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半導體設備巨頭:中國市場仍將蓬勃發展
美國的 Lam 和荷蘭的 ASML 表示,盡管美國對用于制造尖端半導體的設備實施出口限制,但他們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對中國的銷售將激增。兩家芯片制造設備公司的評論表明,鑒于中國對用于電動汽車 (EV) 中的成熟制程芯片的強勁需求,今年中國市場可能超過該行業預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4/445920.htm這些公司報告的季度收益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但由于內存市場低迷,Lam 的銷售額低于一年前。雙方還表示,盡管美國在 10 月份對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實施了全面限制,但他們預計未來幾個月對中國公司的銷售額將會增加,理由是北京正在利用美國的芯片制造技術實現其軍事現代化。
Lam 受到美國出口限制,ASML 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面臨荷蘭政府對中國銷售的新規定。但到目前為止,這些規定只影響了用于制造最先進芯片的設備。Lam 和 ASML 表示,在中國推動生產更加自給自足的過程中,中國客戶正在購買用于制造用于電動汽車、手機和個人電腦等產品中成熟制程芯片的工具。
Lam 最初估計對中國的限制將使其在 2023 年損失 20 億至 25 億美元的收入。但該公司表示,它已收到美國政府對規定的「澄清」,首席財務官道格貝廷格 (Doug Bettinger) 在電話會議上表示,Lam 將允許 Lam 出售價值「幾億美元」的工具,這些工具最初被認為是被禁止向中國出口的。Lam 的發言人沒有回應就美國監管機構的澄清內容發表評論的請求。這家公司還表示,它已收到約 50 億美元的預付款,主要來自新客戶。「我會承認它在中國的影響力不錯,」貝廷格談到這群新客戶時說。
ASML 表示,它有大約 390 億歐元的積壓訂單,相當于大約兩年的工具出貨量。首席執行官 Peter Wennink 在電話會議上告訴投資者,致力于制造成熟制程芯片的中國客戶約占這些訂單的 30%。這比去年 11 月份有了大幅提升,當時 ASML 表示中國占其當時 380 億歐元積壓訂單的 18%。
Wennink 表示,這些中國芯片制造商專注于電動汽車等市場,與內燃機汽車相比,電動汽車需要更多的芯片。這些芯片中的大多數不需要 ASML 最先進的工具。「這是成熟的半導體市場的重要性并且它仍會增長,這就是中國市場可以強勁增長的點,」Wennink 說。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中
兩家芯片制造設備公司的觀點反映了中國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在其他國家的電動車市場仍嚴重依賴補貼和財政激勵措施的時候,中國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消費者正在根據功能和價格來權衡電動汽車與汽油動力車的優劣,而不太考慮國家的補貼。相比之下,美國遠遠落在后面。美國今年才越過了電動汽車的一個主要門檻:銷量在新車銷量中占到了 5%。中國在 2018 年就已超過了這個水平。
全球銷量最高的 10 個電動汽車品牌中一半來自中國,比亞迪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期威爾森終端數據顯示,2023 年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 44.08 萬輛,其中 3 月銷量為 18.33 萬輛,市占率為 10.38%。排名第二的是大眾品牌,一季度累計銷量 42.73 萬輛,其中 3 月銷量為 15.76 萬輛,市占率為 10.07%。這是比亞迪首次反超大眾成為中國汽車銷量第一品牌,也是中國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上首次,合資品牌壟斷中國市場近 40 年的歷史被終結。
如今,比亞迪已經占據日本電動巴士市場約七成份額,并計劃到 2030 年在日本實現銷售量 4000 臺。同時,比亞迪還在日本市場推出了電動叉車。電動叉車解決了燃油叉車對農產品造成污染的問題,受到客戶高度認可。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 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比上年增長 96.9% 和 93.4%;新能源汽車出口 67.9 萬輛,比上年增長 1.2 倍。這樣的市場也吸引了國外車廠在中國的投資,大眾集團近期在上海車展上宣布,在合肥的開發、創新和采購中心將耗資約 10 億歐元。目標是將在中國的開發時間縮短 30% 左右,并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口味。為此,本地供應商應盡早參與開發。按計劃,這一擁有 2000 多名員工的開發中心將于 2024 年初啟動。
隨著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趨勢,汽車芯片的需求量爆發式增長。據統計,一輛新能源汽車的芯片用量約 1000~2000 顆,是傳統燃油車的 2~4 倍。2022 年汽車芯片成本均值為 500~600 美元/車,對應國內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 1000 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汽車芯片成本占比仍將顯著提升。電動汽車正成為中國半導體市場的新增長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