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半導體設備投資看好明年
SEMI(美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協會)7月預測說:世界“半導體制造設備市場今年小衰,明年大好”,2013年略減1.7%,計363億美元,明年即將勁增21%,達到近440億美元。2014年中國臺灣仍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投資者,雖比上年僅增1.8%,但其投資額已連續2年超過百億美元,達到106億美元,世界無出其右者。其后是北美和韓國,投資均在87億美元左右,據稱中國大陸投資將翻番,一舉超過日歐,達到51億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84997.htm
Gartner公司9月則預測,2013年世界半導體設備投資繼2012年銳減18.5%后,將續降9.1%,計270億美元,2014年強力反彈14.9%,達310億美元,2015年繼續勁增19.6%,達370億美元,2016年又降近3%,2017年再增10%,屆時可望達到396億美元。兩家數額相差甚大。
半導體設備投資和宏觀經濟、電子設備生產、半導體產值的關系參閱表2。據Gartner的預測,電子設備和半導體生產未來幾年基本保持增長的態勢,半導體、電子設備和GDP的增長率一個比一個略高,而半導體設備投資的增長率則比前三者高出許多,且起伏很大,看似有相應關系,但不密切。

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s)是為固定資產增值的所有經費支出,如房屋、機器設備的購置費及維護費等,當然,大于單項制造設備(equipment)的投資,如2013年世界半導體業的資本支出為548億美元,而制造設備投資則為269億美元,相差甚大。據Gartner公司透露的數據,2013年世界半導體業的資本支出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Intel、臺積電和三星等前三大即占當年總資本支出的一半以上,前五大超過65%,十大企業更占到76%。集成電路產業是資金、技術、人才高度密集型產業,我國企業應該說處于全面后進的狀態,我國量產工藝仍為40nm級,而國際已達2xnm,正向1xnm前進,Intel今年已開始投入14nm生產。我國資金投入少見報道,據稱如中芯國際這樣業界領先企業的投入每年也不足10億美元。有外媒報道2010年前5年政府投入計共70億美元,后5年可望增至250億美元,平均每年50億美元,差強人意,可未知其報道是否可靠,我們實際支出是否有那么多? Moore定律壽命也就幾年了,最近有專家說,可能在2020年約7nm時走到盡頭,此后一條生產線的成本將超百億美元,形勢嚴峻,但愿我們能認真對待,加快腳步才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