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就能上網 光傳真技術被指LED的救命技術
2012年9月底,歐洲創新與科技機構帶領13家有雄厚發展潛力的初創科技業,前往美國硅谷、波士頓等地作巡回說明,其中,純可視光線通訊(PureVLC)發明的獨家Li-Fi(Light FidELity,光傳真)技術,不僅被喻為是下一代Wi-Fi網絡,更展現出LED產業救星的架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8555.htmLi-Fi的發明人是愛丁堡大學的哈斯(Harald Haas)博士,正如《時代》(Time)雜志所說,他擅長將數量豐富的物體創新應用,以Li-Fi為例,基礎是全球140億盞電燈,利用芯片控制LED光源,以每秒百萬次開關光源的頻率傳輸數據。
在全球移動數據流量激增,基于無線電波傳送的頻帶即將告罄之際,Li-Fi的出現,或可解決全球電信商的燃眉之急。美國有線電視網(CNN)進一步估計,全球這140億盞電燈如果全換成LED燈泡,不但對推進LED產業意義重大,將街燈改造成可提供無線網絡的熱點,撤除高耗電又占空間的基站,對環保也有莫大貢獻。
英特爾也積極研發
哈斯和純可視光線通訊并非唯一致力研發光譜取代電波頻譜的先鋒,根據科技權威雜志《聯機》(Wired)報導,近年來已有日本及美國廠商陸續宣稱,開發出了海底通訊設備等已可量產的產品,而諸如卡西歐(Casio)、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波音(Boing)等國際大廠都展開了應用更廣泛的研發計劃。
英特爾便假設,這一項技術將可以應用于智能交通系統上,例如:將Li-Fi裝置配備于汽車與交通號志上,以提高行車安全;此外,也有許多家專精于光學科技的德國、挪威、以色列和美國公司,共同成立跨國平臺的Li-Fi集團(Li-Fi Consortium),加速研發的腳步。
學者批評不切實際
這廂有人摩拳擦掌,那廂卻也有不少學者批評:“有光就能上網通訊”只是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因為當光線被物體阻擋,或手機、計算機本身未配備LED光源發送功能時,便無計可施。
針對這些批評,哈斯接受CNN訪問時辯駁道:“發展Li-Fi的目的并不是取代Wi-Fi,而是相輔相成,分擔傳輸量;至于光線無法穿透時通訊便中斷的缺點,有時反而可保護訊號傳遞的安全性。”
評論