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重慶12寸廠設備作價合資案擱淺 傳二手設備遭質疑不值51%股權
GlobalFoundries在大陸重慶蓋12寸晶圓廠一案傳殺出陳咬金搶親,加上用二手設備入股取得51%股權的條件,讓重慶政府覺得不劃算,因此決定暫時擱下此案,但業界透露,來搶親的對象條件其實不比GlobalFoundries好,對方只是贏在政商關系強,因此未來會不會有更多潛在買家出現,值得觀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0/311692.htmGlobalFoundries打算插旗的重慶廠其實原本是茂德的8寸廠,在2011年買給中國中航,GlobalFoundries 這兩年來一直有計劃在大陸蓋12寸廠搶當地的IC設計客戶生意,因此相中這座茂德舊廠房,打算將現有的8寸生產線升級至12寸廠。
因此2016年GlobalFoundries與重慶市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以合資方式將這做重慶廠打造成一座12寸晶圓廠,原本這也是GlobalFoundries大陸的第一座12寸晶圓廠。
不過,GlobalFoundries和重慶市政府簽署備忘錄多月后,一直沒有進一步的消息,日前傳出該案因為出現多個問題,已導致無限期延后。
首先,GlobalFoundries打算用二手設備來填這座重慶12寸廠,但計劃拿下該合資公司51%的股權,而重慶市政府以土地和廠房作價取得49%股權,重慶市政府在仔細全盤的計算后,覺得不劃算,二手設備根本不值得51%股權,導致雙方在這起交易上有了不同的歧見。
再者,另一個說法是傳出有另一組人馬攔阻GlobalFoundries,想要搶親這座重慶晶圓廠,但該組人馬的半導體實力其實不比GlobalFoundries好,只是政商關系強,讓重慶市政府重新考慮整個合資案的走向,因此把GlobalFoundries合資的計畫延宕下來,說不定會有更好的一隊人馬出來談。
GlobalFoundries在新加坡、德國Dresden、美國等地都有8寸和12寸晶圓廠,日前更買下IBM資產強化自身實力,之所以積極在大陸找新的生產基地,都是為了搶內需市場的生意,符合大陸政府要求半導體芯片自制率在2020年要拿下50%的目標,當地接單且生產,是大陸官方最傾向的政策。
GlobalFoundries為了卡位大陸市場也是竭盡心力,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合資14納米FinFET制程不順利,決定跳過10納米而自己研發7納米。但GlobalFoundries看中大陸許多中小型IC設計公司其實沒有能力投入FinFET制程產品,因此極力推成本較低的22納米FD-SOI制程。
業界認為,GlobalFoundries推22納米FD-SOI制程算盤打的精,因為臺積電南京廠會主打16納米,但中芯國際的28納米時程又往后延,三星在當地又發展不順,這時候用便宜的22納米FD-SOI制程去卡位中間市場,也是一個不錯方式。
不過,GlobalFoundries雖然是全球晶圓代工二哥,但最大的問題是營運虧損不停,2016年上半就擴大虧損超過13億美元,大股東阿布達比先進技術投資公司(Advance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mpany;ATIC)的態度如何,外界有頗多猜測。
大股東想出售GlobalFoundries的傳言一直傳不停,只是若要賣,勢必要分拆出售,也就是新加坡、德國、美國分開賣,可想而知,新加坡身價最高,其它兩方的晶圓廠都是賠錢貨,要如何把三方資產都打扮的漂亮出售,也是一大考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