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華嶺:“十三五”中國集成電路測試將達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華嶺集成電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志勇近日在參加2016“對話張江”全媒體訪談時表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十三五”中國集成電路測試行業發展目標是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測試行業在國家集成電路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的技術進步非常迅速,通過努力可以實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1/339657.htm集成電路產業鏈包括設計、制造、測試、封裝、材料五個部分。處于產業鏈設計和制造之后的測試環節,主要提供設計驗證分析,包括性能驗證分析、可靠性驗證分析等。
十五年前,上海的集成電路專業測試領域還是一片空白。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對專業化集成電路測試技術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上海華嶺于2001年在上海張江成立,是國內首家專業化集成電路測試企業。
創立之初,上海華嶺聚集了一批國內集成電路測試領域專業人才。在復旦微電子投資下,公司在上海張江浦東軟件園運行,主要從事集成電路測試技術研究、新產品設計測試驗證分析、重大新產品比測和集成電路大生產設計。
2009年起,上海華嶺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6個項目課題的研發,成立上海集成電路測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建立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芯片測試云”和集成電路公共共享服務平臺。企業目前擁有國際主流的集成電路測試大型儀器和裝備100多套,服務于國內外200多家集成電路企業,月測試產能達到1.5億顆芯片。
集成電路測試有著較高技術門檻。據張志勇介紹,上海華嶺始終重視創造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及培養持續創新能力。截至目前,公司已申請發明專利81項,已獲授權22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43項。
上海華嶺最近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建立芯片測試網,為國內外用戶提供互聯網+集成電路測試服務;二是為國內自主設計的芯片搭建安全可控的測試技術平臺;三是為國家重點領域科學芯片搭建比測平臺和比測解決方案;四是研發物聯網芯片測試解決方案,推進物聯網芯片研發;五是研發金融IC卡芯片測試解決方案,實現新一代金融IC卡芯片規模化測試。
上海華嶺構建的“芯片測試云”極具看點。隨著芯片測試技術發展,芯片測試數據爆炸式增長,現在一個芯片需要采集一百萬到一千萬個測試數據,以分析判斷芯片好壞。華嶺每個月采集約1.5億顆芯片的測試數據,形成典型的大數據,這些大數據要實時傳遞給幾十家用戶。為此,華嶺從軟件通信底層設計了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芯片測試服務體系。
張志勇表示,“芯片測試云”主要完成三方面工作:一是通過網絡實時進行芯片遠程測試;二是實時遠程數據通信;三是實時遠程人機互動。“這就好象用戶在千里之外建立完全屬于自己的芯片測試工廠。”用戶通過“芯片測試云”在自己辦公室或者電腦旁完成現場所有的實時測試,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全球集成電路廠商都在積極布局14納米技術研發和應用。張志勇表示,華嶺公司2014年完成了12英寸28納米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智能化測試平臺技術改造工程,現在正與國內先進制造企業聯合進行14納米工藝樣品測試技術研發。“國際上最先進的集成電路已達到14納米實用化程度,中國企業界正以比較快的速度在跨越技術發展的代溝。”
2012年9月,上海華嶺登錄“新三板”,并在今年成功入選“新三板”創新層。據張志勇介紹,上市四年來,上海華嶺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公司總股本、收入、利潤都實現了數倍增長。
“十三五”期間,上海華嶺將堅持三方面的發展:一是堅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技術研發,不但要走高端路線,還要走國家產業發展需求的方向;二是建立國內比較完善的集成電路測試專業化隊伍;三是繼續保持國內先進地位。
2016“對話張江”全媒體訪談由上海市張江高新區管委會、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網、上海證券報共同主辦;恒豐銀行上海分行聯合主辦。中國金融信息網、東方網、第一財經頻道、東方財經路浦東頻道、東方廣播中心、第一財經廣播、東方明珠移動電視為媒體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