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國際視野 > 市場分析 > 如何看待中國前五個月芯片進口下降20%?

如何看待中國前五個月芯片進口下降20%?

作者:scmp 時間:2023-06-09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根據官方海關數據,中國的在 2023 年前五個月下降了近 20%,原因是在地緣政治摩擦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中國與韓國和日本的貿易萎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6/447553.htm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5 月,我國集成電路(IC)進口 1865 億件,同比下降 19.6%,略微收窄前四個月 21.1% 的降幅。在五個月期間,總值下降 24.2% 至 1319 億美元。

相比之下,2022 年同期,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況下,中國總量同比下降 10.9% 至 2321 億片,而總值增長 9.1%。今年 1-5 月,集成電路出口同比下降 11.7% 至 1034 億片,而芯片出口總值下降 17.2%。

貿易數據呈下降趨勢之際,美國加大力度限制中國獲取先進芯片和芯片制造設備,尤其是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先進芯片和芯片制造設備,它們是全球芯片供應鏈的主要參與者。與此同時,由美國發起的 chip 4 聯盟正在形成。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從韓國的進口總額下降了 26.7%,延續了前四個月的趨勢,是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中降幅最大的。來自日本和中國臺灣的進口分別下降了 17.6% 和 26.2%。相比之下,同期中國的進口總額僅下降了 6.7%。

鑒于當前的逆風,芯片進口量的下降可能會繼續。5 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一套針對 23 種芯片相關設備和材料的新出口限制措施,將于 7 月生效,此前有報道稱美國和荷蘭已達成協議限制出口向中國出口先進的芯片制造設備。

盡管日本沒有在新規定中明確提及中國,但分析人士表示,這代表了事實上的禁令,類似于 2022 年 10 月宣布的美國出口限制,這對中國生產超過 14nm 工藝節點的先進芯片的能力造成了沉重打擊。

另外,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要求韓國向該國的存儲芯片制造商施壓,要求他們不要填補中國在國家安全調查后,禁止在大陸銷售部分美光科技存儲芯片的任何市場空白。

全球半導體市場仍在努力應對因宏觀經濟逆風而加劇的周期性低迷。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4 月份芯片行業總銷售額同比下降 21.6% 至 400 億美元。然而,隨著中國為其國內芯片供應鏈提供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中國國內芯片產量正在復蘇。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4 月份,中國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 3.8% 至 281 億片,這是 16 個月來首次出現月度增長。外部的限制倒逼著我國半導體廠商加速國產化進程實現,在各個細分領域加快創新研發,驅動我國半導體行業增長,中國已轉向生產更多的傳統芯片。

在中央處理器(CPU)領域,龍芯、飛騰等企業推出了多款基于自主架構或開源架構的產品,并在教育機構、互聯網企業等領域得到應用。

在存儲器領域,長江存儲成功量產 64 層 3D NAND 閃存,并開始供貨。而在模擬/混合信號領域,紫光展銳等企業也實現了部分產品線的自給自足。

此外,在汽車領域,中國芯片設計公司的產品已快速進入汽車電子市場,涌現出了兆易創新、國芯科技、比亞迪半導、四維圖新(杰發科技)、芯海科技、中穎電子、紫光國微、復旦微電等一批車規級 MCU 企業,并在過去一年內推出了多款新產品,覆蓋 IGBT、MOSFET、Power IC、MCU 到 ADAS SoC 等芯片領域。

從國產芯片類型來看,分立器件、邏輯芯片、Power IC 和 MCU 等位居前列。而在下游應用中,通信市場、汽車電子市場對于芯片的需求量較大。

根據 WSTS 的數據,2022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 5735 億美元,比 2021 年增長了 3.2%。中國仍然是最大的半導體市場,2022 年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略微下降 1.1%,約為 1857 億美元。市場份額上,2022 年中國大陸銷售占全球比重約為 31.8%。

國產芯片起量的同時,海外廠商也感受到了壓力。比如在存儲領域,在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的努力下,打破了被三星、美光等海外企業的壟斷的局面。



關鍵詞: 芯片進口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