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軟的業務營收占比分析它如何成為全球第一
微軟作為一個全球最知名的企業之一,它的Windows操作系統全球電腦用戶都在使用,還有Microsoft Office一度壟斷市場,如今移動互聯網崛起,智能手機的天下導致電腦影響力大不如前,但微軟并沒有因此停滯不前,看到谷歌和蘋果的崛起,微軟看到移動互聯網的前景,在2014年后開始轉向云計算等領域,自從納德拉帶領微軟后,微軟股價上漲2倍多,沖進8000億美元超級大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2/395650.htm

近日,微軟登頂全球第一備受關注。蘋果總市值為8112億美元,離最高點已經下降了20%以上,而微軟的最新市值是8401億美元,悄悄地霸占了第一的位置。微軟公司目前的市值超過了8258億美金,折合人民幣5.7萬億人民幣,而蘋果公司則是8048億美元。蘋果被超過的主要原因還是最近蘋果公司估價大跌,就這短短幾個月,蘋果公司市值縮水超過2000多億,要知道之前很多年微軟一直是蘋果手下敗將,在今年蘋果股價暴跌后才逆成功,也是不容易。
這次蘋果股價下跌主要還是因為蘋果iPhone銷量不如預期,在中國市場已經跌出前5,位居第6,前面都是國產手機霸占市場,在國際上又有三星在前面壓著,銷量只能直線下滑。
微軟的業務分布
微軟龐雜的業務線。按照其年報的披露習慣,微軟業務分為三塊:生產力和商業流程(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更多個人計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
其中,“生產力和商業流程”業務包括商業版Office(比如本地Office、云端的Office365)、消費版Office、Skype、LinkedIn、Dynamics商業解決方案(企業ERP、CRM);“智能云”業務包括服務器產品與云服務(云平臺Azure、SQL數據庫、管理平臺System Center等)、企業咨詢服務;“更多個人計算”業務包括Windows、硬件設備(Surface平板、PC配件)、游戲機Xbox及游戲軟件、Bing搜索。
如果按照客戶屬性劃分,“更多個人計算”再加上“生產力和商業流程”中的部分Office和IM業務,是toC的消費電子范疇,其他的都是toB業務,toB業務是分散到“生產力和商業流程”和“智能云”兩個板塊下的。
微軟的云計算勢頭強勁,它的云計算并非只有Azure這個平臺,Azure提供的是IaaS層和PaaS層服務,為企業提供公共云與私有云服務器,此外微軟還構建了一個豐富的SaaS層生態,包括Office365、Dynamics365等,這在全球云計算廠商中算是構架非常豐滿的。財報中,有關云的業務同樣分散到“生產力和商業流程”和“智能云”兩個板塊下,這兩塊正是過去五年營收占比增長明顯的領域。
2014-2018年,“生產力和商業流程”的營收占比依次是31%、28%、28%、31%、33%,上漲趨勢;“智能云”的營收占比依次是25%、25%、27%、28%、29%,同樣是上漲趨勢;“更多個人計算”的營收占比依次是44%、46%、44%、41%、38%,呈下降趨勢。這說明,B端服務的營收貢獻在加大。同時,在這五年的(扣除成本與三費后的)運營利潤的結構占比中,“更多個人計算”從20%增長到30%左右;“生產力和商業流程”從50%下降到40%左右;而“智能云”沒有顯著趨勢性變化,基本保持在30-35%。也就是說,toC成熟業務的盈利能力相對在增強,而toB新業務崛起的同時也消耗了更多的成本費用。
這樣看還不清楚,如果按照年報中把所有業務劃分為產品和服務兩塊,產品的營收占比從2014年的84%一路降至2018年的58%;相應的服務營收占比從16%升至42%。基于云的企業解決方案都歸屬于“服務”板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