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日產的“隱形到可見”技術如何為自動駕駛汽車鋪平道路
據國外媒體報道,日產工程師們正在研發的對象不僅僅是汽車。在2019年的消費者電子展上,日產公開了名為“隱形到顯形(invisible-to-visible)”的I2V技術,其可以實現車輛與日產所稱之的“虛擬空間”互通互聯。該技術可以讓駕車人“看見”建筑物的內部,以找尋停車位或者通過虛擬替身來學習駕駛技術。乍看下去很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內容,但日產最近已經開始在日本國內的獲批場地對I2V技術進行測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5/400943.htm日產負責營銷和品牌戰略的全球負責人羅埃爾·弗萊斯(Roel de Vries)在2019年紐約車展上就向人們完整的描繪了I2V的美好愿景。
在被問及I2V的概念是從何而來時?
羅埃爾·弗萊斯回答稱:“我們有我們自己的一套架構模式,我也認為許多汽車企業其內部都是有一定的架構的。不過我們還擁有我們稱之為先進工程技術的財富。我們先掌握工程技術,然后再提出產品規劃。
這種一般化的模式是如何運行的呢?
在先進工程技術領域我們處于超先進的地位,身處這個位置人們要處理的問題包括“交通出行的未來在哪里?未來的技術是什么?”我們擁有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才,這些人被我們稱作“同僚”,他們可以盡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們本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學掙到大錢,但他們現在卻是在不斷的探索且踏實做事。
如果要問I2V技術究竟從而來?
它同人們不斷研究如何提升車輛安全性、改善駕乘體驗以及如何利用技術和數據來實現前述目標緊密相關。如果我們的汽車變得越來越自動化,其就需要與外部世界進行更多的互動,否則其就不能稱之為自動駕駛汽車。
有時候你會說你擁有一輛達到一定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言下之意是我有一輛車,我的車上安裝了許多傳感器、雷達和聲吶,這輛車可以不斷對周圍環境和事物進行核查。
但實際上車輛并不是真的在觀察周圍的環境。
車輛也不會真的去注意前方轉角處正在發生什么。工程師不斷投入研究的重點在于如何突破這樣的限制。拿我自己舉例子,我如何能夠看到轉角處的事物呢?我其實看不到,因為我無法透過建筑物看到其背后的事物,因此你需要同其他自身以外的事物相連通以深化并拓展眼界。
I2V從何而來呢?
其實就是從這種需求中誕生的。為了實現純正的自動駕駛,車輛需要具備以安全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為前提同周邊環境實現互聯互通的能力。接下來你要考慮的問題便是“如何讓我的駕駛過程變得有趣并且令人愉快?!?/p>
在車輛之外有許多數據點,你可以將這些數據點連接在一起并由此打造一個“新世界”,重點是你可以在任意一個地方創造“新世界”。這樣我就可以將前方轉角處的世界帶入車內,這就是I2V名字的由來,其可以讓看不見變成看得見。。
對于工程師來說,他們考慮問題十分坦率且直截了當。因此當我說希望把I2V帶到消費者電子展讓其發揮實用時,他們卻并沒有這個打算。他們之所以如此認證的去做開發工作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成果將在未來對汽車產生實質性影響?!?/p>
分析:日產的“隱形到可見”技術如何為自動駕駛汽車鋪平道路
媒體還向I2V提問稱,虛擬世界的概念從基本上來說是否就是一種數據收集的行為?
羅埃爾·弗萊斯回答到:“基本上說來,是的,但前提是大規模的收集數據。虛擬世界的概念中有三大主要元素:數據點在哪里?我如何將其整合到一些有意義的事物中?我如何能夠以快速、實時且實用的格式將數據整合進入車輛之中?
我們如何保持一定的速率來獲得所有數據?我認為5G的發展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5G環境下你可以開始做那些從來不可能的事情,這就是我們把所有事物整合在一起的節點,而這個節點也正孕育了I2V技術的誕生?!?/p>
記者提問:“使用虛擬替身將人們虛擬的帶入車內的概念是從哪里產生的?”
羅埃爾·弗萊斯回答稱:“坦白說,這不是我想要展示的重點。因為你如果把虛擬形象帶入車內,那么很有可能該技術更適用于諸如Skype這樣的企業。我對工程師們說到,那樣很吸引人,但誰來繼續講述汽車的故事呢?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在討論上,如果說虛擬技術是可能的,那么車輛能夠從中獲得怎樣的利益呢?”
然后我們就提出了我們在消費者電子展上所展示的技術,這種技術適用于熱愛駕駛的人、其可以“變身”成為專業的駕駛高手陪伴在你左右,除了教你開車,還能讓開車變得更為有趣。
如果我開車遇到連續彎道或者在賽道上飆車,我當然希望漢密爾頓(五次F1方程式賽車總冠軍)能夠坐在我身邊教我怎么開。I2V讓其成為可能,因為我們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專業車手坐在你的副駕駛座位上。
對于我來說,I2V于未來而言更有趣的地方在于你怎樣看到本無法看到的東西。比如我開車要經過連續的彎道,這時如果有其他車流從我看不到的地方突然現身,那么我就會開的更慢、更保守,因為我不知道這樣的車流什么時候會出現。
你提到了I2V的用途,包括人工駕駛和自動駕駛車輛。那么,面對一輛人工駕駛汽車,你是否擔心把所有這些信息交給司機可能會導致分心駕駛?
這就是為什么它仍然是一項領先工程。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關于這一點目前仍未達成統一,因為幾乎所有新車的屏幕都在不斷變大,能夠呈現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因此,如何創建一個簡單直觀的人機界面(HMI)非常重要,我們仍然需要繼續努力。
你認為還有其他更實用、更容易投入生產的用途嗎?
最大的應用是提高駕駛性能。此外,你還可以運用它做一些其他有趣的事情,比如在霧天開車的時候讓道路變得清晰起來;眾所周知,蘇格蘭三天兩頭下雨,在這里度假的人們假如想要開車的途中欣賞美麗的風景往往難以實現,但在未來人們可以利用這一功能達到晴天開車一樣的效果,盡情欣賞沿途景色。
我認為I2V具有無限的可能性,至于哪些會成為現實目前還尚未得知,重要的是要發揮想象力,然后會有一些東西突然出現,我們會意識到我們能夠做到并進行商業化推廣。
日產正在進行I2V測試,目前收到哪些反饋?
反響不錯,人們非常喜歡它,這是一場充滿想象力的對話。就像五六年前談及自動駕駛汽車一樣,現在已經從不可能變為現實。現在的關鍵是如何將I2V變成真正可操作的商業應用程序。
日產還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這首先需要完成領先工程到汽車應用程序的轉變,走完這一步至少需要5到10年之間的時間。不過在我們這個行業中,(新技術)的元素往往來得更早。
從遠期來看,車外數據可應用于很多領域。I2V并不僅僅是一個虛擬化身,人們可以通過這一技術掌握很多事情,比如你能夠了解周邊停車場的免費停車時段等。我們曾在電子消費展上做過演示,司機可以通過I2V看到相關建筑物,這座建筑物會變得透明并標明停車位。在此之前,車內導航系統可能僅僅會做出“停車場5B,位于5樓,右邊第二個停車位可?!边@樣的提示,但不會試圖創建一個建筑物的虛擬現實圖像。不過,導航提示可能會更早被開發出來,它與I2V使用的是相同的基礎技術。
有了這些類型的開發,人們就會發現自己的汽車其實已經采用了這樣的技術。盡管人們沒有意識到它是如何出現在車上的,因為這項技術已融入這些小的應用程序。
所以它更像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的新功能?
是的,這就像自動駕駛一樣。人們也許會問:“汽車什么時候才能夠自動駕駛呢?”實際上,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生,人們每天都能獲得更多有關輔助駕駛的技術。比如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可以幫助司機剎車;現在的汽車還可以幫助司機在車道上行駛,并在前一輛汽車停車前自動停車,甚至還可以在單行道上實現自動駕駛。這些事情一直在發生,所以自動駕駛也一直在發生。
盡管有人表示在自動駕駛的情況下仍然不想放棄對汽車的掌控權,但是由于前方緊急制動系統的存在,他們依然能夠接受自動駕駛。
此外,消費者關心的另一件事情則是電子商務,也就是能否實現在線購車。憑借電腦和信用卡,也許只需5分鐘就可以完成訂購。
對此,我是這樣理解的:電子商務每天都在發生。二十年前,消費者必須根據汽車雜志刊登的說明書才能對車輛有所了解,后來出現了網站。現在,人們可以在網站上進行車輛訂購。個人信用等級已經聯網,人們不禁可以查看每月還款額度,還有預定試駕等服務。事實上,每過一段時間人們再追溯過去時就會發現,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與10年前已經完全不同。
隨著I2V等技術特性可能變得越來越普遍,您認為它們會超越汽車本身的重要性嗎?人們是否仍然關心汽車的實際觸感,還是僅僅關注它將如何很好地呈現這種虛擬環境及其與人之間的連通性?
首先,我不知道30年或40年后的汽車是什么樣子,也許那時候已經有了飛行汽車。但我認為這些事情并不總是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快。
有人說,通過汽車共享,不會有人想再擁有汽車;你還可以說,借助I2V,我可以生活在虛擬世界中,所以我不再需要觸覺(體驗)。我認為事情還有另一面,我們低估了某些東西,而被我們低估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仍會回歸。
物質上的所有權仍然是人們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們擁有手表、擁有手機、擁有汽車等等,再比如家里的內飾感覺如何,又該如何體驗等,我認為我們不應低估這一點。 人們不想生活在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里,依然會想要擁有物權。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但這種改變不會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