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環境友好的西門子低壓配電系統
1.1 概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77998.htm自動化系統或監控系統通常為低壓配電系統中的子系統,負責這類子系統的工程技術人員非常關心emc(電磁兼容性)或emi(電磁干擾),因為不友好的emc環境常使他們的系統或系統中電子設備出現故障,甚至損壞,如:自動化系統停機;
傳動系統燒設備;
數據網絡故障;
電腦和服務器損壞;
打印機失靈;
局域網絡數據傳輸率降低甚至停頓;
報警系統誤報警;
金屬管路和接地線嚴重腐蝕。
在安裝和調試自動化系統或監控系統時,通常從三方面著手:即找出干擾源,即干擾來自系統本身或外部其他原因;采取措施,隔離或切斷傳播干擾的途徑(也稱耦合機理);提高系統和設備自身抗電磁干擾的能力。見圖1。
在尋找干擾源時,常用示波器觀測干擾信號的波形。當發現信號線或控制線的直流電平上疊加諧波,50hz或150hz的交流干擾電平時,這些干擾信號多半來自于配電系統本身。如不從配電系統本身考慮,采用如圖1中的推薦的(如接地,屏蔽,濾波等)措施很難消除這些干擾信號。在分析配電系統如何消除這類電磁干擾信號前,有必要先對電磁干擾的傳播途徑或耦合機理作簡要的說明。
(1) 電位耦合
兩個或兩個以上線路通過一個公共阻抗連接在一起時,就會產生電位耦合機理。該公共阻抗可以是電源內阻,電源接頭,零電位導線,保護地線(pe線),或與接地系統相關的設施。分析圖2中的電位耦合原理圖,強電線路a與信號線路b有一個公共阻抗zk,兩個線路的電流ia和ib在公共阻抗zk上產生電壓降uxab。該電壓降是線路a和線路b的干擾源。一個線路(或多個)多點接地后會形成環路,電壓降是形成環電流的根源。
(2)電容耦合
具不同電位的兩根導線間可能會產生電容耦合。分析圖2中電容耦合原理圖,兩根導線間電位差就是電場,導線間存在的分布電容就是阻抗,所以線路1與線路2會流通電流,并在線路2中產生干擾電壓u2。耦合電容值取決于導線敷設的條件。實際施工時,應避免兩線平行敷設,信號線貼近地走。靜電放電等屬電容耦合機理。
(3)感應耦合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線路在周圍產生的磁通相互交聯時,就會產生感應耦合。分析圖2中電感耦合原理圖,一個磁路的磁通變化會在另一線路的導線環路中(相當于一線圈繞組)感應干擾電壓。這也說明為什么一個很簡單的線路也會受到干擾。該瞬態磁場可能是由如雷電,操作過電壓或靜電放電等現象引起;另外一個線路中的電流變化也會在另一個線路中感應電壓。該感應電壓主要取決于電流的變化率和互感系數mk。而mk取決于磁場強度以及磁場的導磁率。
(4)電磁線耦合
兩根或兩根個以上的長線之間同時存在電和磁干擾時,則會發生電磁線干擾現象。所謂長線是指干擾脈沖的上升沿時間遠小于該脈沖通過該線的時間。
這些長線中的電流和電壓相互有關聯的,并非毫不相干。可用微分分析方法計算產生的干擾電磁場。
(5)輻射耦合
一個線路的電磁場可產生的電磁波,以光速傳播作用于另一個線路的現象稱輻射耦合。當離干擾源距離很近時,我們主要處理的是來自電位耦合,感應耦合或電容耦合的干擾;當離干擾源距離很遠時,我們主要處理的來自輻射耦合的干擾。
2 低壓配電線路對周圍電子設備的干擾
低壓配電線路本身是一個大電場,電源設備的容量越大,電能越足,可向固定負載,移動負載和電動機等用電設備提供的電流也越大。低壓電場(電壓)通過電容耦合(分布電容)會在臨近的其他線路中產生干擾的電壓和電流;配電線路中電流在它的周圍產生磁場,交變磁場可在環型線路中感應電勢;配電線路中的電流也會產生電磁波,產生輻射干擾,以光速傳播干擾距離較遠的線路。配電線路在周圍產生的磁場其磁通密度達1μtesla時,可使14/15英寸的lcd屏幕圖像閃爍;而0.5μtesla的磁通密度足以使17/21英寸lcd屏幕(或crt監視器屏幕)的圖像閃爍。德國曾把配電線路作為干擾源,lcd顯示屏幕作為電磁干擾的受害者,研究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即配電線路的工況與敷線方式對顯示屏幕的干擾距離之間的關系。圖3是通過試驗得出的結果。其中縱坐標為線路在空間產生的磁通密度,橫坐標為線路對屏幕的干擾距離。分析該試驗例子可說明:
(1) 三相電流不平衡時,干擾距離增大,干擾距離與三相電流的不平衡度有關。
(2) 三相電流平衡工況下,電流越大,干擾距離越遠。
(3) 三相電流平衡工況下,三相導線按e方式布線,干擾距離最短。
該試驗是基于低壓三相三線制的供電方式,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3 低壓配電系統中性線的負荷工況
中性線配出的三相電源稱三相四線制系統,滿足了額定電壓為220v大量的單相負荷的電能需求。對三相四線制系統來說,如三相負荷平衡又無諧波電流的活,則流過中性線的電流的向量和為零。目前,在公共建筑物,高層住宅和辦公大樓中均配有大量的計算機,電子信息設備;電子娛樂設備,變頻空調,調光器,以及電子節能燈等器件已深入到每家每戶。這類設備通過整流器,從正弦電壓波形的電網中吸取非正弦波形的電流,非正弦電流在線路上的電壓降又造成正弦電壓波形的失真。非正弦波電流含有大量的高次諧波分量,其中主要的是3次諧波分量。由于三相電源中接入大量的單相負載,事實上很難做到三相負荷電流平衡。三相負荷不平衡指的是接入三相電源的各相的功率不平衡,各相負載的功率因素不平衡以及各相負載產生的諧波電流不平衡。此時,中性線流過的電流為三相不平衡負荷(基波50hz)電流的向量和,三次諧波(三倍頻次)電流的算術和,以及其他高次諧波電流的向量和,詳見圖4。正是由于上述原因,n線上會出現過電流(或過載)現象。因此設計低壓配電系統時,很多場合不再減少n線截面,把n線的截面等同于相線截面。也正是由于n線上的不平衡電流和諧波電流,造成系統嚴重的電磁干擾(emi)現象。
4 接地系統與emi
低壓配電系統中的帶電(流通電流的)導線是指電源相線(l1,l2,l3),n線(中性線);pe線(保護地線)僅在電氣系統(或其中的設備)故障時,才流通故障電流,實質上也是帶電導線。低壓配電系統有三種接地制式,詳見圖5。配電系統不同的接地制式可用兩個字母表示并加以區分:
第一個字母表示電源設備接地的條件, 其中:
t= 電力變壓器低壓繞組中性點直接接地;
i= 電力變壓器低壓繞組中性點對地絕緣或通過阻抗接地。
第二個字母表示電氣設備(裝置)外露導體的接地的條件,其中:
t= 電氣設備(裝置)外露導電體接地,該接地點遠離于變壓器低壓繞組中性點的接地點。
n= 電氣設備(裝置)外露導電體部分與變壓器低壓繞組中性點(系統地)連接。
對tn系統, 還用第三個字母來說明n線與pe線的關系;其中:
tn-c:n線與pe線合并為一根線,即pen線(4根線)。
tn-s:n與pe兩根導線,與三根相線一起配出(5根線)
tn-c-s:近電源側為tnc (4根線),配出后把pen線分成2根線后成為tn-s。
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制式(系統)決定了系統本身的線路保護技術和措施,也決定了系統本身的電磁兼容性。依據實際經驗,低壓tn-s系統具有最好的性價比,因為正常工況下,pe線上無剩余電流,大地中無雜散電流。當發生三相(或單相)短路故障時,短路電流通過線纜(而不是大地)返回電源,優化了電磁兼容性,由于故障電流大,可用簡單的線路保護電器(如熔斷器或斷路器)切斷故障。
5 單電源系統tn接地制式與emc
20-30年前,掛接在tnc配電系統上的電子設備很少,諧波問題不嚴重,emc的問題不太突出。三相負載平衡的情況下,n線上基本上無電流。然而,目前的低壓配電系統的負載性質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大功率的單相負載多了,帶整流電源的電子設備多了,很多負載具有很高的3次諧波分量和高次諧波分量。因此三相負荷很難平衡,如前面已分析的那樣:n線上除了不平衡負載電流外,還有疊加的3次(以及三倍頻)諧波電流和其他高次諧波電流分量,n線上的電流很大,并在n線上產生電壓降。圖6.a為tn-c接地制式,其特征是pe線與n線合二為一成pen線。為了防止人身接觸電擊事故的發生,接在配電系統中的電氣設備的外殼都是接地的。而電子設備除金屬外殼接地外,電子設備之間用帶屏蔽的通信線連接,其屏蔽層也是接地的,因而出現了多點接地的現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