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市場分析 > 電動化推動電池與汽車產業變革

電動化推動電池與汽車產業變革

作者:呂理舜 時間:2017-11-28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目前從上游材料到電池芯來看,隨著大環境的投入將產生更多相關產業鏈的供應排擠效應,這將會使汽車電池及終端產生新的發展方向。

作者 / 呂理舜 集邦咨詢新能源研究中心(EnergyTrend)資深研究經理(臺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1/372147.htm

摘要:新能源,目前從上游材料到芯來看,隨著大環境的投入將產生更多相關產業鏈的供應排擠效應,這將會使及終端產生新的發展方向。

市場概況

  自2016年各國車企相繼公布其燃油停售時間表,到2017年美國特斯拉電動車以及中國臺灣Gogoro使電動車步入平民化的時代,電動車不再像過去那樣,以標榜形象與營銷為宣傳目的,而是更加實際地貼近生活。雖然短期市場的關注點是特斯拉能否在規劃時間內順利量產,但是電動車的發展,對于汽車主機廠而言,已是無法避免的趨勢。近年來,中國通過各種獎懲制度與產業整合,讓電動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電動車與充電樁建設也促使鋰種類,乃至于電池材料領域發生巨變,本文將在此基礎上逐一點出。

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將快速提高

  新能源車產業很大的動力來源于政策的補貼。政策首先推動公有汽車的使用情景,即:B2B應用。在初期,客車、物流車的滲透率會遠高于私家車與乘用車。雖然目前私家車/乘用車的滲透率依舊小于5%,但是隨著政策扶持的影響,下半年到明年初,私家車、乘用車的滲透率會有很快的提升。另外,物流車、客車將趨于飽和,同比成長性也將逐年不如私家車、乘用車。具體新能源車在不同車型的滲透率對比如圖1所示。

三元電池持續精進

  電池方面,2017年以前,動力電池的需求主要是客車這一類的固定運行路線車輛,客車本身的體積大,高能量密度對其而言不是最優先的選擇,為了在成本與壽命上取得平衡,目前客車用電池以鋰鐵電池居多。

  三元材料基本上壟斷了物流車和乘用車市場。其中,乘用車滲透率將會從2018年開始快速提升,可以預期三元材料在市場上的需求。隨著中國的政策推動、間接引導整體市場對應能源車輛的規劃,乘用車電池的用量將快速提升,三元電池整體的滲透率與成長性將會遠高于鋰鐵電池。

  此前,為提高能量密度需要,電池中添加了大量的鈷金屬,這增加了電池成本。另外,動力產品提高電壓唯一的做法就是提高鎳金屬的比重,同時也使鎳金屬易吸水,影響良率,從而增加電池芯生產制程的難度。總而言之,為了提升能量密度并維持材料的價格優勢,唯有通過提升電池芯廠的制程能力,才能滿足新能源車對能量密度需求的長期進程。目前國內電池市場有內需的支撐,年底很多家會從532往622配比的三元材料路線邁進(如圖2),而日韓電池廠則是從622配比往811邁進,預計整個動力電池市場的單位價格表現,將隨著配方的能量密度拉升價格繼續往下,性價比因此持續提高,提升更多的動力鋰電池市場滲透率。

基礎建設刺激高功率密度電池市場

  除了往高能量密度發展以外,還有另外一種方向,即高功率密度鋰電池。隨著基礎充電設備建設的補貼政策陸續出臺,充電環境將逐漸成熟,公共區域或私人停車場、新建成的建筑內部,都有一定的充電樁設置配比,基于此,2018-2020年,隨著充電環境的普及,固定路線行駛的汽車本身無需配備太多的電池,對于車重、續航力和成本都會減少一定的負擔,將是市場的另一種選擇。電池在不同階段發展需求變化如圖3所示。

  鋰電池除了鋰離子電池(LIB/ Lithium ion battery)外,還包括鋰離子電容(LIC)以及鋰態氧LTO,類似于傳統超級電容(EDLC)的電池特性。與鋰離子電池的差異在于,它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對等的,要實現快充,就意味著可能犧牲能量密度。把電池做成功率型電池(>100kW/kg)而非能量密度型(>100Wh/kg)是另一個市場方向,該類電池的壽命會遠高于鋰電池的壽命,充放電壽命以萬次計,其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于軌道交通、固定運行的車輛。快充電池的特性比較如圖4所示。

鈷金屬供應將從IT為主轉為以動力應用為主

  鈷金屬是新能源車快速發展以來,隨著電池需求成長而間接受惠的主要貴重金屬原料。鈷金屬礦產40%~45%來自剛果,但鈷的加工產業有一半以上在中國。為了確保車企在整個上游關鍵供應原料的掌控性,近年來,中國的車企、電池芯等行業紛紛往上游布局。綜上所述,IT電池的用量與動力電池應用曲線呈現黃金交岔,2015年開始動力的應用需求已正式超越IT應用,并且在2017年開始快速拉開兩者的差距,鋰電池產業的主要產業關聯已經轉移至動力電池應用上來。預計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將從2017年的20億顆成長至2018年的25億顆,年成長率為24%。

電動車新結構扭轉了產業特性

  汽車的發展具有智能化與節能化的特點。除了所帶來的節能效益之外,車體產業也可能發生變革。從目前乘用車輛的結構來看,傳統車輛是三個廂體,前廂、后廂和中間的駕駛廂,配置動力系統與置物空間,同時兼顧駕駛者的安全性。而新能源車的車體配置有很大的不同,為了顧及電池的安全性,電動車車輛會刻意強化底盤,底盤以上的結構設計將會產生變化,甚至空間配置也將與傳統汽油車不同。這意味著,電動車的安全性將重點擺在底盤下方,而上方車體將會有很多的彈性變化。目前,美國硅谷也出現許多車輛設計公司,包括3D打印公司,它們積極地尋求介入車體、車殼上半部的設計與生產。傳統汽車的導入或許僅是一個概念性質,但是隨著車輛的產生的設計變化,車體導入將更朝向輕質化、個性化以及快速化方向發展,此趨勢將指日可待。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架構對比如圖5所示。

結論

  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目前從上游材料到電池芯來看,隨著大環境的投入將產生更多相關產業鏈的供應排擠效應,因此鈷金屬在2017年全年都走在一個高漲的行情;而電池材料往高鎳系的三元發展,也同時對鋰鐵電池產生行業板塊的排擠效應;而隨著充電環境與能量密度逐漸發整成熟,高功率密度電池也將是未來另一個電池的亮點,其中包括鋰離子電容等;最后,新能源車對于終端應用的改變,不僅將促使車輛電動化,而且也將改變車體的設計觀念——空間將變得更有彈性,也將有機會導入新的材料與車體打造供應鏈,從而創造出新的產業鏈。傳統車輛發展的慣性,將從現在進入一個新的開始。

  本文來源于《電子產品世界》2017年第12期第8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