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研機構數據打架背后:難掩小米出貨量下滑真相
誰動了手機江湖“瑯琊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8/296210.htm前不久,全球知名第三方調研機構IDC公布的最新手機跟蹤報告,小米第二季度出貨量僅1000萬,同比暴跌近四成。
這一數據迅速引起各方業內人士的質疑。在競爭白熱化的中國手機市場,華為、小米、OPPP們的銷量排名就像武林瑯琊榜一樣時刻牽動著業界的神經。
“小米第二季度出貨量同比下滑38.4%”
IDC公布的是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情況,華為、OPPO、vivo名列前三,小米經歷第一季度暴跌之后,二季度重回榜單,但出貨量僅為1050萬部,同比下跌38.4%;同樣大幅下滑的還有蘋果,出貨量只有860萬部,同比下跌31.7%。
讓業界感到意外的是小米的數據。業內人士、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在微博上明確表示,IDC數據不準,小米二季度出貨量有1500萬。與此同時,調研機構賽諾市場研究副總裁孫琦、IHS分析師王陽均表示,小米二季度的出貨量應在1500萬以上。小米市場負責人魏來更是直言,“IDC已經連續幾個季度都把我們出貨量估少,這一次估的實在是太離譜”。
IDC真的嚴重低估小米了嗎?記者隨后觀察了其他主流調研機構的統計數據。其中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數據是小米國內二季度出貨量為1280萬,去年同期是1950萬;IHS的小米全球出貨量數據為1550萬;Trend Force的全球出貨量數據是1390萬。
小米相關負責人對《IT時報》記者進行回應,在已公布的小米智能手機Q2國內出貨量報告當中,IDC比IHS(IHS數據為1420萬臺)統計數據少了370萬臺,統計數據差別巨大,并不能體現小米智能手機Q2季度的真實出貨量。
數據緣何“打架”?
在多家市場調研機構中,IDC的數據一直“偏低”。例如,2015年,IDC統計的小米各個季度國內的出貨量分別為1350萬、1700萬、1660萬、1690萬;相較之下,IHS僅統計了小米的全球銷量數據,為1420萬、2050萬、1850萬、1980萬,IHS的統計數據明顯高于IDC。
不同的調研機構因統計口徑不一,最終出貨量數字產生差異在業內很常見。IDC發布的全球季度手機跟蹤報告,無論是全球手機排名還是中國排名都遵循Sale-in的統一口徑。所謂Sale-in是指從廠商端銷售出的口徑。如果手機廠商銷售到不同的國家,IDC會分別進行統計?!叭缃衲甑诙径?,IDC判斷計算小米的全球銷售量是1250萬臺左右,中國區銷量實際只有1050萬臺左右,其他的200萬臺銷售到了印度、緬甸、印尼等其他國家。”IDC向記者回應。
雖然不同調研機構數據客觀存在絕對值上的差異,但小米銷量嚴重下滑卻被坐實。根據IHS、Strategy Analytics的調研數據,小米出貨量同比下滑高達35%、34%。
一位了解一線組件供貨的業內人士表示,IDC關于蘋果下滑30%的數據是準確的,小米下滑速度甚至超過蘋果。
IDC沒有對于各家數據“打架”的事情給予置評。不過IDC方面表示,在該季度,“小米官方匯報給IDC的全球銷量是1500萬臺左右,并沒有單獨給出中國區的銷量;IDC根據對上游供應鏈的監測,以及對各個國家渠道、運營商、店面銷售等監測數據,綜合判斷小米的全球出貨量是1250萬左右。”
IDC特意強調,近些年來他們的數據正變得更加準確,因為“加強了與各個手機廠商、渠道商、供應鏈以及電商公司的緊密溝通合作”。
雷軍親自抓渠道管控
IDC公布第一季度全球出貨量排名時,前五名名單中小米被擠出局。
面對第一季度銷量下滑的追問,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在青島小米之家開業時透露,由于高通芯片等元器件短缺,小米在3月、4月和5月份遭遇了600萬~800萬臺的供應缺口。這一缺口直接導致的后果是,2月發布的小米5缺貨嚴重,尤其是小米5尊享版還存在工藝問題,發布后幾個月都無法到消費者的手中。
今年5月,小米的員工收到了來自雷軍的一份內部郵件?!肮径聲Q定,(原供應鏈負責人)周光平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手機研發和供應鏈管理團隊改向我本人直接匯報?!?飽受供應鏈困擾的小米最終決定由雷軍親手抓供應鏈。
第二季度數據實際上暴露了小米的供應鏈管理問題。王艷輝認為,手機零部件的缺貨情況很常見,一般手機廠商都會有預判,并有備選的零部件廠商,以防出現意外,“例如7月底,三星AMOLED面板供貨不足消息傳出,預計將影響OPPO產能,但現在問題已經解決,OPPO引入了新的屏幕供應商JDI?!?/p>
此前,OPPO采購的聯發科手機芯片同樣面臨產能不足的難題,最后通過更換為高通芯片得以解決。不過,鑒于高通公司是小米公司的投資方之一,所以小米公司在手機芯片選擇上多了一層顧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