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C:AI將為全球GDP創造14%的成長 大陸2030年成最大受惠國
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WEF)新領袖年會27日在大陸大連舉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于會中公布《全球人工智能研究報告》(Sizing the prize : What’s the real value of AI for your business and how can you capitalise?)。報告預測2030年人工智能(AI)將帶給全球GDP 14%的成長,貢獻15.7兆美元,超過目前大陸和印度的GDP總和。由于北美市場對AI的準備較周全,北美企業生產力提升的速度將高于大陸;但10年后大陸AI的技術和經驗更加成熟,大陸的生產力提升速度將超越北美國家,成為最大的受惠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6/361208.htm資誠的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30年之間,AI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機來源之一,其帶來的價值主要是勞動生產力的改善與提升,以及人工智能產品帶來的消費者需求增加。在各個國家方面,資誠分析指出,由于北美市場對AI的準備較周全,北美企業生產力提升的速度將高于大陸,將增加北美國家14.5%的GDP,約3.7兆美元。不過,在10年后大陸在AI的技術和經驗更加成熟,大陸的生產力提升速度將超越北美國家,在2030年可望增加大陸GDP的26%,達到7兆美元,成為全球因AI受惠最大的國家。
另外,AI將為已開發的亞洲國家帶來10.4%GDP的成長,為北歐帶來9.9% GDP的成長(1.8兆美元),為南歐帶來11.5% GDP的成長(0.7兆美元)。在開發中國家(包括拉丁美洲和非洲),由于AI科技的應用較不普及,因此,AI帶來的經濟成長較為溫和(低于GDP 的6%)。
報告進一步分析在八個不同的產業中,最有人工智能潛力的三個商業領域是以影像為基礎的診斷(image-based diagnostics)、依需求接單生產的產品(on demand production)、自動化的交通控制(autonomous traffic control)。
在個別產業,由于人工智能增加生產力、產品價值及消費力,受惠人工智能最大的三個產業是零售業、金融服務業和生技醫療業。到2030年,人工智能驅動消費的力道將越來越強,因產品改善及消費者需求轉變將增加全球9兆美元的GDP。
資誠表示,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產業或任何一家企業能夠不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包括臺灣企業在內,光是生產力的改善,就能讓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更有競爭力,甚至成為市場的破壞者。相反的,無法運用人工智能的企業,可能很快會發現自己在時間、成本和經驗上將逐漸落后給競爭對手,甚至可能失去市場占有率。
資誠建議臺灣企業應善用人工智能改造自己成為智能企業。透過人工智能發展協助企業做好“經營的鐵三角”,也就是業務與客戶、產品與服務及運營管理。例如預測客戶行為與訂單、理財智能化、透過大數據協助產品設計、將人工智能融入產品中(如機器人,汽車、家電、醫療健康等智能化)。但臺灣企業也需注意智能化所帶來的挑戰,做好招聘和人才培育、技術發展、企業文化轉型以及使用數據分析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