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易創新MCU進入RISC-V賽道,提供百貨商店式的豐富方案
王?瑩?(《電子產品世界》,北京?100036)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9/405203.htm摘?要:2019年8月,兆易創新推出全球首個RISC-V內核32位通用MCU——GD32VF103,面向主流型開發需求,且與自己已有的Arm MCU——GD32F103對標,二者可以自由切換。兆易創新為何要第一個吃螃蟹?作為國內最大的通用32位MCU廠商,MCU戰略是什么?
1 為何要做RISC-V MCU?
多年來,兆易創新堅持的兩個原則是市場導向和客戶需求。
物聯網(IoT)的多元化、差異化需求大,可能有很多場合需要RISC-V架構。為了迎合這樣的市場需求,兆易創新第一個推出了RISC-V的MCU(微控制器),后續還會持續圍繞RISC-V來打造生態。
這樣,兆易創新不僅具備了Arm內核MCU,還有RISC-V產品,相當于有了兩個賽道,可以給客戶提供靈活多樣的解決方案。
2 哪類用戶對RISC-V的接受度會相對較高?
有幾大類的市場。傳統行業里的工業控制,需要工業級的MCU;消費電子為了實現差異化,可能會需要不同的內核。
新興領域中,IoT對于新內核、新技術的接納程度會更高;另外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目前還沒有完美的終端方案,市面上通過多核、掛加速器、做異構系統等方法實現,可謂五花八門,RISC-V提供了從內核、指令集拓展方向實現智能計算的新思路。
還有一些垂直的細分領域,包括要求國產化、自主可控的領域,或是金融領域。
由于此次發布的芯片是為切入主流應用來做,所以它的適應面很廣。從主流切入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下一步再向上或向下擴展,從而把RISC-V產品線做全。
3 RISC-V能否降低成本
RISC-V是開源架構的指令集,但開源的僅僅是指令集架構,具體做成MCU的內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諸如配合系統總線,配合標準的外設通信接口,集成各種加速器等,這些和指令集架構有關,但是關聯不大。
可見,終端產品的價格和內核的關聯不太大,核心的關聯是產品的定位,例如可以用這個內核做入門級的產品,也可以做幾角美元的中檔產品,也可以做出高性能/幾百兆赫茲的MCU,賣較高的價格。
實際上,RISC-V之所以引起業界的廣泛熱議,就在于它的開放、靈活、精簡、可配置和模塊化等優勢。可見,這種開放性的生態是RISC-V真正的價值,給客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做生態。
4 Arm和RISC-V產品線是否重疊
兆易創新的此次發布,是把RISC-V MCU切入到主流應用。后續的計劃是兆易創新的每個Arm產品系列,都有對標的RISC-V MCU。
“兆易創新要把RISC-V MCU做大做全。當能夠提供一個完整平臺的時候,RISC-V的生態也成熟了,用戶群也成熟了,這條產品線就做起來了。”金光一稱。
兆易創新的策略是做百貨商店,即通過各種靈活組裝的方式,可以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解決方案。
既然有差異化,難免就有同質化。甚至Arm內核之間也會有重疊的部分,例如起初M3內核的MCU可用于低成本,之后M4內核的MCU也可以做低成本的產品,實際并不矛盾,因為市場的需求本來就是差異化的,如果客戶習慣用M3平臺,可以一直在M3平臺上做開發;如果客戶想嘗試最新的Arm內核,可以用M23平臺來開發。兆易創新所能做的是向客戶提供多樣靈活的選擇。
從兆易創新的實際出貨來看,新產品受到很多好評和市場歡迎,出貨量很大;但是老產品并沒有因為新產品的發布而出貨量減少,因為市場應用會有慣性;另外客戶本身也有差異化的需求,需要低、中或高端產品,所以兆易創新能做的是滿足差異化需求。
RISC-V也是如此,與Arm MCU的同質化肯定會有,但兆易創新更看重差異化,即產品的覆蓋面,要將覆蓋面補全。至于用戶究竟是選擇Arm還是RISC-V內核,相信用戶有他們自己的判斷。
5 Arm和RISC-V產品的兼容性
兆易創新的Arm產品線已經有300多個型號,還在不斷完善。在RISC-V領域,兆易創新也想能夠做得完善,目標是爭取有Arm MCU的地方就會有一個對應的RISC-V的MCU,用戶可以在二者之間靈活切換。
例如,此次發布的VF103系列就可以和相關的F103產品自由切換,切換的速度非??欤舜伟l布會已有一些合作廠商展示了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小車、微型打印機、空氣凈化器等。同理,如果是基于RISC-V開發的,也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Arm平臺。
那么移植的難點在哪里呢?只要注意3個細節的不同:內核、中斷機制和調試接口,原有的代碼、程序就可以很方便地從Arm移植到RISC-V的MCU,因為兆易創新芯片的底層已保證了完整的兼容性,而且封裝、算法和接口控制等都是兼容的,這就是兆易創新打造的“快速通道”的概念。
工藝上,為了和Arm類似產品對標,二者工藝是一致的,即此次發布的VF103和原有的Arm MCU——F103都用的是110 nm。
在技術支持方面,RISC-V和Arm MCU也是同一技術支持團隊。因為雖然是不同的內核,但是已經做到完整的兼容性。
6 如何打造RISC-V MCU生態
RISC-V能夠快速發展,來源于其本身比較靈活和開放的生態。如果眾人一起來打造這個生態,它的成熟度和時間就會相對快一些。兆易創新在此能做的是提供硬件的平臺,并且圍繞著上下游,來牽頭完善生態,包括芯片、軟件、工具、解決方案、學校/科研機構等。
當然不可避免地,RISC-V也面臨著碎片化的問題——大家都來做,這個生態最后會變成什么樣?所以兆易創新也加入各種聯盟/組織,以有效地整合資源,形成一定的氣候,并且希望能夠在生態建設過程中有一個盡量規范化的發展,避免RISC-V生態過度碎片化的問題。這也是目前RISC-V界都在面對、需要解決的方面。
7 通用vs專用
為什么RISC-V技術已經應用于某些專用芯片了,而通用芯片(例如兆易此次發布的通用RISC-V MCU)還不多見?實際上,專用芯片針對某些特定的市場可以有一定的出貨量,但是對于整個RISC-V技術的普及推廣是不夠的。兆易創新此次發布通用性MCU,其中一個方面可以推動RISC-V技術的普及發展。
另一方面,對于某些細分市場,下一步兆易創新也會推出專用產品,例如低功耗或低價格的產品系列。
所以兆易創新立足于把通用市場先做好,如果再往下切入是非常方便的——只要針對某個市場的特定需求,直接把功能進行組合,做SoC是較為容易的。但是如果從特別窄的范圍跨到通用領域,難度會較大,也許做一兩顆還行,但如果做更多種型號、整條產品線,還要保證十年供貨,進行質量認證等,專用芯片廠商做擴展的挑戰較大。
所以站在產業的角度看,兆易創新先用通用產品去做覆蓋,去培養研發的生態。如果需要具體覆蓋某些細分領域,包括現在的人工智能需要人工智能加速器,把加速器放進去即可,這樣非常靈活。
8 兩種內核可否集成到一個芯片中
百貨商店里有各種形式的產品。由于可以靈活組合,完全有可能把Arm內核和RISC-V內核放在一起,只要有這樣的市場需求。
異構也是一種趨勢,現在有很多國外廠商已經推出異構的產品,但是異構的都是同一公司的內核,例如Arm不同內核的異構。兆易創新也可以做跨不同內核的異構,諸如有關安全的功能可以放在RISC-V里,用RISC-V生態,其他周邊的控制可以用Arm內核,且二者是兼容的。
9 VF103的研發周期有多長
兆易創新已經提早布局了,而且本身經驗也很豐富了,加上有各種成熟的通信模塊,所以研發時間并不是很長。
未來,如果有一些客戶需要定制化的產品,兆易創新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給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
本文來源于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9年第10期第15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