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應求,AI半導體三巨頭誰將稱霸
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得以實現,核心推動力量來自半導體產業,數百億智能設備連接網絡,用于數據采集的物聯網芯片和高性能AI芯片需求劇增,因萬物互聯采集海量數據,經數據中心構造的云端對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帶動整個半導體發展,依據Gartner分析數據顯示,物聯網的半導體市場將高達340億美元,芯片廠商是這個時代最大受益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0/393098.htm
從云端到網絡,再到現在邊緣側的創新,這些都給半導體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有2000億美元的規模,作為半導體長跑了50年的英特爾,持續聚焦物聯網芯片、邊緣計算和計算機視覺三大重點,包括Movidius AI芯片、FPGA開發套件等等,引領人工智能和自動化革命。
物聯網推動AI芯片發展
3G和4G普及推動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以Sigfox、LoRa和NB-IoT等通信技術則解決為物聯網大規模部署低功耗、遠程連接等需求,但伴隨5G通信技術的興起,勢必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5G并不只是網速提升,而是讓萬物互聯成為可能,我們正站在歷史新階段的關口。
5G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讓一切設備互聯激活萬物智能,至此,科技界一致認為物聯網和人工智能也將成為信息科技亮點,萬物互聯和云端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推動社會變革,進入一個萬物具有感知的智能社會。
而在這個時代,物聯網資深專家楊劍勇指出,高性能芯片則成為這個時代制高點,為此孫正義更是巨資豪賭,例如以236億美元收購移動芯片霸主ARM,并成為AI芯片領頭羊的英偉達第四大股東,這是孫正義繼投資馬云后,再次豪賭并寄望成為芯片霸主。與此同時,科技巨頭紛紛向芯片領域挺進,谷歌、蘋果、阿里巴巴和華為在AI芯片投入巨額資金,曾橫掃圍棋界的人工智能系統AlphaGo,背后就是依靠谷歌深度學習芯片TPU支撐。
贏得人工智能就能贏得未來,而芯片作為人工智能時代制高點,在AI芯片爭奪中,聚集了英特爾、英偉達、高通、ARM和谷歌、蘋果、華為與阿里巴巴等核心玩家。因眾多重量級玩家的加入,全球圍繞人工智能芯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但在物聯網資深專家楊劍勇看來,當前芯片競爭格局,依然以半導體廠商主導。
那么英特爾、英偉達和高通三大半導體芯片巨頭誰將稱雄?
(一)英特爾
而英特爾、英偉達和高通巨頭也將因IoT芯片和AI芯片,將為他們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在今年8月英特爾一場數據為中心創新峰會上,透露出一組數據,有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來自于在數據中心使用英特爾至強處理器運行人工智能的客戶。

百度與英特爾已經在數據中心、云計算應用、基于CPU的AI機器/深度學習框架優化,以及自動駕駛等技術開發方面有著非常密切的合作。阿里巴巴基于英特爾技術搭建以數據為中心的計算架構,從云端到邊緣,獲取實時用戶洞察。英特爾作為華為戰略級伙伴,兩家巨頭從云到端,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合力構建智能世界。
云端作為萬物互聯基礎設施,對所收集數據利用AI技術進行智能分析,繼而推動對高性能芯片強勁需求,英特爾正是受益于持續的數據爆發性增長,至此到6月份,英特爾以數據為核心的業務增長了25%,云計算收入上半年劇增43%。
英特爾第二季度營收為169.62億美元,數據中心營收55億美元,增長27%,凈利潤同比高達78%至50.06億美元,英特爾臨時首席執行官在近日表示,英特爾芯片供應量足以支撐今年營收全年展望,2018財年預計將達到695億美元,這一營收將再次刷歷史新高,全球數據中心主要基于英特爾芯片構造云端,以及物聯網業務高速增長,推動其業績健康有序增長。
當前正處于一個以數據改變世界的全新時代,同時,云服務規模無限擴大,5G即將到來,人工智能和分析技術快速發展,所有這些都將產生大量未被利用的有價值的數據。而英特爾以數據為中心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當下勢頭迅猛的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