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導體市場分析匯總,這一篇就夠了
而根據 Yole Développement 相關數據,2017 年大陸功率半導體市場總體 國產化率不到50%。據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功率半導體行業的進口替代空 間十分廣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3/398853.htm
3.2 多因素共振,短期內國內設計企業更容易把握進口替代機遇
在2.2中我們提到,功率半導體是一個需求驅動型的行業,因此,功率半 導體之所以存在實現“進口替代”的可能,本質上是由于國內功率半導體的 下游客戶市場主要為國產廠商,而面對國內的下游廠商,國內的半導體功率 企業在和國外的企業競爭時往往具備成本與定制化的優勢。
圖表25 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在國內下游廠商中的競爭優勢

此外,由于國內下游廠商很大一部分也是依靠成本優勢在與國際的同類 廠商進行競爭,因此他們對上游功率半導體的價格敏感度也更高,因此當國 內功率半導體廠商的產品性能能夠滿足下游廠商的需求時,盡管功率半導體 行業因為較長的驗證周期存在一定的替換成本,但國內的下游廠商往往會愿 意進行嘗試。
因此我們認為當國內的功率半導體廠商在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同等水平, 甚至是在略微不足國際同等水平,但可以依靠定制化生產進行一定的產品性 能彌補時,便可以實現相應的“進口替代”。
同時,與信息半導體行業相比,功率半導體由于產品迭代速度相對較慢, 對制程、晶圓線和投資規模的要求相對較低,以及全球華人功率半導體人才 較為豐富等原因,在短期內實現工藝技術的突破,實現國際一流的產品性能 的可能性相對更高。

因此我們認為,國內功率半導體行業具備較高的實現進口替代的可能性。 從實際情況來看,包括士蘭微、比亞迪、中國中車在內的一系列中國企業均 在功率半導體行業實現了對國外壟斷領域的突破。
但對于國內的功率半導體廠商而言,由于“進口替代”這一特殊市場空 間的存在,盡管IDM從長遠來看無疑是最優的選擇,但我們認為短期內設計 廠商可以利用晶圓代工廠的技術積累,通過聚焦于設計領域的研發,快速提 升產品的性能與規模,在同等的資金投入下相較于IDM廠商更容易把握“進 口替代”進程,取得快速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