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人臉識別技術遭質疑:有攝像頭就能追蹤民眾
6月21日,《華爾街日報》發表的一則文章認為,盡管亞馬遜CEO貝索斯表示,將抵制試圖從該公司所生產設備中獲取個人信息的政府調查人員,但該公司卻在向私企和執法機構等推銷人臉識別技術,許多人認為,這一技術的使用將威脅到個人隱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6/382259.htm上述文章認為,現在一些技術投入應用的步伐超過了社會和法律制定相關標準和規定的速度,人臉識別技術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該技術可以讓政府和私企在任何有攝像頭的地方追蹤民眾,即使這些人未攜帶任何設備。一般來說,身處公開場合的人不存在任何對隱私的合法期望,他們可以被拍照,行蹤也可以被記錄。
有鑒于此,這項技術可能比電話追蹤更具侵犯性,美國最高法院將很快就其合法性做出裁定。目前在美國只有得克薩斯州和伊利諾伊州對私企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追蹤個人的能力進行限制。但美國沒有州或聯邦法律對執法部門使用這項技術進行約束。
除了法律已明令禁止的行為外,亞馬遜Rekognition人臉識別服務平臺的用戶協議幾乎沒有禁止任何其他行為。該平臺也沒有針對消費者的審核程序:任何持有信用卡和Amazon Web Services賬戶的人都可以擁有進入該平臺的權限。
2016年,亞馬遜推出了Rekognition,作為亞馬遜網絡服務云業務的一部分。該技術本質上是一種匹配算法,用戶可以通過標記存儲在其服務器上的圖像來教該服務從人群中找出個人。其面部識別技術可以掃描其他照片和視頻來檢測特定的個人。面部識別的準確性通常取決于上傳和標記的圖像和視頻的質量,并且收集的數據越多,技術越成熟。
包括Facebook、谷歌、蘋果和微軟等科技公司在內的企業,一直在開發面部識別技術,其他企業則將該技術作為其社交媒體、照片存儲或其他服務的一部分。
無論是從門鈴到自動駕駛汽車等各類產品,還是從托兒所到學校等各種場合,通過互聯網連接的高清攝像頭,正變得無處不在。目前還沒有關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實際應用范圍的報告,但例如FaceFirst等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出售用于安全目的的人臉識別服務,該公司首席執行長Peter Trepp表示,鑒于保密協議是業界標準,所以這些公司不能透露自己客戶的信息。
除了對隱私問題的擔憂,專家還對該技術的準確性提出了質疑,該技術的準確度可能因性別和種族的不同而存在差別。
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研究人員Joy Buolamwini研究了人臉識別算法中的偏差。她表示,對亞馬遜Rekognition系統的初步研究數據發現,對女性和深色人種的人臉識別準確率要低于男性和淺色人種,準確率最差的是女性深色人種。存在此類偏差的監視系統可能會導致對某些人群的錯誤識別率高于其他人群。
在目前已經被亞馬遜刪除的材料中,該公司在市場推廣中宣傳,Rekognition產品能夠在警方攝像頭收集的視頻信息中實時對人做出識別。
還有一家為警方提供實時人臉識別技術的公司,是位于芝加哥的上市公司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Motorola Solutions),該公司在昔日電信業巨頭摩托羅拉手機部門于2011年分拆后留存下來。該公司正與人工智能公司Neurala合作,通過警察穿戴照相機識別臉部。一位發言人表示,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還在原型機中使用了亞馬遜的Rekognition技術。
目前,連一些亞馬遜的投資者也與公民權利組織站到了一邊,向亞馬遜施壓,讓其不要將人臉識別技術出售給執法部門。
微軟本周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因為有人發現,該公司今年1月的推廣材料中宣布,微軟向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部門出售云計算服務。這項技術包括“可用來加強人臉識別和認證的深入學習能力”。一些微軟員工也正在呼吁公司結束與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部門的合作關系。微軟拒絕對此作出評論。
Alphabet公司旗下的谷歌最近也面臨著來自公眾及其員工的壓力,最終決定不允許其AI技術被用于軍事武器。《華爾街日報》認為,亞馬遜,微軟等科技企業或很快會做出類似的艱難決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