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半導體,花無百日紅
自 2021 年以來,汽車半導體行業表現出了強勁增長的態勢。然而,「花無百日紅」,最近汽車半導體市場卻有了放緩的跡象。曾經一路高歌猛進的發展勢頭,如今似乎有所收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07/461293.htm湍急河流中突然出現的平緩水域,讓人不禁深思其背后的緣由。
大廠信號燈:綠燈轉黃
汽車制造商的需求減弱更直接的反映在了大廠的規劃里。
臺積電下調 2024 年汽車芯片需求預期,引發市場對汽車芯片前景的擔憂。在經濟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汽車銷量必然走弱,汽車芯片滲透率提升帶來的動能似乎已經減弱到無法持續正增長的地步。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終端應用的前景和 3 月前預期基本相同,不過此前預測全年汽車行業會增長,但現在預測會下降。出現上述預測的主要原因是成熟工藝應用和汽車需求的復蘇速度放緩。
八寸晶圓代工廠高塔半導體也提出相同看法,雖然高塔財報優于分析師預期,并預期下半年復蘇,不過高塔半導體 CEO Russell Ellwanger 表示,市場整體需求下滑,尤其是對于電源管理和車用芯片的需求顯著下降。
高塔半導體首季財報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 8% 至 3.2724 億美元,但超過分析師預期的 3.2452 億美元;每股收益為 0.46 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的 0.39 美元。
高塔半導體預估今年第二季收入為 3.5 億美元,上下浮動范圍為 5%,與分析師預期的 3.3484 億美元相比接近。高塔預計第二季度將實現超過 7% 的季增長,并在下半年實現顯著增長。
Russell Ellwanger 指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分子之間的沖突對 Tower 的運營沒有實質性影響。而全球不確定性則導致的消費者購買行為疲軟,市場整體下滑,尤其是對于電源管理和汽車芯片的需求顯著下降。
不過,Russell Ellwanger 也表示,盡管目前汽車銷售放緩和數據中心因過度囤貨而減少芯片購買,但對于第一季度之后的其余領域恢復成長樂觀。高塔半導體并在 4Q23 財報中公布,將其 6 吋 Fab 1 生產整合到 8 吋 Fab 2 當中,并逐步淘汰某些低獲利產品。
英飛凌報告稱,2022 年和 2023 年初增長強勁,但在 2023 年第二季度達到頂峰,此后一直在下降。2024 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對應 2024 年 1-3 月)保持穩健,主要目標市場需求長期疲軟,公司下調了 2024 財年的營收增長預期,并啟動了加強自身競爭力的計劃。今年 2 月,英飛凌股價均下滑了 10% 左右,另一家頭部廠商 Wolfspeed 下滑了 30%。股價下滑的邏輯是,汽車芯片正從供不應求變為供給過剩。
2023 年前三季度,頭部汽車芯片公司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存貨周轉天數分別較 2022 年同期增加了 15.2 天,37.3 天。如果與芯片短缺前的 2020 年同期相比,兩者的存貨周轉天數依然增加了 0.5 天,28.5 天。
從汽車行業整體行情來看,數據表現也低于行業預期。比如,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車產量略有下滑,同比下降約 1%。其中,歐洲市場更是同比下降 3%。好在北美、中國市場穩住陣腳,同比小幅上漲 1% 和 4%。
不過,相比于早幾年的高增速紅利,英飛凌主力汽車業務之一的功率半導體(IGBT、SiC)產品線,也受到了新能源細分市場增速放緩的沖擊。同時,市場供過于求,同行競爭白熱化,也進一步加劇行情波動。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 211.5 萬輛和 209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28.2% 和 31.8%;相比而言,2023 年新能源產銷量分別同比增長 35.8% 和 37.9%。
其中,以英飛凌主要的中國汽車客戶之一比亞迪為例,今年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達到 62.63 萬輛,同比增長 13.44%;而上年同期增速則是高達 92.81%。
中國本土功率半導體頭部供應商斯達半導,2023 年公司實現營收同比增長 35.39%,其中,汽車業務更是實現同比增長 48.09%;而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 3.17%,同時,毛利率則由于行業供需變化出現回調,帶來利潤承壓。
而作為全球主要的汽車功率半導體供應商安森美,在去年四季度更是宣布,受汽車市場變化及未來業績預期的影響,決定裁員約 900 人。公司仍預計電動汽車需求將增長,但速度會放緩,這樣的判斷,幾乎成為行業的共識。
意法半導體公司在最新發布的 2024 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由于汽車半導體市場的需求減弱及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萎縮,公司不得不下調了全年的營收預期。
根據意法半導體發布的數據,第一季度凈營收為 34.65 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18.4%,與上個季度相比,下降了 19.1%。毛利為 14.44 億美元,同比減少 31.6%,環比減少 26%,毛利率為 41.7%。凈利潤方面,公司錄得 5.13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水 50.9%,較上季度減少 52.4%。
數據見真知
不同類型半導體產品(如傳感器、處理器、駕駛輔助系統等)的市場表現。
從意法半導體的財報來看,模擬器件、MEMS 和傳感器部門的收入同比下滑了 13.1%。這似乎不是個例。
除了傳感器,ADAS 廠Mobileye預警,股價大跌 24% 創一年新低。Mobileye 預估,2024 會計年度調整后營業利潤將介于 2.7 億至 3.6 億美元(中間值 3.15 億美元),較 2023 會計年度初估調整后營業利潤(6.87 億至 6.93 億美元,中間值 6.9 億美元)下跌 54.4%。
慧甚(FactSet)匯集整理市場共識值,分析師預期 Mobileye 2024 會計年度營收將年增 23%,營業利潤達 7.52 億美元。分析師預期 Mobileye 2024 會計年度營收達 25.8 億美元。
Mobileye 指受一線客戶庫存過剩影響,2024 會計年度第一季營收預估將較 2023 年第一季 4.58 億美元縮減約 50%,2024 年第二至四季總營收與 2023 年同期相比介于持平至個位數中段增幅之間,客戶庫存今年底回到正常水準。
放緩的原因
盡管汽車產量增長放緩,但汽車半導體市場的增長是由每輛汽車半導體含量的增加推動的。增長的兩個關鍵驅動因素是電動汽車(EV)和駕駛員輔助系統。電動汽車,包括電池電動汽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具有比其它車輛更高的半導體含量,從而推動了汽車半導體市場的增長。電動汽車在過去幾年中發展迅速。Autovista24 估計 2022 年電動汽車銷量增長 54%,2023 年增長 35%。然而,預計未來 6 年的增長將放緩至 17%~22% 的區間。
駕駛輔助系統也是半導體產品的關鍵驅動力。駕駛輔助系統的最終目標是自動駕駛汽車或完全自動駕駛。然而,自動駕駛汽車距離普及還有幾年的時間。麥肯錫公司估計,到 2030 年,12% 的乘用車將安裝全自動駕駛技術(L4 級技術)。到 2035 年,這一比例可能達到 37%。S&P Global Mobility 則更為悲觀,預計到 2035 年,只有 6% 的輕型汽車將安裝 4 級自動駕駛。因此,自動駕駛汽車對半導體市場的影響在未來幾年內不太可能具有重大意義。
在 2021 年疫情強勁復蘇增長 26% 之后,過去兩年整體半導體市場一直疲軟。根據 WSTS 的數據,半導體市場在 2022 年僅增長 3.3%,在 2023 年下降 8.2%。WSTS 在 2024 年 5 月的預測是 2024 和 2025 年的強勁增長分別為 16.0% 和 12.5%。正如我們在 2023 年 3 月的時事通訊中所說,在過去兩年中,汽車一直是半導體市場的唯一亮點。IDC 估計,汽車半導體在 2022 年增長 17%,在 2023 年增長 10%。IDC 在 2004 年 5 月的預測稱,未來三年汽車半導體市場的增長將放緩至 5% ~7% 的區間。
目前,已經有企業公開承認汽車芯片過剩,Mobileye 提到,EyeQ 高級駕駛輔助芯片供應過剩,庫存高達 600 萬至 700 萬片。此外,瑞薩、安森美等部分汽車芯片廠,也已經開始削減芯片測試訂單。
汽車芯片過剩,短期是因為供需錯配。以前汽車生產商大多奉行零庫存理念,所有零部件只預留一個「安全庫存」,以提高整體周轉效率。但新能源車市場爆發后,芯片需求激增,車企開始提高芯片庫存,瘋狂備貨。
這也刺激了汽車芯片的擴產,2021 年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主流汽車芯片廠開始投資新晶圓產線。這些新產線的產能投產大致需要 1-1.5 年時間,也就是大約在 2023 年前后開始釋放產能。而產能釋放的時間正好撞上汽車廠商芯片庫存累計到高位,開始去庫存。汽車芯片公司 OnSemi 在 2023 年三季度電話會議上提到,歐洲 Tier 1 客戶正在處理芯片庫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