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X-Nastran在零件結構改進中的應用
本文通過對失效零件的結構斷裂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在實際設計空間以及成本的限制條件下,探尋合理的優化結構,找到工程中易實現、較經濟的解決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65310.htm一、問題的提出
在新產品的研發中,對結構的可靠性需要進行批量的壽命測試。對如圖1所示的零件進行批量的壽命測試中,在百分之一概率的樣品中,凸起柱狀結構a處出現了斷裂現象,導致全套機構功能失效。圖2為零件失效結構斷裂狀態。


分析此結構的工作狀態,如圖3所示,柱狀結構表面受到金屬零件周期性的壓力F,壓力F的大小可以通過測力計得到。在實際的使用操作中,柱狀結構a處還要受到小幅沖擊力以及工作狀態中的環境溫度與濕度影響。在針對問題的分析中,結合工程經驗得出壓力F是導致斷裂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此可以簡化條件,根據主要原因得到抽象分析模型(見圖4),然后進行Nastran分析。
二、基于有限元Nastran分析與優化
1.結構應力集中分析
應用有限元分析軟件Nastran的分析流程,首先對模型簡化,進行現有結構的應力變形分析,找到造成斷裂的結構應力集中位置,然后進行下一步的結構優化。
定義材料屬性,用3D mesh 10節點單元對非規則性的模型進行網格劃分,為了保證計算的準確與精度,進行局部的網格細化。設定合理的邊界條件,對實際狀態分析后施加有效均布載荷F ;選擇結構靜態線性求解器進行求解,抓住主要因素快速找到問題所在。在實際情況下造成斷裂有多種因素,若用非線性求解器則會造成計算的復雜性,難以快速找到解決方案。如圖5所示為網格劃分結果及設定施加載荷位置示意;圖6為應力集中的分析結果。由分析結果可知,柱狀結構中1區位置處存在應力集中,需要針對受力的狀況進行結構上的加強,同時確保柱狀結構周邊其他零件的運動不受影響。

首先確定工程條件下可優化的區域。對結構的優化必須保證不干涉到機構零件的正常運動,在實際可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結構的改善。本文中要測量工作狀態下運動機構(見圖7) 需要的區域,從而找到可進行結構優化的區域,僅能在此限定范圍內進行結構的優化。在模型中標示出圖7優化區域的水平方向,圖8為高度h方向上不干擾機構運動的限定范圍。

其次確定可實現的優化目標。在確保柱狀結構不斷裂的強度要求下,盡量減少改變的結構,不但能減少模具改動的工作量與費用,而且節約原材料。
根據力學基本理論,在施力面相同的條件下,施加載荷與應力成正比。通過實驗測試,失效樣品中柱狀結構能承受的平均壓力為9N,大于此壓力,結構的應力增大,斷裂發生的機率增大。
在實際工作條件下,經測試此柱狀結構需要承受12~13N 的平均壓力,所以超過其所能承受的應力極限會發生斷裂。這需要通過結構的改善來降低應力提高結構的強度,當施加載荷13N時,保證應力在極限范圍內,就可以達到結構強度要求。計算載荷為9N條件下的應力分布,如圖6所示,此計算結果5.858MPa為優化的極限應力目標值,即優化后的結構應力需接近目標值。
再次確定結構優化的思路,以理論為基礎、工程經驗為指導進行結構的改進。
根據材料力學理論,

,在載荷施加狀態不變的情況下,增大抗彎截面模量

可以降低應力。分析柱狀結構截面,使中性軸的位置偏近施力點,可增大抗彎截面模量;增加底部厚度,減小應力集中。具體結構尺寸的優化可通過軟件計算,比較各種不同分析結果后得到較為優化的方案。
在載荷為13N的條件下,對結構進行優化,計算得到其應力分布結果。如圖9所示,當載荷從9N增加到13N的情況下,原有應力集中區的應力值減小為3.717MPa。
如圖10所示,通過結構的優化,消除了局部大應力集中存在的現狀,最大應力區在載荷增加30%的情況下,應力值略小于優化目標值,為5.835MPa。說明結構強度有較大的增強,優化后結構可承受現有工作條件下的載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