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唱衰 英偉達假摔 半導體還能繁榮多久?
最近發生的兩件事,讓全球半導體產業似乎會產生這波繁榮周期開始下行的擔憂。事實真相又如何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06/434930.htm一件來自博通。5月26日晚間,美國通信芯片企業博通宣布以690億美元(其中80億美元為債務)收購云服務提供商VMware,這是博通進軍軟件和云服務領域的第三樁大買賣,前兩樁分別是2018年以189億美元買下CA公司和2019年以107億美元買下賽門鐵克安全部門。之所以如此大手筆進軍軟件和云服務領域,博通首席執行官陳福陽認為半導體行業的繁榮可能不再持續,所以博通要進入增長更為穩健的軟件行業,進行多元化布局。今年三月,陳福陽在財報會上表示:“未來半導體行業的增速將降至5%左右。”話音剛落,博通便高溢價收購云服務商VMware。
另一件來自英偉達。5 月 25 日,英偉達公司發布第一季度業績財報,該季度的收入約為 81 億美元,低于分析師預期的 85.4 億美元。英偉達股價從年初到目前下跌了43%,市值蒸發了2400億美元,該公司還暫緩了人員招聘,并調低了下一季度收入的預期。英偉達曾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現在發出悲觀預測,不得不讓產業界重新思量:半導體產業的繁榮期還有多久?
長期以來,半導體產業在繁榮發展與嚴重衰退之間循環往復,通常的循環周期是四年。陳福陽代表博通作出的預判,恰好符合近期一部分人對半導體行業發展進入下行周期的擔憂。
應該說,陳福陽與博通并不能完全代表半導體產業,或者說陳福陽所操作的博通公司 “半導體行業屬性”并不典型,更多反映的是一家資本運作公司的特性。
事實上,博通公司CEO陳福陽在進入科技行業之前所有經歷都是財務、投行。1992年,39歲的陳福陽進入一家PC制造企業,兩年后其加盟芯片制造企業ICS,7年后成為ICS公司CEO,而讓其在半導體行業聲名鶴起是在2005年出任安華高(前身為安捷倫半導體)公司CEO:在他加盟之時,安華高是一家虧損企業,通過賣掉不賺錢部門等改革,陳福陽讓安華高在2010年盈利,其后登陸納斯達克。
外界對陳福陽經營管理的評價,說其更像是在做投資而不是經營一家公司,而且擅長于“以小博大”的并購。正是這樣的特點, 2013年陳福陽領導安華高以溢價40%斥資66億美元收購存儲芯片廠商LSI,當年安華高的營收只有24億美元,收購資金中除了10億美元是自有資金,其余資金分別來自銀行借貸和銀湖資本可轉債貸款。讓其走上輝煌的是2015年,陳福陽以370億美元收購博通,并將安華高更名為博通,成為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公司。
再后來,是陳福陽擬以1300多億美元收購高通,在2018年被特朗普政府以安全為由叫停之后,陳福陽將并購的方向從芯片轉向了軟件,于是有了2018年買CA公司和2019年買賽門鐵克安全部門。事實上,無論是CA還是賽門鐵克,都與博通的芯片業務缺乏協同效應,陳福陽之所以進行跨界并購,更多是因為看好軟件產業的高利潤,是財務型并購。在2021財年,軟件業務為博通貢獻了三成收入,在收購VMware之后,軟件業務將有望占據其營收的一半以上,雖然博通目前基本盤仍是芯片,但其身上的“芯片色彩”正不斷變淡,陳福陽的目標是將其打造成下一個GE。
所以將博通公司正在發生的事,視為半導體行業興衰周期的晴雨表,是有偏頗的,就像人們很少拿孫正義軟銀投資營收好與壞來判斷科技行業發展是否繁榮一樣,它更多體現的是投資行為、是其押寶的對與錯。
正因如此, 5月27日,當英偉達CEO黃仁勛被問及對于博通并購VMware的看法時,黃仁勛表示:“VMware是云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對于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構建非常關鍵,如果博通并購其是進行技術創新,我非常贊同和支持,但目前并不清楚博通并購它之后的目的和意圖。”
那么英偉達呢?它畢竟是半導體領域最炙手可熱的企業之一,它的財務不及預期以及股價的連續下跌釋放了什么信號?
筆者認為它的股價連續下跌,原因之一是來自其對Arm公司收購的失敗。此前收購Arm給英偉達帶來的種種利好預期,是必須需要釋放掉的。原因之二是今年以來美國科技股的普遍下跌,進入4月以來,蘋果股價已經下跌了18%;今年迄今為止,微軟股價已累計下跌約21%。英偉達同樣難逃下跌的噩運。原因之三是財報不及預期。一季度英偉達的收入約為 81 億美元,低于分析師預期的 85.4 億美元。英偉達將分析師預期的“5億美元收入減少”歸因于俄烏沖突和中國的疫情,另外還有加密幣挖礦處理器的需求減少。
事實上,英偉達一季度的營收依然強勁增長,相較于去年同期增長了46%,只是利潤相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滑,這其中原因包括英偉達收購Arm公司失敗而支付出去的12.5億美元的“分手費”。而暫緩新員工招聘的原因,英偉達解釋為“希望將更多預算集中在照顧現有員工上,當然不僅僅是英偉達,為應對通貨膨脹包括微軟、蘋果等科技巨頭紛紛表示將要加薪,以更好照顧現有員工”。對于下一季度預期,英偉達表示數據中心、游戲依然會強勁增長,汽車與游戲收入的增長將會對沖掉礦機服務器需求的減少。
再看看其他半導體領域頭部公司公布最新一季度財報,大部分的營收、利潤均大幅上漲,有的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三星電子第一季度營業利潤為14.12萬億韓元,同比增長50.5%;銷售額為77.78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8.95%。SK海力士第一季度銷售額為12.1557萬億韓元,同比增長43%,創歷年同一季度新高;營業利潤為2.8596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16%。恩智浦半導體第一季度總營收31.36億美元,同比增長22%;季度利潤8.73億美元,同比增長77%。高通2022財年第二財季營收為111.64億美元,同比增長41%,創下歷史紀錄;季度凈利潤為29.34億美元,同比增長67%。AMD第一季度營收59億美元創新高,同比增71%;季度凈利潤也創新高至16億美元,同比增149%。臺積電第一季度營收為新臺幣4910.76億元(約166億美元) ,同比增長35.5%;凈利潤為新臺幣2027.33億元,同比增長45.1%。半導體設備制造龍頭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第二財季銷售額62.45億美元,同比增長12%;季度凈利潤15.36億美元,同比增長15%。
半導體行業這一輪的繁榮周期可能會更長,研究機構Semi Analysis的芯片分析專家迪倫·帕特爾認為,“該行業目前正在經歷一個比以往更長的循環周期” 。對于目前產業發展是否已經到了從繁榮走向衰退的周期拐點,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還沒有進入。”
Gartner預測整個半導體行業有可能會在2024年進入衰退期,如果全球競爭持續激烈,能源價格繼續高漲,新冠疫情持續肆虐,不穩定因素繼續增大的話,那么半導體的衰退有可能會提前到來。
但投行Jefferies Group的報告給出了衰退期即將快速到來的結論:“鑒于此前全行業缺芯、重復下單和過熱的擴大生產投資,再加上目前新冠疫情和高通脹導致的需求放緩,半導體行業可能會在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年初遭遇行業低迷,程度要比2019年和2016年還糟”。
雖然大部分行業機構預測衰退期未到,但半導體行業有可能從高速增長進入平穩增長的區間。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3月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速從2月的32.4%降至23.0%。與此同時,半導體的熱點市場也會發生變化,出現冷熱不均。就像資本市場中“快牛”變成“慢牛”時,不是每一只股票都會一直攀升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