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電動車電池 中企技術明顯占上風
隨著中美兩國汽車產業的競爭愈趨激烈,兩國政府均著眼于具有突破性的電動汽車技術,目前尤其以車用動力電池技術的新發展最受重視。據外媒報導,中國在綠色科技市場上明顯占據主導地位,有關電動車的技術變革可能正在到來,中美兩國正集中全力緊盯這個科技發展的關鍵時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07/460700.htm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國內電動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中國電池制造商已成為行業巨頭。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僅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就占據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一半以上,而更為關鍵的是,中國制造商還主導著電池材料供應鏈。
此外,中企還主掌電池材料供應鏈,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數據顯示,中國占全球正極活性材料產能近90%,占負極活性材料產能的97%以上。
而對于像美國這種與中國在未來汽車和動力技術領域進行激烈競爭的國家來說,唯一的希望是取得技術上的突破,利用不同的材料和零件重組電池供應鏈。新技術或許不會完全取代現有鋰電池,但會提供替代選項。
報導說,目前的潛在選項以鈉電池看起來最可行,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均兩家中企已大幅提高鈉電池產能。鈉的一個優點是其儲量遠比鋰更豐富,價格低廉,但是,鈉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不合適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但更適合儲能系統或低端電動車。
根據基準礦物情報(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到2030年,90%以上的鈉電池新增供應將來自中國。
另一種選項是用硅基陽極代替石墨陽極,從而使電池更輕并能儲存更多電量。日本與英國新創企業、美國與韓國合資企業也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合作。但最被看好的殺手級產品則是全固態電池,它更安全、充電快、容量大,比鋰電池有更多優勢,但成本會高出很多。
報導說,中國企業在固態電池發展上并非采取觀望態度,中企即將投入約60億元人民幣用于全固態電池研發,蔚來汽車則表示計劃使用半固態電池技術,其中可能仍含有部份液態電解質。
總之,目前中國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地位依然穩固,但新技術可能會為西方公司帶來更多可能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