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將出臺首個自動駕駛公路技術規范
近日,交通部公開發布了《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總體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出臺自動駕駛相關的公路技術規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004/412583.htm《意見稿》稱,我國自動駕駛已經進入產業化前期,為更好地支撐車輛在現有道路上部分或完全自動化運行,制定專門針對自動駕駛公路附屬設施方面的技術規范,具有重要意義。
據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介紹,目前公路工程附屬設施的技術要求主要針對人的生理心理特點,以保障人駕駛車輛的路上安全、順暢行駛為目標而確定。而針對自動駕駛的公路工程附屬設施,將把人工智能所需的元素加入,為自動駕駛提供基礎保障。
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一般包含交通安全設施、公路管理設施和其他相關附屬設施,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設施、路側計算設施等。目前,這些領域均有企業參與研發、路測。
針對服務于自動駕駛的公路附屬設施,《意見稿》對定位設施、通信設施、交通標志線、交通控制與誘導設施、交通感知設施、路側計算設施、供能與照明設施等七個方面作出了具體的標準規范,同時對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檢測與服務、網絡安全等軟件層面也做出標準規定。
從適應自動駕駛的角度來看,公路現有附屬設施部分是可直接利用,部分則需要進行升級改造。《意見稿》稱,考慮到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交通環境相對封閉、路面結構更平整、道路線型更平順,相比其它等級的公路,更有利于車輛實現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并且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安全設施和管理設施更加完備、更易于升級改造,以及自動駕駛的發展階段、技術經濟性等方面的因素,當前階段,宜首先從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自動駕駛專用道以及自動駕駛專用公路方面進行技術規范。
根據上述技術規范,未來,公路工程附屬設施將具備實現車輛與道路附屬設施通過無線通信網絡進行信息交換的車路通信;有交通標線、標志、護欄等基本要素,每100米相對誤差不超過0.1米的高精度地圖;有數字化交通標志標線、自動駕駛專用車道,以及觀測、監測基準站,高精度定位控制站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