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ARM11嵌入式遠程監控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基于ARM11嵌入式遠程監控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作者: 時間:2016-09-12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為了更好的降低監控成本,提高系統布防的簡易性;同時提高傳輸速度,達到更好的監控效果。采用三星公司S3C6410開發板,及其自帶功能強大的11處理器來設計監控系統,利用開源軟件mjpg_stream,編譯工具,搭建windows和linux下的系統。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采集圖像清晰,達到預期的設計目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9/304490.htm

嵌入式遠程監控系統簡介及應用前景:嵌入式遠程監控就是本地PC機,通過訪問http開頭的網絡地址,對遠程終端監控設備進行控制,監控人員不用親臨被監控區域的一類視頻監控系統設備。嵌入式監控設備避免了惡劣環境對人的影響和監控的不利因素,同時也可以做到據點監控,參數修改,達到各種災害的提前控制。可廣泛用于軍事監控,道路監控,學校宿舍監控等。傳統的監控設備有以下一些不足之處:1)普遍采用撥號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占用大量網絡資源,使用成本較高,工作效率低,可靠性不高和傳輸速率低,不適合更廣泛的推廣。2)硬件的要求較高,更新換代周期較長,體積龐大,不適合長久的發展線路。3)系統的針對性也較強,產品的各種技術手段,參數都處于半封閉或封閉狀態,可移植性較差。

嵌入式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的優點:1)嵌入式視頻監控系統易于移植,能夠在linux系統和windows下同時開發;2)對監控設備要求較低,只需要能夠聯網,并且只需要安裝IE等瀏覽器;3)各種不同版本的監控設備設備和軟件層出不窮,跟新較快,能夠實時的滿足監控要求;4)豐富的人機交換界面。除了以上幾點外,還有包括能夠克服惡劣環境,加上紅外模塊能夠實現夜晚的監控,監控設備圖形界面的豐富,達到控制的多樣化等不同優點。

1 嵌入式遠程監控系統的硬件組成

任何系統設備,都是由硬件和軟件組成。本文審計使用的是由11開發板,攝像頭,開源軟件以及PC機所構成。

1)S3C6420開發板:是一款低功耗、高性價比的RSIC處理器,可廣泛應用于移動電話和通用處理等領域;S3C6410為2.5 G和3 G通信服務提供了優化的硬件性能,內置強大的硬件加速器:包括運動視頻處理、音頻處理、2D加速、顯示處理和縮放等;S3C6410集成了一個MFC(Multi—Format video Codec)支持MPEG4/H.263/H.264編解碼和VC1的解碼,能夠提供實時的視頻會議以及NTSC和PAL制式的CVBS輸出;S3C6410處理器內置一個采用先進技術的3D加速器,支持OpenGL ES 1.1/2.0和D3DM API,能實現4M triangles/s的3D加速;S3C6410包含了優化的外部存儲器接口,該接口能滿足在高端通信服務中的數據帶寬要求。且具有性能優越的處理器——ARM11,性能高,處理頻率快,具有強大的ARM指令集體系結構,對視頻監控的速度和畫面質量有著很大的提高。

2)PC機:文中采用的是聯想G470筆記本電腦,安裝了IE瀏覽器。主要是作為顯示設備。

3)攝像頭:攝像頭的選取一定是要攝像頭支持UVC視頻格式的攝像頭,并非任何一種都可以的,否則將會出現錯誤,本文后面就遇到過,本文采用的是炫魔攝像頭。

2 系統的總體設計

2.1 整體的框圖設計

如圖1所示,該監控系統前端采用中星微電子芯片的攝像頭,給開發板加上紅外模塊可以采用專用的紅外攝像頭,采集得到紅外圖像;核心設備:采用較先進的以ARM11為核心處理器的S3C6410開發板,ARM11微處理器具有處理數據頻率高,傳輸速度快——64位的數據通道,可選的浮點運算,支持各種不同的計算機語言(C,C++等)等特點。

基于ARM11嵌入式遠程監控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2.2 ping通開發板和PC機

保證開發板和PC機處于同一個網段,只有在同一個網段的情況下,雙方才能夠很好的數據互通,在這里我們采用開發板和PC在一個路由器下,運用ping這個命令來實現(ping不僅僅是windows下的命令,在unix和linux下也有這個命令,它是一個通信協議,是ip協議的一部分,也是tcp協議的一部分,Ping在Windows下是自帶的一個可執行命令。利用它可以檢查網絡是否能夠連通,用好它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分析判定網絡故障。應用格式:Ping+IP地址),最終ping通的結果如圖所示,如果沒有ping通的話,開發板和PC將不能夠實現互通,圖2是ping通的圖像顯示。

基于ARM11嵌入式遠程監控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2.3 交叉編譯環境的搭建

編譯器:即不同處理器之間的交叉編譯工具,Linux系統下的(GNU C Compiler)是GNU推出的功能強大、性能優越的多平臺編譯器,是GNU的代表作品之一。GCC是可以在多種硬體平臺上編譯出可執行程序的超級編譯器,其執行效率與一般的編譯器相比平均效率要高20%~30%。GCC編譯器能將C、C++語言源程序、匯程式化序和目標程序編譯、連接成可執行文件,如果沒有給出可執行文件的名字,GCC將生成一個名為a.out的文件。在Linux系統中,可執行文件沒有統一的后綴,系統從文件的屬性來區分可執行文件和不可執行文件。而GCC則通過后綴來區別輸入文件的類別,一般情況下windows下編譯出來的后綴名為.c文件。

宿主機上安裝的fedora發行版的Linux內核,這里使用的是ARM—linux—gcc 4.3.0.

2.4 mjpg—stream庫的移植

根據mjpg_stream源代碼,默認的網絡輸出端口:output[0]=“output_http.so—port 8080”;默認的輸入端口:char*input=“in put_uvc.so--resolution 640x480--fps 5--device/dev/video0”;而不是每一個開發板的活動端口都是video0,因此我們需要重新進行編譯。采用之前的編譯工具GCC編譯器,利用make和makefile(make和makefile定義了一系列的規則來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編譯,哪些文件需要后編譯,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編譯,甚至于進行更復雜的功能操作)命令進行編譯,形成可執行文件也就是如圖所示的mjpg_streamer文件格式,即是開發板當中的可執行文件。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所采用的攝像頭一定要支持UVC格式的攝像頭,圖3就是不支持UVC和活動端口不連接的時候的錯誤提示,圖4就是正確的提示信息。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