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三星陷商業模式悖論:供應鏈優勢面臨崩塌 大客戶遠離

三星陷商業模式悖論:供應鏈優勢面臨崩塌 大客戶遠離

作者: 時間:2016-09-12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收藏

  有什么比24小時隨身攜帶一只不定時炸彈更讓人恐懼的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9/296816.htm

  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去年過猛的沖勢會不會成為曇花一現了。這款會爆炸的,毫無疑問讓即將上演的巨頭爭霸變成了蘋果的獨角戲。

  9月2日,剛剛上市兩周的被宣布因手機電池缺陷,在韓、美等10個市場實施召回,總計逾250萬臺。甚至,為避免影響到飛行安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在討論是否該禁止乘客攜帶登機。

  就在一個多月前,電子剛剛宣布,受益于上一部主打旗艦產品Galaxy S7智能手機的強勁銷量和積極的成本壓縮措施,今年第二季度取得運營利潤8.1萬億韓元(約合69億美元),創兩年內新高。其中手機業務的營業利潤從去年同期的2.76萬億韓元增至4.32萬億韓元,同比增長56.5%,占總利潤逾半數。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或許會成為三星的滑鐵盧。

  一、起個大早 趕個晚集

  三星對有可能到來的銷量下滑早有準備,比如市場飽和、創新不足、對手過硬,唯獨沒有預料到會是電池出了問題。

  9月6日據道瓊斯消息,在已出貨或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約250萬部Note 7手機中,有70%電池為其子公司:三星SDI供應,剩下的部分則采用了中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的電池。后者是日本電子零部件制造商TDK(TTDKY)的子公司、總部位于香港。三星稱其問題電池全部來源于其子公司SDI。

  盡管三星電子相關負責人表示,問題手機召回后,三星會根據消費者的要求,甚至在兩周內更換新的同款手機或其他機型。但在爭分奪秒的手機市場中,這個速度遠遠不夠。

  一方面,三星趕在蘋果發布會前一個月發布Note 7,并在8月19日對外發售,從時間點上搶占了先機。然而,召回事件卻給了蘋果后來居上的機會。

  9月8日凌晨消息,蘋果剛剛在美國舊金山正式發布iPhone7,據蘋果在發布會上公布的消息,新發布的iPhone7將于美國時間9日開始預約,16日出貨。與此同時,最快一批重返市場的三星還在路上。

  而按照CCS Insight的分析師杰夫·布拉波(Geoff Blaber)的說法,“蘋果的iPhone Plus是同一價位上Galaxy Note 7的天然替代品”。而韓國三大運營商SK Telecom、KT和LG Uplus決定為三星Note7用戶提供全額退款的選項,無疑給了先前選擇三星的消費者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要知道,從2014年到2015年,三星智能手機銷量連續下滑,一個主要原因就是iPhone 6銷量飆升。隨后在2016年,三星憑借S7 Edge的曲面屏和強大的電池表現——外界認為蘋果在這兩個領域落后其競爭對手——重奪市場份額。

  今年下半年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IDC分析師上周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僅增長1.6%,2015年該數字為10.4%。據報道,現在iPhone 7新機的預訂量已經達到7200萬臺到7800萬臺。在這場百分之一市場爭奪戰中,三星已經喪失了全部優勢。

  另一方面,召回事件本身將為三星帶來巨大的損失,有機構預測,此次召回250萬部Note 7的成本大概為10—15億美元。

  更糟糕的是,即使沒有這次爆炸門事件,三星也未必能夠迎來新的增長。

  Note7剛一上市,就被吐槽配置中庸,甚至,在三星一向占有優勢的相機上,也被對手蘋果超越。三星兩款新機的后置攝像頭保持1200萬像素不變,而iPhone 7 Plus卻破天荒地搭載了兩枚1200萬像素的鏡頭。算上前置攝像頭,后者的像素也要高于前者。

  而Note7上最大的創新——虹膜解鎖也被吐槽過于雞肋,其錄入條件“25-35厘米的有效距離范圍”,意味著虹膜解鎖工作的起始時間是“至少讓手機鏡頭看著你的眼”,而指紋解鎖卻是從用戶摸到手機的那一刻開始,這意味著當你盯著手機屏幕時解鎖已經完成了。

  這家曾經中國智能機市場上的霸主,由于在應對市場變化上反應緩慢,手機執著于硬件而缺乏應用場景,軟件與服務體驗一般,其智能機在中國的銷量已經連續第三年出現下滑,過去三年,其銷量跌幅分別為18%、16%、15%。在中國的年營收也在逐年下滑,從2013年的40.1萬億韓元到2014年的33萬億韓元,去年僅為31萬億韓元。

  根據調研機構Trend Force提供的數據,盡管三星依然在全球智能機市場占據最多的市場份額,但也已出現下滑跡象。相比三星今年一季度近28%的市場份額,三星在二季度的市場份額僅為24.5%。反觀排名第二的蘋果,盡管二季度市場份額僅有15.1%,遠低于三星,但相比一季度的14.5%,起碼在上升區間內。

  更多的跡象顯示,對于三星來說,面臨的不止手機銷量下滑這點問題。

  二、商業模式悖論

  三星面臨的是系統難題,不是一個環節,而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變革難題。

  要知道,三星并不僅僅是家手機公司,它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和制造業,而手機只是其綜合實力的一種展現。相比大多數手機生產商要尋找不同供應商、購買零部件的苦惱,三星從芯片到顯示屏,自有集團的確供應了其終端中半數以上的零部件。

  這種便利卻帶來一個一直以來難以解決的困擾,三星集團的子公司對三星電子具有高強度的依賴,而依賴的弊端已經日益明顯。

  去年第四季度,由于高端智能機需求放緩,從而拖累三星自主設備銷售下降和關鍵配件價格下滑,三星電子第四季凈利潤同比下降39%。

  這就意味著,表面獨立的子公司之間具有極強的連帶效應,一旦三星電子的銷量下滑,其他公司勢必受到影響。因此,三星必須弱化公司之間的傳導效應,減輕這種依賴程度,尋求獨立發展,才能真正在市場站穩腳跟。

  尤其,在當前階段,可預見范圍內的智能手機銷量下滑已不可避免,這就意味著三星集團旗下零部件業務日漸承壓,這些公司需要更多的外部客戶來購買其芯片和顯示面板產品,這些外部客戶自然也包括三星電子的競爭對手。

  根據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8月1號發布的微博,“魅族、小米、華為、金立、OPPO陸續都會有雙曲面屏幕的機子上市”,這樣一來,三星就將又將失去一個關鍵的差異性優勢。

  更頭疼的是,這種合作關系并不牢靠。由于與客戶本身存在競爭關系,三星的大客戶正在一步步遠離,蘋果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

  根據此前報道,臺積電或成為蘋果A10處理器獨家制造商,而三星在芯片的訂單爭奪中已經被“邊緣化”,在此之前三星曾是蘋果處理器的唯一代工方,而從iPhone 6s開始,其所使用的A9處理器就是由三星和臺積電共同生產。

  當然,三星在OLED屏幕方面還保持著絕對優勢。前不久,蘋果已經向韓國供應商表示,他們在2017年需要獲得兩億塊OLED屏幕的供應。三星作為OLED屏幕的主要供應商,已經拿下其中一億塊的供應訂單。

  然而未來,隨著富士康對夏普的收購,這種優勢很快就有被分散的可能。富士康作為蘋果手機的最大代工廠,在收購夏普后,承諾投資2000億日元(約合19億美元)開發OLED面板這項資金密集型技術,爭奪OLED市場。屆時,在自家手機上同樣采用OLED屏幕的三星很有可能被邊緣化,而不存在競爭關系的富士康則有極大想象空間。

  同時,蘋果已經在臺灣組建新生產實驗室,試圖自己開發iPhone和iPad的屏幕,進一步降低對三星的依賴。

  而這種由競爭關系帶來的危機感,并不僅僅來自于手機領域。三星電視業務的疲軟,使其嚴重依賴為第三方品牌提供代工服務和面板等零部件支持。

  然而,隨著中國面板企業的崛起,包括三星在內的日韓面板企業都在面臨強勢競爭,在今年第一季度液晶面板市場上,韓國企業宗地占有率為38.8%,已經大幅落后于中國大陸及臺灣市場企業的47.9%的占比。

  聚焦到三星,盡管今年開始向國內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公司供應曲面液晶屏幕,但依舊未能阻擋市場占有率下滑趨勢。IHS數據顯示,三星顯示第一季度出貨量為2243片,市場占有率為14.5%,排名第五。去年全年,三星顯示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場上1億2165萬片的出貨量,市場份額也已跌至第三。

  近日,韓國三星宣布將在今年底關閉G7生產線,該條生產線占全球大尺寸面板產能的4%,是面板制造史上關閉的最大規模工廠。而其用于生產電視面板的L7-1產線也將于年底關閉轉做中小尺寸OLED。

  這樣一來,三星的供應鏈優勢也將面臨崩塌的危機。

  三星的商業模式悖論來自于,隨著其它制造廠商在能力方面的提升,如果三星繼續生產競品,它與合作伙伴的脆弱關系還有更深層的斷裂危機;但它又不可能放棄終端產品,成為一家單純的制造企業。

  此時的三星,像是當年赤壁一戰將船用鎖鏈連在一起抵御風浪的曹軍,看似無比堅固,而Note 7成了曹操送來的一船柴草,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一場大火,暴露了一整個三星帝國背后錯綜復雜的矛盾。



關鍵詞: 三星 Note 7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