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之路,曙光初現: “十五五”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趨勢及落地策略
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龐雜、創新投入大、研發周期長,是一個國家制造業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標志之一。近年來,以大健康為核心的產業浪潮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興起,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實現了從模仿創新到自主創新的跨越,250余種世界新、中國造的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產業初步呈現全面創新突破勢頭。“十五五”時期,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120億美元,占據全球市場的28%。國產品牌邁上高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賽迪顧問重磅推出《賽迪顧問“十五五”重點產業落地工具冊——高端醫療器械》,厘清當前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發展基礎,研判“十五五”時期發展形勢,為各地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深度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12/465231.htm01度勢
產業鏈:初步成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再提高
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較為完善,在治療設備、體外診斷試劑等環節初步形成競爭優勢,部分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在醫用高分子材料、體外診斷設備、高值耗材等環節仍待進一步突破。“十五五”時期,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加速邁進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4.11
● 中國醫用高分子材料市場潛力大,“十五五”時期自給能力有望提升。中國是全球醫用高分子材料的消費大國,市場潛力巨大。2023年中國醫用高分子材料市場規模約為900億元,約占全球市場規模的30%。但由于不同材料間制備的技術壁壘較高,中國在高分子量聚乙烯、聚砜、聚醚醚酮、硅橡膠等醫用材料方面的創新能力仍有不足。近年來,頭部醫療器械制造企業通過自研或合作方式,延伸布局上游材料,攻克高端醫用高分子材料制備技術。“十五五”時期中國醫用高分子材料的自給能力有望提升,高端醫用材料短缺問題有望緩解。
● 國產治療設備已具備競爭優勢,“十五五”時期“出海”成大勢所趨。中國治療設備產品質量和品質逐漸提高,展現出高性價比優勢,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例如,在心肺復蘇、體外除顫、監護設備和心電圖機等領域,國產設備的全球市占率達到10%-20%,部分上市企業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海外銷售體系。國產設備的海外市場定價和盈利空間可觀,高性價比的產品特點受到發展中國家的青睞。“十五五”時期,企業紛紛進入海外市場,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體外診斷試劑與進口產品差距縮小,“十五五”時期集采助力國產品牌加速進醫院。隨著中國企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生化診斷、免疫診斷等部分領域,國產品牌的靈敏度提高、特異性增強、臨床應用范圍拓寬,與進口品牌的差距不斷縮小,已基本能滿足臨床需求。2024年11月,安徽省醫保局牽頭開展體外診斷試劑的省際聯盟集采,覆蓋的市場總量全面提高。隨著集采政策階段性地執行落地,國產試劑性價比的優勢凸顯,“十五五”時期國產體外診斷試劑能夠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探入縣域鎮域等下沉市場,行業整體規模呈現快速擴張態勢。
區域:東部引領,中西部奮起直追
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整體呈現東強西弱態勢,東部地區聚集了全國54.1%的產業資源。但近年來,湖南、湖北、四川等中西部地區也正奮力追趕,爭先打造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新高地。“十五五”時期,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仍將以東部為引領,但中西部有望憑借生產資源、臨床資源優勢,搶抓高端醫療器械成果轉移轉化機遇,形成中西部產業集聚新高地。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4.11
● 江蘇:產業發展居全國前列,“十五五”時期將繼續保持領跑地位。近年來,江蘇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飛速發展,2023年江蘇省獲批Ⅲ類醫療器械數量全國第一,獲批創新醫療器械數量全國第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全國第二,形成了以蘇州工業園、南京生物醫藥谷、泰州醫藥高新區、連云港高新區等園區為核心的產業集群,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預計“十五五”時期,江蘇將繼續發揮資金雄厚、人才富集、交通便利等優勢,在蘇州形成千億級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在無錫、泰州、常州等地形成百億級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形成區域互補的均衡發展態勢。
● 廣東: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龍頭帶動效應凸顯,“十五五”時期產業集聚度或進一步提高。截至2023年底,廣東省擁有23家高端醫療器械上市企業,占全國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總量的17.4%,數量居全國首位。上市企業憑借規模優勢和行業影響力,吸引了眾多上下游企業集聚,建成了一批國家級產業創新平臺。“十五五”時期,廣東省將持續發揮上市企業集聚優勢,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通過兼并重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合資合作等方式,不斷吸引相關領域的企業集聚,形成完善的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生態,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度。
● 湖南:政策紅利釋放,發展后勁十足,“十五五”時期向中部醫療器械強省之路邁進。近年來,湖南省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推動醫療器械產業創新,吸引了一大批創新品種和規模企業落戶,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近五年,湖南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增長近3倍,二類醫療器械產品首次注冊數量增長近40倍,注冊證數量從全國15名躍升至全國第4名。預計“十五五”時期,湖南省獲批產品啟動規模化生產,企業產能逐步釋放,同時在芙蓉實驗室、大健康產業引導基金等要素的賦能下,湖南省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提質向新,加速向醫療器械強省邁進。
企業:加強創新,進軍海外高端市場
截至2024年9月,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全產業鏈企業數量達到53.4萬家,其中上市企業707家、高新技術企業1.2萬家。“十五五”時期,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和相關企業新增注冊量仍將持續增長,加強高端產品研發、拓展海外市場、推動智能化轉型升級是三大重點方向。
數據來源:企查查,賽迪顧問整理,2024.11(數據統計不包括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
● 中國本土醫療設備廠商嶄露頭角,“十五五”時期出海成為新引擎。近年來,中國本土醫療設備廠商實力增強,在技術創新、市場服務等方面取得進步,部分企業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2023年多家本土頭部企業的海外營收占比在20%-50%之間,多項產品在海外獲得注冊證,東南亞、中東、北非、北美等地區成為出海焦點。預計“十五五”時期,為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和全球市場影響力,企業出海熱度不減,部分出海領域逐步向中高端設備過渡,從銷售服務出海逐步拓展至“研產銷服”一體化出海,打造全球市場競爭力。
● 高值耗材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十五五”時期并購重組和戰略合作成為主流。高值耗材行業正處于集采背景下的重塑期。在集采規則下,擁有成本優勢和市場優勢的企業處于有利地位,具備創新能力和豐富產品線的企業迎來機遇。預計“十五五”時期,高值耗材企業為了提高規模效應,增強創新能力和豐富產品線,紛紛選擇以并購重組、戰略合作等方式,整合行業資源,提高市場競爭力,進而推動整個市場結構優化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 體外診斷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十五五”時期加強研發創新、打破技術壁壘成為必選項。當前中國體外診斷企業主要集中在生化診斷和血液診斷兩大領域,技術發展較為成熟且市場競爭激烈。而在技術含量較高的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領域,中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較低。預計“十五五”時期,為擺脫同質化競爭,企業將持續加強研發投入,打破技術壁壘,切換高端賽道,在免疫診斷、分子診斷等領域開辟新的業務增長點。
技術:推進科技創新,關鍵在轉化
中國高端醫療器械技術創新起步雖晚,但追趕后勁十足,在醫用金屬材料、醫學影像、激光治療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專利申請或論文發表位居全球首位。“十五五”時期,中國高端醫療器械整體技術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在手術導航、3D打印高值耗材領域有望形成明顯技術優勢。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4.11
● 手術導航技術深刻改變傳統治療方式,“十五五”時期市場潛力巨大。手術導航技術可以將復雜的手術操作程序化,解決治療操作精準度不穩定、復雜術式難普及等問題。在骨科、神經外科、血管介入領域,中國已有多款手術導航系統獲批上市,部分產品的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本土廠商表現優異。但當前國內供需缺口依然很大,例如2024年全國骨科手術導航系統的預期裝機量約為5000臺,已裝機量僅占4%,仍有充足的市場空間。“十五五”時期,隨著手術導航技術逐漸成熟、市場接受度不斷提高,手術導航系統的市場滲透率將持續提升,市場潛力巨大。
● 3D打印技術優勢顯著,“十五五”時期成為高值耗材廠商重點布局方向。相比傳統耗材制備工藝,3D打印技術具有精確度高、成本低、易成型的特點,并且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根據個體差異按需定制耗材,在治療過程中能夠控制手術風險、縮短手術時間,在研發生產和臨床應用中有獨特優勢。威高骨科、春立醫療等頭部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加快3D打印項目的推進。預計“十五五”時期,3D打印技術的深度應用助力高值耗材廠商降成本、增效益,成為企業“彎道超車”的法寶之一。
02 謀遠
知行合一,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
建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是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與上游醫用原材料制造商合作開展技術攻關,優先解決上游原材料的自主研發問題,尤其是醫用金屬材料、醫用高分子材料、體外診斷試劑原材料。二是推動產學研醫深度融合。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依托高端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面向市場需求,積極探索“企業出題、科研機構答題”的新模式,鼓勵發展定制研發業務。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創新平臺,打造一批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型研發機構。
逐浪筑艦,積極提升企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建議地方政府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提高企業國際化發展水平。一是支持企業“走出去”。在生命支持設備、體外診斷試劑等優勢領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支持企業到境外設立研發機構,建立研發、生產、銷售、維修全周期服務網絡。組建專業運營團隊,為初創企業海外拓展、專利保護、研發服務提供有力支撐,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產業環境。二是吸引外資“走進來”。依托國內大規模市場優勢,對接引入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研發生產企業,支持外資企業與本地企業合作共同開展產品研發,集聚全球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資源。
引水建渠,全力提高產業資金活力
建議地方政府加強金融服務能力,提高產業資金活力。一是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率。設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引導基金,鼓勵科技成果轉化,支持產品市場化、產業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政策引導和杠桿作用,積極拓寬資金池募集朋友圈,吸引社會資本注資,以市場化運作機制助力產業項目建設發展。二是增強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完善企業信貸綠色通道,積極推進醫療器械“研發貸”“注冊貸”“知識產權證券化”等金融產品創新試點,鼓勵金融機構針對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加大信貸供給,提高信貸額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