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從跟跑到并跑 網絡強國亟待建設生態系統
導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4/378876.htm經過三年多的整合重組,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涌現了一批龍頭企業,諸如設計領域的紫光集團、華為,設備產業的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芯片制造業的中芯國際,以及封裝測試的江蘇長電,除半導體設備之外,上述企業在其領域均已位列全球前十。2016年,國際咨詢機構麥肯錫曾分析指出“未來十年中國半導體企業有望全球領先”。
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歷史機遇,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2014年2月,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網絡強國戰略,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并提出“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提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
過去四年多,中國在集成電路、操作系統、網絡攻防安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核心技術領域陸續取得進展、突破,逐步實現技術、人才的累積、發展,也在中國以及國際網信產業鏈取得認可與合作,當然也遭遇了來自技術主導國家、企業的競爭與封鎖。
如今,“中國在網信領域已經從當初的跟跑,發展到跟跑并跑”,4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依托中國巨大的人才資源和市場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及早解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p>
核心技術從跟跑到并跑
網信領域的核心技術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A技術和通用技術主要包括集成電路和操作系統,這是我國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焦點,同時也是我國最急需集中力量突破的難題。
近年來,我國相繼推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根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13年12月20日在中國工程院一份建議上的批示中指出, “計算機操作系統等信息化核心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受制于人的問題必須及早解決”,“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集中優勢力量協同攻關實現突破,從而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為確保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需要指出,早在國家制訂《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時,就確立了發展“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的重大專項,該專項被稱為“核高基”。不過,由于國家資金、政策并未能集中力量,這導致國內雖然發展出一批國產化的集成電路與基礎軟硬件企業,但并未培育出具有競爭力、能帶動產業的龍頭企業。
2014年之后,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掀起大規模的并購、整合、投資、重組。其中,規模達到1400億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在過去三年多時間里已經投資近70筆、累計投資1200億元,而社會資本掀起的投資更是遠高于此。
經過三年多的整合重組,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涌現了一批龍頭企業,諸如設計領域的紫光集團、華為,設備產業的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芯片制造業的中芯國際,以及封裝測試的江蘇長電,除半導體設備之外,上述企業在其領域均已位列全球前十。
而在操作系統等信息基礎設施領域,多個政府部門開始試點推進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安全可控信息技術體系。這一體系包括眾多國產Linux操作系統,龍芯、飛騰、申威為主的CPU,達夢、南通、人大金倉提供的數據庫,東方通、金蝶等企業的中間件、金山的WPS辦公軟件,以及由華為、新華三、深信服、浪潮等提供的虛擬化、安全產品,國內安全可控產業發展目標是實現對壟斷桌面技術體系的Wintel生態系統的替代。
2016年10月9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目前,國內最大的安全可控信息技術試點是航天科工集團“自主可控替代計劃”——“商密網”,倪光南告訴記者,商密網注冊用戶已達4萬,4萬臺終端中,有28000臺是基于國產CPU和國產操作系統的電腦,提供云服務的數據中心也已主要依托國產軟硬件。該系統已經穩定運行兩年多,實際用戶體驗與此前基于外國軟硬件的系統相仿,“國產軟硬件已達到可用水平,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是切實可行的?,F在替代Wintel體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容易?!?/p>
破局生態系統
然而,在信息技術領域,在技術突破與產業成熟、市場領先之間,還存在生態系統的鴻溝。
成熟的生態系統具有天然的壟斷競爭力。
在Wintel體系面前,Google的操作系統就難有斬獲,最終在新興的移動終端上找到突破口,開辟了Andriod,以及平板電腦Chrome操作系統。而當AA(Andriod+ARM)體系一統江湖之后,微軟開發的WP移動操作系統也只能一敗涂地,市場份額甚至不足千分之一。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三星嘗試開發手機操作系統,同樣以失敗告終,最終選擇開發面向物聯網的Tizen系統。
目前,Linux國產操作系統在政府采購市場占比約3%,其余97%仍為Windows操作系統?!皣a信息體系的產品,最初研發時并沒有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去考量”,日前,一位國產軟件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大家能夠根據Wintel體系架構開發出全部的國產化技術、產品,卻并不能形成一個生態體系,最開始也沒有市場、沒有機會給大家做生態系統性的嘗試?!?013-2014年,國產信息企業的產品初次構建安全可控系統時,“最初湊到一起的時候,應用體驗極差,甚至開機都有問題,但經過相互之間的互通調試,很快就達到了‘可用’級別,目前正在從‘可用’向‘好用’轉變?!?/p>
不過,生態體系的建設,并非只是產品間的“互通測試”,更多的在于企業、機構之間的強強聯合、協同攻關。但是,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國內企業間的競爭要大于協同,在安全可控市場崛起之后,各大企業、機構之間開始互相‘抱團’,不同的團體之間相互排斥,十分明顯?!?/p>
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國內安全可控產業逐漸形成了多個聯盟,主要為中國電子系、中國電科系、中科系、航天科工系四大集團,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家市場主要依賴政府的辦公領域,但即便在這個比較小的市場中,不同系的企業還在相互排斥?!?/p>
需要指出,雖然集成電路、操作系統兩大核心技術都在同步突破,但操作系統領域并未出現類似集成電路領域的大規模并購、重組,目前的“山頭林立”并不利于生態體系的建設。
在2016年4月19日的講話中,習近平就指出,“我們同國際先進水平在核心技術上差距懸殊,一個很突出的原因,是我們的骨干企業沒有像微軟、英特爾、谷歌、蘋果那樣形成協同效應。美國有個所謂的‘文泰來’聯盟,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只配對英特爾的芯片。在核心技術研發上,強強聯合比單打獨斗效果要好,要在這方面拿出些辦法來,徹底擺脫部門利益和門戶之見的束縛。抱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想法,抱著自己擁有一畝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難以成事的?!?/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