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須理性看待芯片國產化替代
在8月26日的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暨南京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原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半導體行業已經實現了最為徹底的供應鏈全球化布局,這是全世界歷經60年時間,花費幾十萬億美元的成本形成的體系,盡管一些國家正人為地割裂這一體系,但不可能出現“一個世界、兩套系統”式的脫鉤,后者的成本是任何國家都難以承擔的。未來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化布局和開放合作仍然是時代的主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008/417616.htm圖: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原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
魏少軍表示,中國從底線思維出發來考慮產業鏈的安全問題是必須的,同時也不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安全問題上,不能一講芯片受制于人就全民一窩蜂地大搞芯片,更不能老想著在光刻機、EDA上推進國產替代。關于國產化替代,魏少軍表示,在全球化產業鏈中不要嘗試什么都自己做,“首先,如果你嘗試什么都自己做,你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閉起來,從而變得落后。其次,有些技術你也不可能自己做,一個國家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今年芯片進口或再超3000億美元
上述會議上,魏少軍表示,今年預測機構對全球信息產業的預測數據非常不樂觀,預計手機下降12%,PC下降7%,電視下降6%,因此半導體也將出現大幅下降。
然而,事實上,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卻實現了4.5%的正增長,銷售額達到了2085億美元。
“中國海關統計,1-6月份中國的集成電路進口是1546億美元,增長12.2%。這兩個數據放在一起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全球實現增長主要是中國市場貢獻的,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增長中中國的貢獻率超過了100%,這是由于中國比較早地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經濟恢復比較快,所以中國的半導體的需求量穩步上升,帶動全球半導體的增長。”
魏少軍表示,中國是芯片進口最大的國家,2013年以后,中國進口芯片超過2千億,2019年超過3千億,今年如果不出意外,中國半導體進口將再度超過3千億美元。
他指出,中國大概進口了全球四分之一的芯片,中國進口的相當一部分、大約一半沒有出口,也就是中國自己用掉了大概1400多億美元的芯片,而中國占了全球半導體市場的35%左右,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
理性看待中國半導體行業現狀
中國芯片到底怎么樣?魏少軍表示,目前輿論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中國芯片糟得很,已經不行了;還有一種觀點認中國芯片好得很,覺得中國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國產化替代,而且指日可待。
他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極端和片面的,實際情況是,中國的芯片產業既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好,也沒有有些人想得那么壞。
關于中國芯片的全球市場占比,2013年這一數字為4.3%,到去年超過了10%,說明這幾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增長得比較快,是也全球增長最快的。
從進口集成電路來看,2019年相比2014年中國芯片進口增長了43%,其中處理器增加21%,存儲器增加126%,而其他中低端產品中,中國增幅很小,絕對值也非常少,這說明在中低端國內市場,中國的替代能力已經足夠強,中國會慢慢減少對國外的依賴程度。
魏少軍強調,從2000到2017年17年間,中國大量依賴國外半導體進口,而現在國外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遠遠高于中國對外的依賴程度。
而今年中國提出“新基建”,他認為,無論是5G基站還是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都離不開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而半導體是支撐信息技術的根本基點。
發展國產芯片不能一窩蜂
魏少軍在會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半導體行業實現了供應鏈的全球化布局,彼此誰也離不開誰,其全球化程度是最徹底的。然而部分國家抱著逆全球化的思維,出臺了一系列打壓手段,今年以來更是愈演愈烈。
關于半導體行業是否可能出現“一個世界、兩套系統”,魏少軍表示,當前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分工是全世界歷經60年的時間,花了幾十萬億美元的成本形成的,脫離這套體系再成立另外一套新的產業鏈對誰都是無法承受的,而產業鏈的脫鉤對企業而言更是不現實的。
“事實上,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掌管所有的環節,這是一個大前提。那么在目前狀況下,人為打斷、割裂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對全球供應鏈產生負面影響,這也是美國企業的普遍態度。”
關于國產化替代,魏少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全球化產業鏈中不要嘗試什么都自己做,“首先,如果你嘗試什么都自己做,你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閉起來,當你把自己全封閉起來之后,你就會落后。其次,有些技術你也不可能自己做,一個國家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魏少軍表示,中國從底線思維出發,來考慮我們的產業鏈的安全問題是必須的,同時也不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安全問題上,不能一講芯片受制于人就全民一窩蜂地大搞芯片,更不能整天想著如何在光刻機、EDA等環節上推進國產替代,未來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化布局和開放合作仍然是時代的主流,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