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滯后,暴露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產業的多維風險
2024年8月14日 —— 根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一份新報告,韓國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延遲可能會阻礙其迅速發展的半導體和人工智能(AI)產業。
一、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08/462051.htmIEEFA韓國能源金融專家金彩元(Michelle Chaewon Kim)表示,鑒于全球供應鏈中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的日益關注,解決可再生能源缺口至關重要。
報告發現,風能、太陽能和常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滿足新興半導體集群和AI數據中心的額外電力需求。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兩倍,可以產生113,434吉瓦時(GWh)的凈增量可再生能源,超過預計的53,168GWh電力需求增長。
“全球半導體買家越來越關注其供應鏈的碳強度,并尋求積極減少碳足跡的制造商。半導體占韓國總出口的20%以上,因此擁抱可再生能源對于保障國家的經濟競爭力以及確保上下游供應鏈中的未來供應商和客戶至關重要,”金彩元說。
二、可再生能源發展滯后
美國和歐盟通過實施《通脹削減法案》和《凈零工業法案》等支持性政策,因使用可再生能源帶來的財務優勢而大力投資國內可再生能源開發。嚴格的排放法規,如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性標準(IFRS S2)以及RE100和綠色金融運動等倡議,使韓國的能源密集型公司及其經濟處于顯著劣勢。
2023年,韓國的可再生能源僅占全國發電組合的9.64%,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0.2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3.49%)和亞洲(26.73%)。
2024年5月,韓國第11個長期電力供需基本計劃(BPLE)概述,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將增加到電力組合的21.6%,到2038年增加到32.9%。
“這意味著韓國在達到30%可再生能源發電閾值方面至少落后其他國家15年,”金彩元說。
盡管韓國旨在減少對液化天然氣(LNG)的依賴,但其第11個BPLE仍優先考慮化石燃料,并結合推測性的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s)的核能發電,以滿足半導體和AI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第10個BPLE計劃在2036年前將LNG在電力組合中的比例減少到9.3%,而第11個BPLE計劃在2038年前將其減少到11.1%。
報告建議在2035年之前逐步淘汰燃氣發電,以實現其國家自主貢獻(NDCs)目標。
三、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
幾家韓國公司最近申請批準新的LNG發電廠,聲稱數據中心、半導體集群和其他工業綜合體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需要額外的電廠。
SK E&S、韓華能源、POSCO國際、GS E&R和漢陽計劃建設總容量約為4700兆瓦(MW)的新LNG發電廠,供自用。
2023年11月,SK E&S申請建造一座大型LNG發電廠,為主要的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提供電力和動力。2024年6月,SK E&S與韓國中部電力簽署了一項建設聯合供熱和動力設施的協議。(注:2024年8月9日,媒體報道稱SK海力士僅打算從該設施采購熱能。)
“IEEFA發現,由化石燃料(如LNG)供電的半導體制造可能危及韓國半導體公司的RE100目標和市場競爭力,特別是當美國無晶圓廠客戶優先選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制造商時,”金彩元說。
鑒于RE100會員中美國占比最高,如果買家因環境偏好而不愿做生意,韓國芯片制造商可能會失去市場份額。
歐洲的CBAM倡議,加上韓國對LNG征收的碳稅,如果制造商不采用更清潔的供應鏈實踐,可能會損害韓國半導體技術的競爭力。
由LNG供電的半導體公司可能面臨越來越多的全球壓力,因為需要披露范圍1、2和3的排放。這可能會引起投資者和貸款人的擔憂,可能限制融資和資本獲取。此外,由于與范圍3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更嚴格報告要求,下游客戶和上游供應商可能會猶豫是否進行業務往來。
四、解決方案與建議
IEEFA報告指出,盡管韓國已經頒布了幾項法律和政策以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但它們重疊嚴重且缺乏統一的方法。
制定一項綜合政策,將國家安全、能源安全、產業競爭力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整合在一起至關重要。2024年3月,韓國提出了保護和增強碳中和產業競爭力的特別措施法案,截至2024年7月,該法案仍在國民議會待批。
“韓國應加快可再生能源轉型,以保障地緣政治影響力、國家安全、產業領導地位、融資渠道和公共福祉。通過解決可再生能源赤字,該國可以保持其全球競爭力,”金彩元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