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真的衰落了嗎
中國制造企業需要關注人才、技術、生態系統、合作模式等競爭力驅動因素,方能保持競爭優勢乃至成功突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1/340766.htm全球制造業“回到未來”
我們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連續多年對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進行研究,此前發布的《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表明:制造業將持續影響全球經濟。從制造業對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對總體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等方面的影響力來看,強大的制造業將為全球經濟繁榮創造一條清晰的路徑。
中國制造業競爭力雖然目前仍排第一,但受制于經濟增長放緩和人力成本上升,將在2020年被美國超越。中國制造企業需要關注人才、技術、生態系統、合作模式等競爭力驅動因素,方能保持競爭優勢乃至成功突圍。
全球制造業格局之變
隨著制造業在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先進技術變得更加重要。事實上,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制造業格局中,技術密集型行業占主導地位,成為它們提高制造業競爭力的強有力途徑。隨之而來的是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真的衰落了嗎?
先進制造技術為發達國家創造優勢。隨著制造業不斷采用更先進與更精細的產品、工藝技術和材料,20世紀的傳統制造業強國(即美國、德國、日本和英國)于2016年再次回到最有競爭力國家前十強的行列。這些投資于先進制造業技術的國家預計在2020年之前將保持在十強之列。

先進制造技術未來重要排名
出現兩個強有力的區域集群。北美和亞太兩個地區在制造業競爭力十強國家中占主導地位。北美三國(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全部位列前十強,并且有望在今后五年內保持十強地位。亞太區的中國、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已經位列并將保持十強,印度則有望從2016年排名第11上升至2020年排名第5。而德國和英國是十強國家中僅有的兩個歐洲代表。
金磚四國分解。在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中,中國和印度被企業高管看作是排名靠前的制造業國家,而巴西和俄羅斯的制造業競爭力則顯著下降。巴西的排名從2010年的第5名降至2013年的第8名,又在2016年跌至第29名。俄羅斯從2010年排名20名降至2013年的第28名,2016年進一步下滑至第32名。
“強力五國”崛起。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MITI-V”,也稱為“強力五國”)預計將在未來五年躋入制造業競爭力前15強。借助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靈活的制造能力、有利的人口分布、市場和經濟增長方面的優勢,這些國家將像多年前的中國成為后起之秀。在未來五年內,它們的競爭力排名上升,中國則向具有更高價值和先進技術的制造模式轉型。
中國制造業競爭力挑戰
全球企業高管從人才、成本競爭力、工人的生產力、供應商網絡、政策法規、教育、物理基礎設施和創新生態系統等12個維度對各國制造業競爭力進行評估,人才是全球制造業競爭力的最重要驅動因素。成本競爭力、工人生產力以及供應商網絡也很關鍵,特別是在經濟增長緩慢時期,控制成本、提高生產力以增長利潤,對制造商來說仍然非常重要。
綜合評估來看,中國目前仍是制造業競爭力排名第一的國家,但中國將在2020年前被美國超越,競爭力下滑至第二名。
中國在2010年、2013年和2016年連續三年蟬聯制造業競爭力排名第一,靠的不僅是低成本,還有它日益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中國顯著增長的研發開支、每年大量理工科專業畢業生、注重技術商業化以及強勁增長的風險投資,都成為中國發展創新生態系統的有利條件,可以鞏固先進技術在未來制造業中的作用。
在某些技術領域,如高性能計算,中國已經領先于美國,這點可以從中國研制出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河2號得以證明。就各種技術的重要性而言,高性能計算連同預測分析和智能工廠被中國制造業高管視為最有前途的先進制造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