的投資競爭力、無廠半導體與封裝領域缺乏成長、人才外流及過度監管等。

而解決的方案是強化半導體生態系、增加研發投資、推出留才政策等。韓國專家還預估,到2045年,對韓積電投資20萬億韓元,將可產生300萬億韓元的經濟效益。

根據此前規劃,韓國政府將在2030年前構建全球最大規模的半導體制造基地,目標是到2047年在京畿道建立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業集群,總投資額高達622萬億韓元(約4730億美元),建設16座芯片工廠。

該集群將專注于生產高帶寬存儲器(HBM)、2納米或更小的系統半導體等尖端產品,并計劃到2030年占據全球系統半導體市場10%的份額。同時,該計劃預計將創造300多萬個就業崗位,并顯著提升韓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和競爭力。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執行董事強調投資的急迫性,呼吁韓國政府通過補貼與稅務優惠,在2047年前提供300萬億韓元以維持韓國半導體領導地位。

同時,他以臺積電工程師為例,呼吁對韓國每周52小時的工時政策采取更大彈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應對高強度的研發及生產需求。相比之下,臺積電研發中心是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運作。而AI芯片巨頭英偉達更是沒有限制工時。

而SK海力士CEO郭魯正也指出,應從對大企業的“涓滴”支持,轉向對規模較小的材料、元件與設備企業的直接投資,以產生強化研發競爭力、擴大整體生態系的“噴泉效應”。

5.  日本成功引入首臺ASML EUV光刻機

12月18日,Rapidus宣布其購入的首臺ASML TWINSCAN NXE:3800E光刻機已在位于北海道北部城市千歲的IIM-1工廠交付,并開始安裝。這是日本首臺用于大規模生產尖端半導體的EUV(極紫外)光刻系統。

NXE:3800E是ASML EXE系列0.33 (Low) NA EUV光刻機的最新型號,能滿足Rapidus首代量產工藝2nm的制造需求。該光刻機與0.55 (High) NA EXE平臺共享部分組件,晶圓吞吐量較前款NXE:3600D提升37.5%。

資料顯示,Rapidus是由索尼、豐田、NTT、三菱、NEC、鎧俠和軟銀等八家日本企業于2022年成立的合資企業,旨在實現本地化先進半導體工藝的設計和制造。在2022年底與IBM簽署了技術授權協議,目標在2027年開始實現2nm工藝的批量生產。

此外,據了解,Rapidus正在與IBM合作,共同推進2nm芯片的研發和生產,計劃于2025年春季開發出使用尖端2nm工藝的原型芯片,于2027年大規模生產。值得一提的是,臺積電也計劃在2025年大規模生產2nm芯片。

而EUV光刻是實現2nm代半導體的關鍵技術之一。業界認為,對于Rapidus而言,安裝ASML的EUV光刻機意味著它能夠進入全球半導體制造的技術前沿,具備生產最先進的芯片的能力,以幫助其追趕臺積電、三星等全球半導體巨頭步伐,并有望提升日本在全球芯片市場的競爭力。

不過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在過去幾十年中缺乏足夠的技術積累,導致其在先進工藝領域的競爭力相對較弱。Rapidus雖具有雄心壯志,但要在臺積電和三星等巨頭的競爭下脫穎而出,仍需克服技術、人才、資本等多重障礙。

未來,Rapidus的成功不僅關乎日本本土的產業復興,也可能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的重塑

6 .  華虹集團換帥,董事長張素心離任,秦健接棒

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秦健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宣布華虹集團董事長張素心正式離任,由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聯和投資”)的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秦健接任。

此次高層人事變動迅速吸引了半導體行業的廣泛關注,被視為華虹集團在全球半導體競爭格局中的一次主動布局。

接任者秦健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曾在1997年任上海化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2004年任上海太平洋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黨支部書記;2013年任上海華誼(集團)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2015年任上海市松江區委副書記,區長;2017年任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華虹集團短暫擔任過副董事長職位。

在秦健的領導下,聯和投資近年來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布局涵蓋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業內普遍認為,秦健的加入將為華虹集團引入更多資本與產業資源,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秦健與另一家晶圓代工大廠中芯國際現任董事長劉訓峰有著深厚的淵源。劉訓峰曾任上海華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在其任職期間,秦健曾任華誼集團總裁、黨委副書記。現如今,二位又在半導體行業重逢,分別領導兩家本土晶圓代工龍頭企業,這無疑為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看點。

華虹集團是中國擁有先進芯片制造主流工藝技術的國有8+12英寸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集團。集團旗下業務包括集成電路制造、電子元器件分銷、智能化系統應用等板塊,其中集成電路制造核心業務分布在上海浦東金橋、張江、康橋和江蘇無錫四個基地,共擁有3條8英寸和3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

1735538702815498.png

7.  拜登任內再下狠手,對中國成熟工藝芯片展開301調查

12月23日,在得到總統拜登的授權指示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宣布將啟動一項針對中國成熟芯片的301條款調查,用以評估中國成熟節點芯片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以及涉及中國對于碳化硅襯底或其他晶圓生產的影響。

按照行業慣例,成熟芯片一般指28nm及以上制程工藝產品,這類芯片因其可靠性和成本效益而廣受大眾市場歡迎,并被廣泛應用于汽車、洗衣機、通訊、醫療器材等日常生活領域當中。

目前來看,中國在全球成熟芯片領域的產能占比約30%,估計十年內會增長至46%。美國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生產的成熟芯片價格比美國本土的便宜30%到50%,甚至有些時候低于生產成本。拜登政府由此認定,這種價格戰讓美國和歐洲的芯片廠商舉步維艱,許多企業因為沒有政府補貼,不愿意投資新工廠。

拜登表示,本次301條款調查涉及國防、汽車、醫療設備、航空航天、電信、發電和電網等關鍵領域的半導體以及下游產品,從而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同時,美國將于2025年把中國芯片的關稅稅率從目前的25%提高到50%。

所謂301條款調查,就是指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b)(1)款(301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不公平貿易行為進行調查并采取相應行動。301條款規定了三種可能會被采取行動的外國政府行為、政策或實踐(APPs):(1)違反貿易協議;(2)不正當的(被定義為與美國國際法律權利不一致的)且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的行為、政策或實踐;和(3)不合理的或歧視性的并且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的行為、政策或實踐。

不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12月22日稱,美國試圖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的努力并沒有阻礙中國的進步,在芯片競賽中試圖阻撓中國是“白費工夫”(a fool's errand)。她還強調說,“戰勝中國的唯一辦法就是保持領先。我們必須跑得更快,在創新方面超越他們。這才是取勝的方式。”

這與她在今年2月在喬治城大學做演講時的表態如出一轍。當時,在被問及《芯片與科學法案》以及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出口管制如何影響中美關系時,雷蒙多說:“當我考慮我們與中國的競爭時,有一個進攻戰略和一個防御戰略。防御戰略就是出口管制,不讓中國獲得我們的超高端技術;但進攻性戰略更重要,這就是投資美國。”

8.  美商務部長談中美半導體競賽打壓無效,創新才是關鍵

國際電子商情23日訊 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在最近的媒體訪談中提出了對美國對華半導體政策的新觀點。

Raimondo明確指出,盡管美國已經實施了包括出口管制在內的多種措施,但這些努力并未能有效遏制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快速發展。她強調,美國應將重點放在國內創新上,而不是僅僅依賴于出口管制來限制中國。

她的言論揭示了美國政府在對華半導體政策上的矛盾態度。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限制措施遏制中國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意識到這種做法可能適得其反,反而促進中國的技術進步和自給自足。

她強調,聯邦政府對美國本土創新的資金支持是保持美國領先的關鍵。Raimondo表示:“擊敗中國的唯一途徑就是走在中國前面,比他們跑得更快,創新是我們獲勝的方法。”美國商務部正努力在拜登政府任期結束前,與《芯片與科學》計劃中的半導體廠達成更多最終協議。

盡管美國持續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打壓,包括將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并限制相關技術的出口,但中國并未因此停滯不前。相反,中國的半導體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突破,逐漸減少了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Raimondo的言論也表明,盡管美國政府通過《芯片法案》等政策試圖重振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但實際效果仍需觀察。這是因為政策資金申請和審批程序復雜,許多企業選擇推遲或暫停投資計劃,同時實現該法案的目標仍需克服高昂的建廠成本、勞動力短缺以及政治復雜性等問題。

9.  榮芯半導體分階段推進三步走發展戰略

12月11-12日,上海集成電路2024年度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三十屆集成電路設計業展覽會(ICCAD-Expo 2024)在上海隆重舉行。

榮芯半導體成立于2021年4月,是一家致力于成熟制程特色工藝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榮芯半導體主要布局CIS、TDDI、BCD、顯示驅動芯片、新型存儲等數模混合和模擬類集成電路產品。它開發了多個技術工藝平臺,下游應用場景覆蓋工業控制、消費電子、數字家庭、移動通信及汽車電子等。

榮芯在業界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2024年4月發布的胡潤研究院“2024全球獨角獸榜”中,榮芯位列中國半導體企業第12位,全球第482位,估值達到160億元。同時,它還上榜了工信部直屬單位賽迪研究院控股企業發布的《賽迪科創獨角獸百強(2024)》榜單,充分展現了其創新活力和高成長性。

沈亮表示,榮芯半導體在芯片制程方面,的確是一關關地攻克技術難題。從180納米到55納米,乃至更先進工藝節點,每一個制程都需要大量的研發和技術積累。榮芯通過不斷投入研發資源,提升技術水平,逐步實現了這些制程節點的突破。同時,榮芯還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合作,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以55納米制程為例,這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制程節點。當為55納米添加感光二極管時,就可生產CIS芯片;如果為55納米制程添加HV技術,那么可以制作出DDIC或TDDI。55納米制程結合特定的Core Device、5VDevice和LDMOS時,就可生產BCD技術的PMIC芯片。

沈亮稱,當下榮芯半導體有“三步走”戰略:第一階段是生存,從拍下德淮半導體資產到快速量產,如今已經基本達成目標;當下進入第二階段——發展,當淮安廠和寧波廠能夠滿產,榮芯半導體發展到一定規模,可以自負盈虧,并啟動第三工廠;第三階段,第三個工廠乃至第四個工廠滿載。

10.  OpenAI大地震一分為二,全力沖刺AGI,一半向錢看一半裝理想

營利or非營利?關于這個問題的齟齬,直接讓馬斯克一紙訴狀把OpenAI告上了法庭。

ChatGPT的巨大成功,讓OpenAI措手不及。曾經創立公司時,完全沒考慮過OpenAI會成為一家產品公司,也沒想過會需要如此大規模的投資。

經過幾個月的傳聞后,OpenAI的改組終于塵埃落定——OpenAI的營利性部門將轉變為特拉華州公共利益公司(PBC),使其能夠同時追求利潤和社會影響。

而營利性部門的成功,將用于支持更強盛的非營利事業。

OpenAI表示,非營利部門將保留其在營利性實體中的現有股份,這些股份將按照外部金融專家確定的公平市場價值,轉換為PBC股票。

OpenAI聲稱,此舉將創建有史以來最富有的非營利組織之一,該組織自己的領導團隊和員工,將專注于健康、教育和科學等領域的慈善工作。

與此同時,PBC將完全控制OpenAI的商業運營。

昨天,OpenAI被曝料在與微軟的交易中,將AGI定義為「在最具經濟價值的任務上超越人類的AI」,還設定了至少1000億美元投資者回報的利潤目標。

這一事件引起了坊間的極大批評聲,許多人指責OpenAI將宏大的AGI野心和赤裸裸的貪婪混在一起。

OpenAI 董事會正在評估我們的企業架構,以最好地支持確保AGI造福全人類的使命,我們有三個目標:

1. 選擇最有利于使命長期成功的非營利/營利性架構。

2. 使非營利組織實現可持續發展。

3. 使各個部門都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目前我們擁有非營利和營利性兩個組織,并且將繼續保持這兩種形式。營利性組織的成功將使非營利組織獲得充足資金、更好地持續發展,并在完成使命方面處于更有利地位。

我們認為,這一使命是當今時代最重要的挑戰。這需要同時推進人工智能的能力、安全性和對世界的積極影響。

步入2025年,我們將不僅僅是一家實驗室和創業公司——我們必須成為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



關鍵詞: 莫大康 半導體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