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星終端加密測試中 最終能“進城”
“已經參加直播星終端加密產品的測試工作,現在正在完善相關的競標文件。”17日,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廣電)一高管告訴記者,目前有24家機頂盒企業參與第二輪直播星終端設備的招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65471.htm在因諸多因素推遲三個月之后,第二輪直播星終端設備招標將于10月重啟,項目盤子為870萬臺,較之第一期增加了504萬臺。同時,直播星上的48個頻道繼續得以保留,先前地方廣電部門要求節目減少一半的提案遭到否決,但節目加密方案得以確定。
中國廣播電視設備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施國強表示,招標時間的確定與規模的擴大,“為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重要配套行動”,未來用戶市場向城市的擴散及直播星終端設備市場的放開將是直播星產業發展的方向。
數字電視插CA卡收看模式相同。
在去年年底的第一次招標方案中,目前的48套節目租用中星九號4個轉發器以不加密方式進行直播服務。第二輪招標方案更改為:保留目前中星九號上4個轉發器播出的48套免費節目;新租用4個轉發器,對同樣的48套節目進行加密。
一期采購的366萬臺直播星終端耗資14億元,并且未進行CA加密。問題由此而來。“既然原有的48套節目免費,為何還要另外租用4個轉發器對同樣的48個節目加密?”一位業內知情人士對此表示疑惑。
前述高管分析,原有的設備依舊可以看未加密的48套節目。選用原有48套節目進行加密,“主要考慮的應該是先前這些節目已上星,方便進行加密測試,選擇未上星節目會徒增不必要的額外工作。”衛星的壽命僅有15年左右,加密也是為了未來進行商業化嘗試;加密亦有規范公開市場,遏制山寨機發展的考量,以保障有線、地面國標、移動電視等各種廣播傳輸體制的均衡發展。
如果加密,過去半年內發展了近3000萬用戶的數十家直播星終端山寨企業或許面臨新的選擇。
一位生產直播星終端山寨機的企業人士告訴記者,870萬臺終端的招標,分到24個企業,每個企業平均36.25萬臺,“總會有企業中標少或是沒有中標的情況”,故此很難杜絕其它企業為了生存繼續轉攻非加密市場的可能。
48個未加密節目的存在注定了山寨機市場仍有其存在的巨大空間。
“要打擊山寨市場,就應該痛下決心把第一期招標的盒子換一遍,然后直接關掉原有轉發器。像現在這樣,做非加密節目的企業越來越多,越來越難辦。”上述業內人士說。
“如果市場不放開,直播星不進行商業化運營,那么無論是收編山寨廠商,還是節目加密,都沒有意義。”施國強的觀點是,直播星公司目前日虧損100萬元,再租用四個轉發器而無商業化運作,虧損額度更大;山寨市場方面,第二輪招標肯定有企業出局或切到的盤子較小,從而促使這些企業重返山寨市場。兩相權衡,不如直接放開農村與城市兩大接收市場,而非國家招標一枝獨秀。
農村到城市的路徑
目前我國直播星用戶僅限于偏遠農村山區市場,城市暫未鋪開。而美國衛星電視用戶已占據其總用戶數的1/3強,法國衛星電視用戶更在其2490萬戶電視家庭中占據73%的份額。
“直播星遲早會進入城市家庭,這是美國、歐洲等國家走過的路子。”施國強肯定表示,第二次招標中870萬機頂盒要分發到中國最貧困的農村地區,盒子基本上由國家補貼贈送,企望這個群體作為今后直播星商業運營的主體,由于“顯然不太現實,加密也就失去了意義”,故此未來直播星商業運營的主體仍舊會是在城市。
施國強介紹,直播星在城市商業化運營之后,僅終端機頂盒一塊,到2012年即有約40億美元的產值空間,而直播星對彩電業、計算機業、廣告業、影視業等相關第三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間接效益不少于2000億元,“可以開辟一個不亞于彩電、冰箱的新興產業”。
事實上,加上地方政府追加采購,直播星上半年僅政府采購一項即達到369.8萬臺的規模,山寨市場則發展到3000萬臺左右的規模,并由農村開始向城市市場推進。作為對照,我國自2003年開始推廣有線數字電視,花6年之功才發展到5000多萬臺。
此前,鑒于直播星對有線電視用戶的沖擊,地方廣電部門曾上書要求將48個電視節目減少一半。
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王聯認為有線更應該在節目的豐富性及與用戶的互動功能上下苦功,他表示,目前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絕大部分都是單向業務覆蓋用戶,雙向的或者業務更豐富的條件并不是太好”,未來需要由單向網絡向雙向的網絡轉換,要讓用戶從看電視到用電視轉變。
記者獲悉,目前部分地方廣電的無線傳輸部門已上書,希望采購的機頂盒同時支持地面國標和直播衛星。
施國強對此表示期許,其認為直播星以央視及省級電視臺節目為主,地面國標則以地方節目為主,兩者結合,解決了地方與國家層面的利益分配問題,更可促進兩者標準及用戶群的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