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市場分析 > 中低端手機都沒上量國產芯片?

中低端手機都沒上量國產芯片?

作者: 時間:2023-05-18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在中國目前的智能手機市場,主要由海外進口芯片所包攬,甚至目前國產的中低端手機都沒有上量國產的 SoC 芯片,絕大部分市場拱手讓給了高通和聯發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5/446706.htm

根據 CINNO Research 統計數據顯示:

  • 去年 5 月,在中國大陸 4000 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 SoC 市場中,蘋果占比約為 71.1%。

  • 在 2000 元-3999 元以內的中端智能手機 SoC 市場中,高通占主力,占比約 46.3%。

  • 在 2000 元以內的低端智能手機 SoC 市場中,聯發科占比約 70.9%,高通占比約 41.8%。

可以說,在手機處理器市場,中國有很強的「進口芯片依賴癥」。

高通、聯發科,國產手機搶破頭

在目前的國產手機處理器市場,格局相對穩定。高端旗艦產品用高通驍龍處理器,中端大眾產品用聯發科天璣處理器,蘋果手機用自研 A 系列處理器,華為手機用海思麒麟處理器,至于百元級別的山寨手機/平板則普遍采用其他國產廉價芯片。

其中聯發科在中國智能手機芯片市場銷量穩居榜首,高通緊隨其后,單單這兩家就包攬了中國手機芯片約七成左右的市場份額。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統計數據顯示:

2021 年 Q1,聯發科在中國智能手機 SoC 市場占比 37%,高通 29%。二者共計 66%。

2021 年 Q2,聯發科在中國智能手機 SoC 市場占比 40%,高通 31%。二者共計 71%。

2021 年 Q3,聯發科在中國智能手機 SoC 市場占比 43%,高通 32%。二者共計 75%。

2021 年 Q4,聯發科在中國智能手機 SoC 市場占比 38%,高通 30%。二者共計 68%。

2022 年 Q1,聯發科在中國智能手機 SoC 市場占比 41%,高通 34%。二者共計 75%。

2022 年 Q2,聯發科在中國智能手機 SoC 市場占比 42%,高通 36%。二者共計 78%。

隨著智能手機逐漸向高端化發展,高端處理器承載了芯片廠商爭奪新一代移動終端話語權的重擔。不同于往年高通在高端智能手機芯片領域唱獨角戲,近兩年,聯發科的底層技術越發夯實,與高通在手機芯片的對峙瞄準了高端市場。

前不久,聯發科發布新款手機 SoC 芯片「天璣 9200+」。聯發科無線通信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彥輯表示,「天璣 9200+」是「超旗艦」定位,要搭載到高端手機上。目前,已經有三家手機廠商計劃采用聯發科天璣 9200+移動平臺,分別是 iQOO、ROG 和 Redmi。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 11 月上一代「天璣 9200」才剛剛發布。

高通驍龍 5G 芯片,家喻戶曉。近兩年來新興的中國廠商,比如小米、OPPO、vivo 等都在非常踴躍、非常積極地投入 5G,高通芯片便成為這幾家公司的香餑餑。在 5G 全球商用前的 2018 年初,高通就和小米、OPPO、vivo、聯想、中興通訊和聞泰等眾多中國領先手機廠商共同發起了「5G 領航計劃」,當時的目的是希望在 5G 全球商用之際,在中國以及海外市場,都能在首發陣營中看到中國的 5G 終端產品。據悉,小米有一半以上的芯片都是采用的高通芯片。

為什么幾乎看不到紫光展銳的身影?

眾所周知,紫光展銳是中國手機 SoC 芯片的領軍者。

2021 年榮耀的新品暢玩 2、榮耀 play5T 等手機均搭載的是紫光展銳的手機芯片。除榮耀外,紫光展銳還獲得了海信、中興和小米等手機廠商的訂單。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2 年,紫光展銳在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占比達 11% 左右,排名第四,僅次于高通、聯發科和蘋果。

然而從整體市場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搭載紫光展銳芯片的智能手機還是少數,并且大都集中在低端智能手機領域。

國內主流的智能手機品牌沒有上量國產手機芯片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國內主流手機品牌大都是上市公司,背后站著諸多投資者。倘若貿然更換手機 SoC 的品牌,可能會導致的企業營業額下降,手機庫存增加,品牌口碑下降市場占有率降低等一系列問題。

第二、紫光展銳的產品實力和高通聯發科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國內主流品牌除了紅米 9A,榮耀 play,以及暢玩系列的部分產品以外都是 5G 手機。而紫光展銳的 5G 芯片只有 T740、T750 、T760 、T770、T820,其中 T740 是 12 納米的制程,應用在手機上功耗相對較高,而剩下幾款雖然是比較先進的 6 納米的制程,但發布時間較短,不少主流廠商還在觀望。值得注意的是,6nm 工藝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代工風險,即使不被制裁,在出貨量上也很可能跟不上國內手機的需求數量。

第三、高通創投拿下不少市場。2000 年,高通成立高通創投,截至 2019 年,高通創投在中國已投資 60 多家企業,投資并完成退出 13 家獨角獸企業,其中包括小米、摩拜和觸寶等成功上市或被并購。

根據工商注冊資料顯示,2013 年,公司更名小米科技之后,注冊資本為 18.5 億元,雷軍占小米科技 77.8% 的股份,黎萬強 10.12%,洪峰 10.07%,劉德 2.01%。四人共同擁有小米科技 100% 的股權。如今小米和高通是否有互相持股、持股比例未有披露。

ZEKU 倒了,做芯片要有長期主義

其實,國產手機公司并非沒有危機意識。在如今全球芯片緊缺的情況下,手機廠商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技術研發,擺脫高價采購芯片的窘況。只是 SoC 芯片研發難度極高,時至今日,只有小米推出了一款名為澎湃 S1 的 SoC 芯片,其余各家多是圖像處理芯片。

5 月 12 日,根據報道消息,OPPO 將終止 ZEKU(哲庫)業務。對于這個決定,OPPO 稱面對全球經濟、手機市場的不確定性,經過慎重考慮,公司決定終止哲庫業務。OPPO 表示: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們會妥善處理相關事宜,并將一如既往做好產品,持續創造價值。

據悉,OPPO 將裁撤 ZEKU 整個芯片團隊,2000 多員工就地離職,賠償方案為 n+3。

ZEKU 一倒,不少人認為由于前兩年投資過熱導致的泡沫破碎期即將到來,因為國產手機自研芯片熱潮就是從 2021 年興起。

自研芯片本身就有投入大、回報慢的特點。芯片是一項高門檻、高投入、高風險的技術領域,需要長期持續不斷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取得突破和進步。不過,僅僅有長期主義還遠遠不夠,因為即使能成功開發出自己的芯片,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接受。

那么,難就不做了嗎?

ZEKU 倒了,后邊還有更多的國產公司在做自研芯片,ZEKU 的失敗更需要正視自研芯片的難度。ZEKU 代表不了中國的自研芯片,中國的自研芯片更不只是 ZEKU。這一點,要理性看待,要正確看待。或者說 ZEKU 是乘了一波投資的紅利,或者說 ZEKU 是沒有頂得住流片失敗的壓力。對于過度依賴進口芯片的中國市場來說,憑借機海戰術獲取市場份額的時代,基本已經告一段落了。接下來,要考驗的就是各手機品牌的核心競爭能力,光學器件、影像芯片、軟件算法,這些都是廠商高端化突圍需要努力的方向。

有了完整芯片設計的經歷,才能有效駕馭芯片,才能做出差異化的特性。當下,OPPO、vivo、小米和榮耀的高端機型都沒能完全做起來,產品和定價體系沒有合理的差距,手機廠商的毛利率都不高,加之整個市場大環境不利,直接進行 SoC 的開發就意味著長期大規模的投入,使得現階段的自研芯片只能從電源芯片、影像芯片入手。如果真有這個決心,要做好 5~10 年的長期策略。等到各方面成熟后,再研發主 SoC 芯片。

自研芯片是中國總歸要走的路徑。蘋果和華為之所以能成就高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研 SoC,實現深度的軟硬件融合,大大提升用戶體驗。比如蘋果迭代多年后的 A15 芯片無論是性能還是功耗都遠遠優于驍龍 8 Gen1,蘋果推出的 M1 系列芯片,也幫助打破了手機和 PC 間的生態隔閡,直到現在,在蘋果的業務線中,自研芯片依舊是戰略性位置。華為也是得益于其強大的麒麟芯片,在手機市場中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和更強的產業鏈話語權。

采用的手機已經引起部分中國手機廠商的重視,但是這份重視還遠遠不夠。

國產廠商要主動且愿意去接納

不只是手機芯片,普遍生存比較困難,主要是業界只給了很小的迭代機會。一方面,市場已經存在性能優越的芯片,甚至成本也低。另一方面,人們沒有耐心去等國產的芯片迭代,這直接限制了中國的芯片設計能力的提升。

有教授曾給出建議:凡是在我們國內賣的手機,必須要使用國產芯片比例達到 30%,如果沒有達到就對你收一個稅,你用的比例越低,我收的稅就越重,最高到 400%。他這條建議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培養我們國內的市場,讓我們國產芯片可以在國內有市場。

不過,這條路徑猛得來看的確可以提高國產芯片的采用量,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可能會導致諸多偷稅避稅現象出現以及高價低質量產品的衍生。在中國市場需要鼓勵國產企業采用國產芯片,與此同時,國產手機廠商也應該主動且愿意去接納國產芯片。



關鍵詞: 國產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