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能手表市場初探
穿戴電子設備市場的興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84995.htm在當今創新乏善可陳的世界電子設備市場上,可穿戴電子設備(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的興起,為業界帶來新的希望,新的利潤成長點,各有關廠商無不躍躍欲試,準備在這一新興市場上大展身手。上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科技、網絡投資熱潮,曾有小型創新信息技術業者推出過穿戴計算機,然因2000年發生網絡泡沫(dotcom bubble),穿戴計算機須臾冷卻,無疾而終。近年又因市場上紅紅火火最受寵愛的產品――手機(智能手機)漸趨飽和,可穿戴設備東山再起,特別在今年,媒體競相報道,一時成為熱點。據市調機構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可穿戴電子設備應用大致可分為4類:包括運動健身、醫療看護、媒體娛樂、信息管理等,如今比較看好的是媒體娛樂和信息管理的應用發展,尤其值得期待的則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
其實,可穿戴設備品種繁多,不可勝數。首先流行開來的是藍牙耳機和揚聲器廠商Jawbone推出的一款名為JawboneUp的腕帶,可以跟蹤收集佩戴者的日常活動、睡眠情況和飲食習慣等數據。最近雅虎公司CEO就曾為其1.1萬名員工贈送了市場價為129.99美元的JawboneUP健身腕帶,生產腕帶的已不止一家公司,看來今后的高科技公司或許也都會擁有這玩藝兒。一身輕薄的智能手表可用于看 e-mail、臉書、收發短信,能通過無線網絡與智能手機相連,變成手機的延伸裝置,有人打來電話時,它會用振動方式來提醒你;同在熱炒的谷歌眼鏡則集智能手機、GPS、相機于一身,用戶只要眨眨眼就能進行拍照上傳、收發短信、查詢天氣、路況等操作。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Research表示,今年穿戴計算設備的銷量可達1500萬個,2017年更有望達到7000萬個。
腕帶、手表和眼鏡還僅僅是開始,下一代可穿戴電子設備有的或將成為我們衣服面料的一部分,已有公司研發出一種配置了LED發光的銀河晚禮服、衛星導航鞋,未來或更將有能改變顏色、調節溫度、給電子設備充電的智能衣服,而且不用凊洗,這可真是懶人的福音。此外,有可植入體內的,如在視網膜上內置一塊顯示屏、在腳部植入活動追蹤器、在牙齒內填入傳感器,當有短信來時,傳感器產生震動等,科學家們還正著手研究能吞進體內以檢測藥品療效的傳感器以及緊附身體上的監控器。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世界智能手表市場
智能手表近來風風火火,熱鬧異常,一眾廠商爭先恐后地推出各自產品,各顯身手。智能手表實則早在上世紀70年代,即有結合計算功能的智能手表問世,至80年代,智能手表已可記錄信息,如人名、電話號碼等,甚至可打簡單的小游戲, 可時機不成熟,新鮮感退燒,只停留在小眾市場,未能流行起來,又經過了近30年才重打鑼鼓另開張,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或許其間受到了蘋果公司i產品系列的沖擊,難以闖出頭,而今蘋果i產品已風光不再,作為iPhone的后續產品,仍由蘋果公司于今年3月率先推出iWatch原型機,配置iOS系統,電池續航時間l~2天,存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國外媒體報道,公司為這一項目還積極招聘人才,已有幾十名員工在努力研發,以便從iPod、iPhone和iPad轉向一個全新產品,但始終未見產品上市,據說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面世。這對公司投資者無疑是個重大打擊,慢工出細活,不著急不著慌,是不是蘋果公司要證明:它仍具有創新或定義一種新產品的能力,因而不怕以三星公司為首的許多公司搶先把智能手表投入市場。
現有智能手表大多歸屬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伴侶或附屬品,還僅能作為一個具有巨大潛力市場的“開路先鋒”,真要把它的潛力全部挖掘出來,必須有待智能手表成為一種獨立產品,就像人們司空見慣的腕表那樣,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因此,市調公司IHS日前預測,世界智能手表的出貨量近期還很有限,2013年不過26.8萬個,明年有可能大幅成長到260萬個,出貨量將與日俱增,預期2018年可達3900萬個(圖2)。另一家市調公司ABI在4月的預測則樂觀得多,盡管它也提到,智能手表已出現10年左右,但因缺乏可用顯示屏、產量不大、功能不足、電池壽命短等問題未能起飛,可時變勢易,在近9個月內卻涌現出了功能大同小異的許多新型智能手表,有可能變更消費者的接受度,故而公司預測,2013年智能手表可望商海揚威,達到120萬個之多,與IHS的預測相去甚遠,但智能手表僅是曙光初露,欠缺猶存,我們是不是掐去兩頭,取其中間會好些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