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中芯國際6.6億美元建45納米晶圓廠 掀產能大戰

中芯國際6.6億美元建45納米晶圓廠 掀產能大戰

作者: 時間:2013-06-05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收藏

  昨天,(00981.HK)宣布,與中芯北京、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及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測試、開發、設計、制造、封裝及銷售集成電路,將專注及更先進的技術,目標是產能達到每月35000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46043.htm

  此次投資總額約為35.9億美元(約合279.3億港元)。中芯方面的投資將達到6.6億美元。

  此次投資的合資公司名為中芯北方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下稱“中芯北方集成”),由中芯北京、、中關村發展集團及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分別擁有41.25%、13.75%、40.5%及4.5%股本。其中,中芯北京為全資附屬公司。

  之所以大手筆擴建產能,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首先,中芯國際去年的業績都不錯,產能利用率也高,在訂單增加的情況下,擴充生產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必然的動作。其次,從2010年以來,全球代工業的產能都非常緊張,中芯是國內制造業的龍頭,工藝也比較好,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也必然要走上規模化之路。

  今年一季度,中芯國際8英寸產能達到21.96萬片,而上一季度的數字為21.925萬片,據稱,產能增加主要是由于天津廠的產品組合改變及北京與上海12英寸廠的生產效率改進。

  電話會議上,中芯國際CEO兼執行董事邱慈云說:“美國及中國市場對移動設備的需求帶動了40/制程銷售額的增長。”

  他同時預計,2013年增長的動力就是主要來自40/制程的產品。

  不過,顧文軍說,大手筆的投資肯定會對企業短期效益有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中芯國際此次“砸錢”失誤概率不大。

  中芯國際此前主要提供0.35微米到40納米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在上海、北京等地分別有三座300mm晶圓廠和一座200mm晶圓廠,深圳有一座200mm晶圓廠在興建中。由此來看,中芯的晶圓規模已經位居國內首位。

  不過,與業內巨頭相比,中芯國際的差距仍十分明顯。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顯著低于競爭對手”。大和報告稱,在低資本開支計劃的背景下,中芯難以成功涉足28納米技術。

  今年第一季度,中芯國際用于晶圓廠運作的資本開支為6.750億美元,主要是由于擴張上海12英寸廠產能,以符合消費端對40/45納米產能的需求。

  MIC數據顯示,半導體廠對今年營運傾向樂觀,特別是28納米的需求將激增。今年已有臺積電、矽品、京元電、景碩等調高全年資本支出,臺積電更達100億美元(約3010億元新臺幣)。

  臺積電分食中國大陸市場的目的非常明顯,這對中芯國際構成了威脅。

  臺積電年初時宣布,將在2013年,在大陸再取得5個以上28納米客戶產品。自去年以來,臺積電來自大陸業務的營收比重從3%提升至5%。

  去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總產值達393.1億美元,較2011年大幅增長約20%。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公布的2012年全球晶圓代工廠排名顯示,臺積電穩坐龍頭寶座,營收規模約是第2名格羅方德的4倍。三星受益蘋果處理器代工業務,排名居第3,過去一直位居第2名的聯電則落至第4。臺積電的市占率高達44%,營收幾乎是第5名中芯國際的10倍。

  不過,邱慈云似乎并不在意眼下的競爭格局。

  顧文軍認為:“今年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預計中芯都會再創新高。”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