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能否靠著互聯網基因(性價比)重返國內市場第一?
近日,股票解禁、股價下跌、股東發聲等一系列事情再次將小米集團推到了輿論風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1/397023.htm距離小米集團上市過去已經六個月,猶記得上市首日破發后,雷軍在慶功晚宴上做出了“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的承諾。然而上市半年來,小米股價較發行價下跌了39.2%。
港股資深投資人士梁淵認為,小米目前的股價下跌屬于回歸理性。“禁售期一過,股價下跌也是正常,不只是小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他看開,小米上市后股價一路走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與整體資本市場環境有關,其所在的港股市場全年下跌13.7%。二是整體估值過高。
業內人士也認為,除了市場環境逆風、港股大勢不振外,小米互聯網公司的定位沒有得到廣泛認可是重要因素。
從其營收結構來看,小米確實還是偏向于一家硬件收入為主的公司。數據顯示,智能手機仍然占據了小米收入的70.3%,加上小米生態鏈企業消費品的硬件業務加起來,占了總收入的90.8%。對于一家互聯網服務營收不到10%的 “互聯網”屬性公司,買方不給小米期望的互聯網公司估值也屬正常。
面對小米股價不斷下跌的情形,雷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相信小米擁有優秀的價值觀和極其出色的商業模式,我們正在推動改變中國的各行各業,小米的出現已經改變了手機行業和很多行業,我們相信一家偉大公司一定會在長期價值里面一步一步被體現。”
內有股東解禁,成本飆升之憂,外有主業下滑,轉型艱難之困, 2019年的小米會更糟嗎?給出答案前,我們先梳理下小米近幾個月的大動作。
多品牌模式應對手機市場寒冬
小米股價的暴跌,更重要的原因是當前智能手機市場頹勢。摩根大通將小米評級由 “增持” 降至“中性”的理由之一即為,小米旗下智能手機的海外業務提升強勁,但預計被內地需求疲軟所抵銷。且隨著三星對中價機進取性的策略,預計小米旗下印度市場有下行風險。
根據IDC發布的數據,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在中國國內市場中,市場份額低于華為、vivo和OPPO,出貨量同比下降10.9%。面對已經飽和的智能機市場,硬件出身的小米欲通過多品牌模式提升市場份額。
近日,紅米品牌宣布獨立,紅米品牌的獨立也讓其與小米品牌構建出掎角之勢。小米未來對標華為,紅米足夠抵抗榮耀,應當是小米希望達成的目標。
2019年1月15日,紅米Note7迎來了它的第一次首銷,開售不久后,首批幾十萬臺備貨的紅米Note7就被銷售一空。可見,紅米給小米帶來更多的想象。當然,以低價走量為核心競爭力的紅米,既要扛起拉動國內銷量增長,又要維持海外銷量不變的重任,任重而道遠。
小米在品牌上的另一個動作,是邊界擴張。美圖手機業務打包交給小米運營,對于小米來說,是一次觸及非目標客戶的重要機會。而這一動作瞄準的對手,是國產四巨頭的其他兩位,OPPO 和 vivo。
據極光大數據2018 年 10 月統計,小米及美圖的用戶在男女比例上呈現出絕對的差異化:

小米目前女性用戶占比只有不足三成,想要提升品牌形象,小米還需要更多“時尚潮流元素”。美圖手機便成為小米補足短板的關鍵。盡管美圖手機的年銷量與主流品牌相比不值一提,但其目標用戶的垂直度有目共睹。它的效果,與黑鯊手機類似,不過一個對標自拍女孩,一個對標游戲宅男。小米的目的無外乎是想要服務更多細分市場,從而贏得更多樣的用戶群體,提高自身品牌效應。
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分析道,“現在智能手機創新相對來說沒有以前那么突出,需要采用這種營銷手段,比如為了區分不同用戶而設立的品牌,并塑造品牌間的區隔,讓消費者購買手機時,他的決策會更加有效、快速。”
2018 年初,雷軍為小米定下目標,要在十個季度內重返國內市場第一。但從近一年的表現看,華為與榮耀破 2 億的總銷量已經證明了雷軍目標實現之艱難。如今這種打法,勝算有多大?對小米來說,要突破消費者固有認知,得靠產品說話,通過持續有創新的產品,逐漸改變消費者的看法。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需要新的定位,而不是簡單的分拆。
“AI+IoT” 小米下一站
去年9月,雷軍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人類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的新時代,小米布局人工智能的突破口在IoT領域(物聯網)。
在手機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小米loT(物聯網)生態鏈的布局為它開辟了新的賽道。經過五、六年的布局成長,已經初具優勢,并形成了生態鏈,其中線上有小米商城,線下有小米之家,除了完善的營銷渠道之外,小米還得到了非常多用戶的認可。
根據小米官方給出的數據,距今小米已經投資了200多家生態鏈企業,其中超過90家生產智能和硬件。引用艾瑞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小米IOT平臺已經連接了超過1億臺設備(不包括手機和電腦),是全球最大的物聯網設備連接平臺,占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的1.9%,超過亞馬遜的1.2%和蘋果的1.0%。
近期又推出首款米家互聯網空調、互聯網洗烘一體機;耗資約1.7億元入股TCL集團;與宜家等家居品牌達成合作;在雷軍看來,小米做loT,布局最早,投入最大,決心也最大。他不只一次的表示,AI+IoT始終會是小米的核心戰略,這點在未來也不會變。
點石投資創始人朱昂對小米這樣評價:從小米組織架構的調整來看,其軟件基因變得越來越強,最大的亮點是把loT和互聯網業務進行更加細致的梳理。小米作為一個軟件公司的模式越來越清晰,戰略集中在輕資產高毛利,這也是小米上市后發展的主戰場。
小米的產品線越拉越長,無疑令整體生態鏈亦越來越廣闊。從整體來看,小米雖無直接競爭對手,但實際上各個環節都面臨著直接競爭。比如挑戰美的、海爾、海信等傳統家電大廠,一個弄不好,就是拖油瓶。
回到問題起點,2019年小米到底會不會更糟呢?
對此,小編認為,小米在手機端自主研發方面較弱,對比自主研發芯片的華為,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家公司有互聯網基因,敢于嘗試,如能打通生態鏈產品,相應的互聯網服務將產生指數級增長。所以,小米未來的路不易但潛力無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